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印人徐三庚,印风潇洒吴带当风,为何继承者少之又少?

 泊木沐 2022-07-22 发布于辽宁

导语:徐三庚的篆刻风格给人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历来论者对他都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篆刻是吴带当风,珊珊尽致有人认为柔媚纤弱还有人认为他是缩头伸脚,妖冶媚人,属于野孤禅之流。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

徐三庚是争议最大的晚清印人,他在篆刻早期宗法丁敬、黄易、陈鸿寿和赵之琛等西泠印人,用功甚勤,待他通过学习西泠诸家解决了刀法问题之后,又移师邓石如、吴让之,学习皖派风格,由此解决了篆刻章法问题。

《风流不数杜分司》印和篆书《画像传》

晚期又参照《天发神谶碑》自创新体,形成自家风格,从而确立了他在晚清印坛的地位。

但是也正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所以也带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喜欢他印风的人,认为他“吴带当风”,印风潇洒;不喜欢他印风的人,认为他印风纤媚,连晚清四大家都没排进去。

当然,这是审美的差异,至于好坏只能是仁者见仁了。

《临祀三公山碑》局部

01印从书出,刚柔并济

徐三庚继承了邓石如、吴让之的“印从书出”的思想,以自家风格小篆入印,与后来的吴昌硕一起成为“印从书出”的代表。因此,要了解他的篆刻风格就不得不先研究他的篆书。

徐三庚是一位诗、书、画、印俱精的书法大家, 其中以篆书与篆刻成就最高。他的篆书刚健婀娜、飘逸流丽,为人称道,在清代书坛独树一帜,声名直追吴熙载、邓石如,与同时期赵之谦齐名,后人常把徐三庚和赵之谦二人相比较。

《临周季子白盘》

他的篆法别具一格,线质飘荡,运笔舒展,颇类行书,线条粗细对比明显,收笔多率意露锋,富于姿态,结字疏密对比强烈,纵长舒展,章法上强调疏密的对比,故跌宕起伏,别有一种灵动、飘逸的趣味。

此外他还将隶书笔意融入篆书。过刚易折,过柔易媚,徐三庚将刚和柔融为一体,刚柔并济,最终呈现出既刚健又婀娜秀丽的自我面貌。

《出师表》局部

如《出师表》,徐三庚晚年大成之作,线条及用笔皆有邓、吴之风,但结体上化瘦长为扁方,线条收细更为精劲,刚柔相济,姿态绰约,笔法圆融,秀美灵动,真正做到意到笔随。

侧锋取势,笔法或藏或露,每一根线条都赋予其变化,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并参以枯笔飞白,使作品生动无沉闷之感,虚实之间风范尽显,结体上以圆为主,弧线居多,内敛含蓄、飘逸秀丽。

《篆隶楷书四屏》局部

还有他的《篆隶楷书四屏》,其中篆书两屏皆中锋用笔,一笔画圆劲,一略参隶意,与邓石如、吴熙载的小篆书风一脉相承;隶书一屏则以《天发神谶碑》筑基,兼取法金农;而楷书一屏,徐三庚的楷书传世作品极少,此屏所见取法北碑,以侧锋取势,结体近欧,精工雅致,极难得。

此外,在徐三庚的篆书作品中,金文大篆作品并不多见,但从临《三国吴天发神谶碑》来看,他在金文大篆方面也是具有极深的功力的,而他的篆刻也受益于此碑。

临《三国 吴 天发神谶碑》局部

02使刀如笔,飘逸婀娜

与书法的碑学笔法相比,篆刻技法中的用“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徐三庚以光滑圆润的冲刀刊刻他的篆书,势必会过于姿媚艳俗,切刀与有意破残反而增加了古拙之趣,使线条变得遒健婉转正是徐三庚的成功之处。

徐三庚的篆刻取法从浙派开始,因此刀法以切刀为主,用刀痕迹相对明显。方折居多,线条舒展,一波三折。尾尖,富有篆书笔意。转折方圆相济,有力,挺拔、舒展、刚劲。

印章边款斑斑驳驳,断断续续,有一点汉代石刻线条的韵味。章法上横向上排列紧密,和空白处对比强烈。

《禹寸陶分》

如朱文印“禹寸陶分”,是徐三庚46岁时为梓楣刻所刻的巨印,高达十厘米,取法汉碑额,姿态婀娜,欹正相成,给人一种气度宽广,洒脱豪放的感觉。边款大小排列,气魄雄健,力道雄厚。

徐三庚,十分强调用刀来传达用笔的提按,来表现一吴带当风式线条的婉转畅达,婀娜多姿。印章中有很多的长笔画,婉转流畅,极有张力,字形偏扁、已有汉碑额宏大宽博的气势。

“禹”、“寸”、“陶”均有穿插,参差的排列很是大胆。全印横向笔画的收敛与曲笔舒展,和徐三庚书法相似。

此印笔意连贯,用刀冲切相合,且这方印章徐三庚是用了正刀反用的方法刻成。朱文线条本是先用正刀刻一边,然后转换石头方向把另外一边刻出来,然后一个朱文线条刻成,而从这方印章的印面可以看出徐三庚有的线条是没有转换石头的方向,而是转换了用刀的方向。

拟皖派《下里巴人》

变换的刀的方向,一边是正刀刻成,另一边是刀脚朝向外部,刻出完整的朱文线条。通过不同的方向,转换用刀的方向,正刀反用。这方印,一共有四种方向上的转换用刀方向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徐三庚的技法是何等娴熟。

徐三庚还有大量取法秦汉的印章,且大多都有边款标识,其中以仿汉印居多,仿秦印相对较少,仿秦印中又以朱文比较常见。

拟汉印《胡钁》《菊粼日利》

结语:

徐三庚在历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贬低他的人更多地站在技法的角度,认为其篆书及篆刻让头舒足,徒以妍媚取悦于人,这种观点未免有些以偏概全。

徐三庚从书体入手,把自己写篆书的风格,用之于刻印,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着意于汉篆,而变其体,这样字有渊源,章有古法,刀有笔意。 他的创造,并不从“怪” 中追求形式,而是在我国篆刻传统上去求发展。

他的“印从书出” 和“印外求印”是独树一帜的,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同时,又是孤单的,后世继承他的人太少了,这对徐三庚来说是或许也是一个遗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