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夜 今年6月下旬,美国最高法院一系列新出炉的裁决引人注目,这些系列裁决涵盖了司法对宗教、堕胎、拥枪等美国社会具有广泛争议议题的最新回应。 6月21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3投票多数通过,裁决缅因州将宗教学校排除在学费援助计划之外的行为违宪。多数意见认为,对各类学校和学生应平等保护,政府资金应能够用于资助在附近缺乏公立高中的农村地区就读宗教学校的学生。反对意见则认为,裁决破坏了政教分离原则。 6月23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3投票多数通过,裁决推翻纽约州一项限制民众在外隐蔽携枪的法律。多数意见认为,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美国公民持枪的权利,纽约州这一法律违反美国宪法。反对意见认为,这一裁决将为各州遏制枪支暴力的工作增加负担。 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3投票多数通过,裁决推翻1973年最高法院对“罗伊诉韦德案”的判决结果。多数意见认为,堕胎权并非宪法赋予的权利,应该把权力交还给各州人民和他们选出的代表。反对意见则认为,堕胎权是长期存在的先例,推翻“罗伊诉韦德案”意味着美国女性失去一项基本的宪法保护。 6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的投票结果,支持一名具有宗教信仰的高中美式橄榄球教练赛后跪在赛场祈祷的做法。多数意见认为,宪法和传统弘扬相互尊重和容忍精神,而非审查和压制,且不应区分宗教或非宗教观点,教练的祷告相当于私人言论,受到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的保护,不能受到学校的限制,因此校区对教练被所在校区停职侵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教练的权利。反对意见则认为,教练所为是公众表达,违反了政教分离原则。 上述裁决出炉之际,恰好在读《何谓法律:美国最高法院中的宪法》,对照理解美国社会中的各种纷争及其背后蕴含的宪法哲学,可谓事半功倍。 ![]() 《何谓法律:美国最高法院中的宪法》的作者查尔斯·弗里德,理论和实践经验均十分丰富,曾长期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商法、刑法、联邦法院法等多门课程,还曾任职于联邦最高法院、联邦巡回法院上诉法院、哥伦比亚区法院及许多上诉法院,并曾就任美国司法部部长。查尔斯·弗里德被誉为保守派的宪法代言人。因此,本书不仅彰显其理论上的“保守”色彩,在叙事风格上,也可看出其尽显温和的文字。 该书一共七章,分别是:宪法原则、联邦主义、分权、言论、宗教、自由和财产、平等。而美国最高法院6月底引发巨大争论的裁决,涵盖了以上七个章节所阐述的多个问题。作者在序言中即明确“理智的人无法去期待宪法来提供某种单一化的主题……各论题之间有着一贯性。”本文主要分享宪法原则问题。 在这一章的开篇,查尔斯·弗里德就写到:“关于原则的首要问题在于它是否存在。……最高法院首先亦是一个法院,我们要求法院应该受到规则与原则的拘束。某些原则是基本性的,绝非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作者特别强调,法院不能遵循规则与原则,是一种根本性的挑战。 作者接下来分析了美国宪法原则的两个主要渊源:宪法文本和先例。作者认为,在许多宪法争议中,宪法文本只是某种优雅的确认,其实际上已经消逝。多数法院判决结果,受控于先例而非宪法文本。对先例的尊重造就了宪法原则中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赋予最高法院判决以规则性与可预测性。而一般公众也期待法院中的稳定性和承诺。 那么,基于稳定性,先例就是完全不可推翻的吗?当然不是。历史上有很多曾被推翻的先例。一个先例被确认,就意味着不断被审视其被确立的基础,并随案例与论题的拓展而拓展。而先例中,不仅有多数意见,更包括少数意见(不同意见)。 作者用专门一节撰写“不同意见书”,指出不同意见书是宪法原则中的次强音。众所周知,法院不仅仅是一个具有持续性的机构,也是一个合议制的机构。合议就会涉及到不同意见的表达。多数意见被指定为最高法院的声音,其中附随有四个或更多法官的观点,可能会构成彼此间的约束。正式出版的法院判决书应包括持不同意见法官的一份或多份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书的公布,首先是一种坦率行为,也是对多数意见的规制。此外,先例仅仅是假定,如果宪法原则并未变得僵化,那么在普通法裁决路径依赖得驱使下,就必须存在区分、限定和摒弃先例的余地。不同意见书中包含了导引此种变迁的萌芽。这种把大法官的正反两方意见书放在一起同时呈现的智慧,正是观察一个超级大脑的逻辑思辨过程。公开正反意见的设置,在具有一定跨度的历史意义层面回顾,可以清晰的看到逻辑的运行,那么,即使出现曲折走错了路,也清晰可见没有涂抹空间,更可以看到,当初是在怎样的思考下,才发生了历史偏差;法律文本和思维方式又有过怎样的陷阱。 ![]() 而美国历史上也不乏不同意见书中的意见后来成为主流意见,推翻此前的先例,确立新的判例的情形。比如美国历史上被称为“伟大的反对者”的约翰·哈兰大法官。在1896年宣判的“普莱希案”中,以7:1的投票裁决,多数意见支持南方各州的种族隔离地方法。出身蓄奴州的哈兰大法官是唯一的反对者。到1954年,哈兰大法官的反对意见成为最高法院的主流意见——最高法院推翻了“普莱希案”的判决,宣判种族隔离违反《宪法》。 在美国最高法院6月下旬的裁决中,罗伊案已成为一个典型的被推翻的先例,半个世纪前两位少数派法官发表的不同意见如今成为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而持枪权一直被主张控枪人士寻求推翻或增加各自限制。在各国国旗和彩虹旗在某些地方的市政厅任意飘扬的当下,宗教人士主张其宗教旗帜也应有平等权利,而不是被不断压制似乎也可以理解。曾经,最高法院强力推进进步意识,主张能动司法,似乎忘记司法应该保持审慎和克制,司法能动不能一刀切平息纷争,反倒常常会激化纷争,缩小在民选议会中讨论、争取、相互妥协、寻求社会最大共识的空间。虽然成百卷判例矗立在人们与宪法本身之间,但只要把时间线拉得足够长,最高法院中的判例及其彰显的宪法原则具有某种可流动呼应的一贯性。这些判例通过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同时呈现以及其时间历程,印证了法律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定的朴素道理。 BOOK 重 磅 新 书 杨早 孟岳著 2021年12月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小说现代中国』 ![]() 杨早新书 绿茶新书 邱小石新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