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五十九 志愿军第23军丁字山防守作战

 梦想童年594 2022-07-21 发布于江西

“丁字山”位于朝鲜中部铁原以西13公里的芝山洞地区,北为城山、芝山,南经205高地与190.8高地相接,形似一个“丁”字。志愿军称之为“丁字山”,美军则称之为“T形山”。

早在1951年下半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阵地对峙阶段以来,“丁字山”就成为了双方的前沿接触区。美军占据着190.8高地,志愿军守卫着城山、芝山及205高地。双方前沿阵地相距仅几百米。

防守这里的是新入朝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1953年1月9日,他们接替第20军的防务,担负丁字山防御任务。

第23军是一支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历经第五次反围剿,取得黄桥之战胜利,参加孟良崮战役,淮海活捉杜聿明,解放上海,战功卓著,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部队。

“丁字山”阵地作为志愿军中部战线的一个前沿支撑点,其地势平缓向南延伸,是楔入美军防线的一颗钉子,被当面的美步兵第7师第31、32团视为心腹大患,严重限制着美军的活动。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军意识到,由于以坑道工事为中心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形成,志愿军的正面阵地稳固性已大大增强。

但大多数美军高级将领仍认为,只要各军兵种部队周密协同,充分发挥装备优势,志愿军阵地并非是坚不可摧的。

根据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训令,美军第8集团军与第5航空队经协商后确定:由步兵第7师与第58战斗轰炸机联队联合进行一次协同作战演习,寻找进攻志愿军坚固防御阵地的有效方法。

美第7师师长史密斯接到演习命令后,向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建议,把演习变成一次空军、炮兵、坦克和步兵协同行动的实战。

此次作战选择志愿军一处孤立阵地,发动一次“突击战”,夺取志愿军阵地,捕捉俘虏,以清查志愿军坑道工事的情况,为尔后作战积累经验。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五十九 志愿军第23军丁字山防守作战

好战的范佛里特立即同意这一建议,并指示第5航空队司令巴喀斯训令第58战斗轰炸机联队全力支援这次作战。

1953年1月15日,美第1军正式确定了作战计划。计划规定:

(1)以步兵第7师第31团第2营配属第73坦克营,在第58战斗轰炸机联队和第57野战炮兵营以及7个队属炮兵营的支援下实施进攻。

(2)进攻目标为“丁字山”地区的“斯巴德”高地(志愿军称之为205高地东南无名高地)。

(3)进攻作战分三个阶段:在进攻开始前,由空军和野战炮兵对“丁字山”地区的所有目标进行轰炸和炮击,步兵则以试探性进攻探明志愿军阵地情况;进攻日当天,先以空军和炮兵进行饱和轰炸和炮击,继以坦克与火炮掩护步兵发起冲击。

(4)进攻日确定为1月25日。

第1军军长肯德尔把此次作战命名为“劈拍行动”。

1953年1月12日凌晨,美第8集团军第7师第31团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4辆坦克和数十门火炮的支援下,向防守205高地南山的第23军第67师第201团1连3排阵地,发起突然进攻,3排排长乐志洲率领全排,沉着、勇敢迎敌,连续打垮了敌人4次冲锋,毙伤美军50多人,缴获轻机枪4挺,半自动步枪7枝,手枪1枝。

1953年1月20日,美第57野战炮兵营开始对“丁字山”地区实施炮击,并逐步增强火力。24日,美空军开始进行轰炸。同时,美地面部队也按预定计划实施了两次试探性进攻。至24日晚,进攻准备就绪。

美军预定进攻目标“斯巴德”高地由第67师第201团1营第1连第1排(配属第2排第4班)据守。

1排的部署是:以观察员和值班火器配置于前沿,排主力位于坑道内。如敌进攻,则以第1、3、4班在表面阵地抗击,第2班为预备队在坑道内待命。

美军炮击开始后,志愿军第201团首长判断,美军可能对“丁字山”地区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挤掉第1营阵地,遂命令第1营作好战斗准备。

24日,团首长又调配属该团的师侦察连归第1营指挥。同时,团、营指挥员均靠前指挥,副团长黄浩到第1营指挥所,营参谋长戴奇珍到第1连指挥所,第1营各部全力抢修工事,储备弹药,研究作战方案。

为了显示力量,扩大影响,“联合国军”邀请了12名新闻记者到战场观战,在进攻开始前,发给他们三种颜色的精致“作战方案”,范弗里特想让西方世界再次知道他的军事才能。

25日上午8时,美第1军军长肯德尔与第5航空队司令巴喀斯由步兵第7师师长史密斯等人陪同走进观战所,第31团团长科恩宣布:“劈拍行动”正式开始。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五十九 志愿军第23军丁字山防守作战

美空军首先出动,第58战斗轰炸机联队先后派出5批88架次飞机,对“丁字山”地区实施轰炸,共持续三个小时,投弹近20万磅并投掷了8枚凝固汽油弹(其中1枚击中“斯巴德”高地)。

11月30分,由126门火炮组成的支援炮群开始实施火力急袭。半小时后,飞机再次出动,在“丁字山”地区投放烟幕弹,坦克引导乘坐装甲车的步兵向进攻阵地开进。

在美军飞机和大炮连续6个小时的狂轰滥炸之后,205高地南山已经面目全非。半米厚的坚硬冻土层被炮火炸成了粉末,一米深的志愿军战壕则被夷为平地,整个阵地被笼罩在冲天的火光与烟尘之中。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战士们没有慌张,他们静静地在坑道里等待美军靠近。

12时30分,负责作战指挥的美军第2营营长菲利浦下令步兵开始冲击。右路由7辆坦克引导步兵1个连佯攻芝山;左路以6辆坦克迂回塔上洞附近,以火力切断“斯巴德”高地与其他高地的联系;中路为主攻方向,E连在20辆坦克支援下,进攻“斯巴德”高地。

敌人的攻势虽猛,但志愿军1连战士们却打得从容不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五十九 志愿军第23军丁字山防守作战

他们首先通过步话机与团指挥所取得联系,呼叫炮火支援,紧接着,我军炮弹就如同雨点一般飞向敌群,炸得美军鬼哭狼嚎。

13时30分,美军炮火开始向志愿军纵深阵地延伸,E连突击排很快推进到山脊,这个排为了顺利拿下丁字山,曾在战役开始前,进行了9次演练,据当时参加战斗的美军称,他们闭着眼睛也能完成突击任务,可见范弗里特对于丁字山战役的重视程度。

为了配合突击队完成任务,美军还调派了两个喷火组配合突击队行动。

美军炮火延伸后,志愿军战士纷纷跳出坑道,1排3班副班长陈志率先带领自己的战斗小组进入了阵地,他们仔细观察后发现,进攻的美军已经推进到了山脊地带,此时,如果陈志等人晚点进入阵地,那么阵地很有可能就会丢失。

马上逼近山顶的美军,发现志愿军阵地并没有什么动静,以为志愿军战士已经被炮火消灭了,因为,没有人能够在那样密集的炮火打击下生存,可当他们放松之时,志愿军战士突然用机枪进行扫射,一瞬间,大片美军应声倒下。

战士们首先以冲锋枪和手榴弹火力制止了右侧美军的冲击,并在南侧高地第3排的火力支援下,迅速打退了美军的第1次冲锋。

美军的两个喷火组对着志愿军阵地喷火,企图用火焰阻止志愿军投掷手榴弹,但一个喷火兵刚露头,就被我军一枪打死,而另一个喷火兵由于喷火器发生故障,逃过一劫。

接着,第1排又在第3排的火力支援下,以手榴弹打退了美军的第2次、第3次冲锋,1排排长负重伤,3班副班长陈志挺身而出,不顾燃烧弹烧着衣服,自己也负轻伤的状况,以顽强毅力代理指挥。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军越来越沉不住气,他们再次召唤远程火炮,对丁字山205高地南山发动炮火猛击。

1排及时调整了部署,将人员撤入坑道,表面阵地只留观察员监视敌人,并对所有能战斗的人员进行了编组。同时规定,在敌人进攻时,每次只以部分兵力在表面阵地作战,其他人员在坑道内待命,并负责准备弹药。

丝毫没有退缩的志愿军,用手榴弹以及迫击炮打断了美军在山脊上的散兵线,此过程中还炸伤了负责美军指挥的罗伯特.柯菲中士。

菲利浦营长见突击排攻击受阻,命令在山脚待命的E连另外两个排逐次投入战斗,采取波浪式冲击方法进攻。

随着战斗的进行,前面1排长负伤后,1、3、4班班长也先后负伤,大部分武器因为美军轰炸的缘故无法使用,面对冲到阵地上的美军,代理排长陈志决定发动反击,利用残存的工事,与美军展开了肉搏战,战士们越打越勇,连续击退了美军第4次和第5次大规模冲锋。

美军E连已伤亡150多人,菲利浦营长还想再次发动进攻,但这时,美军第31团团长科恩担心丁字山之战演变成第二个“上甘岭战役”,于是命令所有部队停止进攻,撤出战斗。

下午5时30分,美军炮兵和坦克一齐开火,并发射烟幕弹,掩护E连下撤。志愿军发现美军后撤,马上组织火力追击,美军狼狈逃回宋村洞阵地。至此,“丁字山”之战以美军的惨败而宣告结束。

这次战斗是美军自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三个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作战。

仅25日一天,空军就向“丁字山”投弹近23万磅,炮兵和坦克发射各种炮弹16.8万余发,进攻部队耗费子弹5万余发,手榴弹650余枚。

这么多炸弹、炮弹发射到近30平米的205高地南山上,真是可怕的一幕,据说,当时丁字山被美军的炮火炸低了十几米。

但如此强大的火力和占绝对优势的兵力,没有攻克丁字山,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 201团1营1连1排以伤亡11人的代价,歼敌150余人,创造了步兵排阵地防御的模范战例。

观战的“联合国军”将领们集体保持沉默,而各国记者见证了美军这次失败后,也不可睁着眼睛说瞎话,只能如实报道。

虽然各国媒体报道时的措辞不一样,但他们都不得不承认丁字山之战的两个基本事实:一是范弗里特将军的唯火力制胜论面对中国军队的灵活反击并不奏效;二是“联合国军”确确实实丢了脸。

新闻报道使美国民众一片哗然,为此,美国国会特意展开了调查,美国陆军参谋长被迫来到国会进行陈述,

丁字山战斗结束不久,《人民日报》迅速刊登了一篇名叫《一记响亮的耳光》的文章,其中详细讲述了丁字山之战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战后,美国陆军战史总结了三条失利的原因:

第一,空军轰炸范围太大,对主攻目标没有形成密集轰炸,同时投放烟幕弹过早,影响了炮兵、坦克的射击精度;

第二,轰炸炮击之后,(因电台故障,未及时接到命令)突击排没有立即发起冲击,使守军得以作好了战斗准备;

第三,攻击目标单一,战术呆板,使守军可集中力量对付突击排。而且对周围高地和纵深火力压制不够,导致突击排从一开始就处于各种火力夹击之下。

志愿军也总结出胜利经验四条:

第一,敌情判断准确,战前准备充分,守备分队弹药储备充分;

第二,防御战术得当,充分发挥了坑道工事的作用;

第三,各部队密切协同,主动相互支援;

第四,守备分队英勇顽强,战士们积极主动。

没过多久,范弗里特这位原本踌躇满志的美军上将,就以年满60岁这个理由“光荣”退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