分享

学问与思维,也是两条腿走路的法子

 十丈红尘客 2022-07-21 发布于广东

读书的时候脑子里面出来了这个题目。我也想,这样的题目如果去写,是否可以写出点东西,当然也拿不准会写成什么样子。

但是,努力试试写写吧。

首先,引起共鸣和思考的是两段话,蒙田:“一个博古通今、见多识广的人思想不见得敏捷活跃,而不同文墨的粗人不用多学,就像世上满腹锦纶之士那么通情达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我还是不明白。”、蒙田:“但是也有相反情况,因为心灵愈充实愈敞开。回头看古史中的例子,管理公共事务的能人,掌控国家大事的文武高官,也同时都是博学之士。”

显然,蒙田提出的是两个互相对立的说法结论,但有都是可见的现象,可以认为是都找的到论据的。那问题来了,这两个方面该如何可以融合在一起呢?这就是为什么想写写“学问与思维,也是两条腿走路的法子”的缘起了。

学问,通常由知识量、知识水平来衡量。获得学问的主导方法,就是学习;思维,通常由判断力、认知力来衡量。获得思维的主导方法是什么,我还想不出来太具体的答案。

蒙田:“每件事都有不同的特点与境况,要看清楚和选择其中最有利的去做实在无能为力,这就使我们举棋不定和手足无措。”、“既然看不清最短的路,永远走最直的路。”通过这两句话,我们是否可以发现,走“最直”的路的选择,靠的应该是思维和判断力。

此时,又有一个想法从脑子里冒出来,也让自己增加了写写文字的决心。这句话是:“天真有时等于强大,即所谓出生牛犊不怕虎。”不论有没有学问,哆哆嗦嗦、谨小慎微、迟疑不决,都是无益的。

那学问在哪里发挥作用呢?在“走”的过程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每一步的行进,是要靠学问的、也是在积累学问的。

最近常常聊天时提及“微分”和“积分”。学习是一步一步微分、学问是总量的积分。这的确是如此,用来指导“走”的过程非它不可。前提也说了,在方向选择上,是“最直”的路。

获得学问已然很难,并且有学问的人已经也是少数了;更挑战的是,获得思维更难,原因是思维无法像知识那样容易传承、教学。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在说明我们可以通过下苦功夫获得学问。那类似的,让我我们获得思维的指引又是什么呢?

如果“天真烂漫是造成想法多的必然条件”,那么,我们其实不是去思考如何获得思维,而是要防范如何不让自己失去了“天真烂漫”。如果“厚德载物”也适用于我们“载学问”、“载思维”,我也倒是又可以找到一句话来证明“天真”的好处了,那便是老子所说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永远持空而不盈,可纳物;认为已满则溢出,而固化。赤子,是最最“空”的具象代表之一,老子应该不是说我们永远做一个孩子就厚德、而可能是说永远像一个孩子就可以多得。

有学问和有思维不是一回事,看起来,都是好事。所以,也是两条腿走路的好法子。

在选择走最直的路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经意、还有一些无心插柳、还有一些好运气,都是可以看得到,但又不好归结为学问、还是归结为思维。如果非要归结一下,重复一句老话:“机会总留个有准备的人”。当然,这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而已。

最后,也是可以选择一句话来收尾:“为学日增、为道日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