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0510考试反馈:答卷失误分析

 老程杂记 2022-07-22 发布于安徽
第3题:选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据文献记载,冯家楼的建筑"高楼画栏照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表明东阳木雕在唐朝时已初具雏形。……东阳木雕创造了众多千古佳作,造就了无数民间工匠,东阳进而成为著名的“木雕之乡”。……东阳木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较好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平面浮雕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东阳木雕所到之处,无不彰显古朴典雅、富丽华贵之格调。可以说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独具的装饰作用通过东阳木雕得到了琳琅满目的体现!
【归因分析】多数同学凭语感做,没有准确地对应到词语的考查点上——第一词考重复,第二词考逻辑,第三词考近义词(隐性)辨析,第四词考语法。
【词语辨析】“雏形”是指最初的形状样子,与“初具”中的“初”语意上重复。“进而”用于递进关系,而句中是因果关系,改成“因而”。“别具一格”在这里是对的,但是与这个词长得像的词语有很多,如“别具匠心”“别具只眼”“别树一帜”“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等,还有色彩方面需要区分的,如“别开生面”“别无二致”“别有用心”等,还有需要区分对象和虚实用法的,如“别无长物”“别有洞天”“别有天地”“别有风味”等:这些词,你都掌握了吗?恐怕没有!今天,你把这些词搞清楚,收获就大大的了!“琳琅满目”是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和工艺品,语法上多作谓语,不作定语,这里说“得到了……的体现”,对象和用法都不对,换成“淋漓尽致”。
第7题:找出三处有错误的句子并改正——
【归因分析】①是作为“搭配不当”类型改的,原句是正确的,考生改错了,②⑧都是作为“成分赘余”类型改的,也没抓对点。同学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一道题重复考查一个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除非是专题练。
【正确答案】②搭配不当:加大→提高;⑦句式杂糅:“密不可分”“有关”删去其一;⑧逻辑排序不当:改为“坚持和完善”。
第8题:考查读图能力——
【归因分析】对模式图的“努力”“方向”“技能”“绩效”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理清楚而致误。正确逻辑:努力是前提,方向和技能能使努力有更好的效果,从而产生好的绩效。
【参考答案】用激励触发努力,再配以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评价又能使人感到满足,进而形成自觉努力的动力。
第9题:考查信息的提取、筛选、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得体——
【归因分析】材料给出南湖景区出名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景色迷人,一个是革命圣地。上联是据“景色迷人”拟的;那么下联就要围绕“革命圣地”拟对。再看设置的语言情境是“学校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组织学生到南湖'研学游’”,可见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师生同忆圣地情这可以作为第⑴题的答案。
第⑵题,高中生对“红船”的知识认知肯定是够的,答案失分在于“回应小朋友”的限定上,有人根本没有“回应”语,直接讲“红船”的认知,显得突兀;更多的同学丢分是因为没有考虑到“谈话对象”——小朋友,如上图答案中,用了抽象的“革命圣地”“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等
【参考答案】⑴师生同品红船情。⑵小朋友,红船的“红”可不仅仅只是颜色哦,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摇篮,党的一大最后就是在这条红船上召开的。
第11题:考查句式变换和语言的逻辑——
【归因分析】图一没有写成长单句,图二不符合“语意连贯”的逻辑,图三改变了原意,重要信息遗漏。
【参考答案】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勤奋与苦难这三项馈赠,并把它们演绎到了极致的革命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三项“馈赠”“演绎到极致”“三家”主要信息不能遗漏;不符合长单句要求不得分,不以“马克思”开头、逻辑关系不当的,酌情扣分)

看了参考答案,再辨一辨以下两个答案——


13题:考查文学作品阅读对题目的理解——

【归因分析】答案关键词“主旨”“对比”“视觉冲击”“读者”“线索”等是能看到的,说明该考生的理解能力、答题方向是不错的。阅读理解——“阅读”了,也“理解”了;读完了,也理解对了,可是分却没有全拿,这是不是很亏?按说该考生完全可以得满分,但还是丢了1分。这恰恰是很多“潜优生”的通病!原因有二:一是笼统作答,没有分要点分层次,容易让阅读老师看漏;二是答案的表述在逻辑上区分不明,较为混乱。
【参考答案】①结构形式齐整,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②光与影是文章线索,将各种素材有机组织在一起,是作者感受生活、感悟哲思的载体。③运用比喻(象征),以光与影代指西方与东方两种审美观,将深奥抽象的理论借助感性的意象表达,便于读者理解,富于艺术感染力。(4分。第一、二点各1分,第三点2分)
第19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归因分析】该同学“东道主”“行李”“施”这三个评分点译对了,但另外五个——“以为”“供”“险”“从”“事”没有译准确,丢了5分。“以为”是“以之为”,意动用法兼省略,译作“把它作为”;“供”,提供;“险”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险要的关隘”;“从”是通假字“纵”,合纵联盟;“事”,侍奉(有2个人把“侍”写成“事”)。
【参考答案】⑴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提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⑵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隘,割据了肥沃的土壤,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来侍奉秦国,(当初建立的)功业(一直)延续到现在。
第20题:考查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
【归因分析】1.技巧性失误,如没有看出来这是两个小问,要分别作答:第一问问的是“论证思路(结构)”,第二问问的是“论证方法”。这样的问题要先界定,后分析。2.知识性失误,如外行性表达,将“举例论证”写成“举例子”(这是说明方法的术语),将“对比论证”“假设论证”写成“归谬法”等。
【参考答案】论证思路是“总分”逻辑,即文章起篇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接着先列举史实、后假定“四君却客而不内”,分别论证客卿在秦国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②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如举了秦国四个国君(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的例子论证客卿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结尾从假设角度(反面)推论客卿的作用。
【评分标准】论证思路答到“总-分”、论证方法答到“摆事实”(举例论证)和“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得2分;能结合语段分析2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