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高源小学 吴阳兵 邮编:445400 摘要:课后作业使课堂的内容的拓展,当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后,需要将其巩固并且灵活运用。而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更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学会,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弱,对于系统化的学习还未产生激情。因此对学习具有抵触心理,对作业更是厌烦。为改善这种学习状况,教师应改善原有的作业模式,不再依靠枯燥的习题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课程的内容,还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通过对作业的设计优化,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课后作业 优化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的课后作业当中,存在许多情况。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教师对作业的理解不强,很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更重要,只要在课堂中把所学知识细致讲解,则不会出现学生不明白的情况。所以并不关心课后作业的布置,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虽然课堂知识很详细,但是高估了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很浅显。如果不能及时指导,则会出现知识记忆不清楚的现象。处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已经感到当前教育模式的劣势。尤其是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以往的作业形式非常简单和单一。按照教材上的课后习题,以及与教材相对应的练习册,把上面的习题当做作业布置下去。这种方法虽然提升了教师布置作业的速度,但是却没有提升质量。况且这种书本上的作业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使其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一、充分认识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设计多元化的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作业,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完成作业。这样开放性的作业能让小学生对作业感到好奇和并产生积极性,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研究,从而更好地完成作业。其次,课后设计多元化的作业,不但能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还能带领学生感受知识的拓展,通过对习题的解决,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最终在教师的带领下获得全面发展。再次,教师为学生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一定关系。通过在课后设计相应的作业,教师也能意识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要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数学意识,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角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最后,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数学作业,能改变传统的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状况,减轻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负担。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中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二、设计实践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的这一特点来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多设计实践探究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使他们从中积累更多实践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与提升。 综上所述,当前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时期,教师应积极优化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其在做作业时,学习能力能大幅度提高,数学知识也有明显的进步。优化课后作业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当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及时督促和引导。课后作业的优化,充分体现出教育制度的发展与进步。使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继而进一步提高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如芸.家校合作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33. [2]何书飞.对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创意思考[J].才智,2019,27:37. [3]张丽平.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多元化设计[J].华夏教师,2019,35:69-70.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