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刺杀的日本首相|滨口雄幸:任内遇刺,卸任后身亡

 历史探奇 2022-07-22 发布于河南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震动世界,这在“二战”后的日本尚属首次。不过在日本历史上,类似事件曾多有发生。自日本建立首相制度后,至少有5位首相在任内遇袭。而卸任首相职务后,仍然遇刺且身亡的有3人。事实上,首相遇刺事件背后都有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对当时的日本及其发展方向产生巨大影响。

▲滨口雄幸

1930年11月14日,日本第27任首相滨口雄幸为参观陆军演习来到东京站。一名右翼分子在距离他3米的地方向他开枪,滨口雄幸下腹部中弹,被送医并长期接受治疗。当时,子弹打穿了小肠,滨口雄幸通过手术捡回一条命,但身体也因此遭受重创。1931年4月4日,滨口雄幸再入院,不得不辞去首相职务,从此缠绵病榻,于同年8月26日去世。

◆“昭和金融恐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战时生产的过度扩张造成了战后的经济危机,加之关东大地震的打击,银行出现了大量的不良债权。当时的金融界存在很多与个人经营没多少差别的中小银行,大量的不良债权对这些中小银行打击极大,成了金融界的重负。政府虽然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应对,但在1927年3 月14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会议上,大藏大臣片冈直温误将还未破产的银行说成已经破产,他的失言一下子造成了全国性的信用危机,使得不少中小银行被迫停业。这段历史后来被称为“昭和金融恐慌”。出身陆军军官的田中义一临危受命,但很快在2年后成为了日本历史上唯一一位因为天皇的不信任而辞职的首相。

元老西园寺向天皇推荐了民政党党首滨口雄幸作为下一任首相,1929年7月2日,滨口雄幸内阁成立。

◆黄金解禁的实施

滨口内阁上任之后,一方面,决定参加美国与英国发起的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的伦敦海军军备会议;另一方面,又以强化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为由,在1930年1月实施黄金解禁。

所谓黄金解禁,就是回归金本位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通货的信用来源于其与黄金自由兑换的保证。当时认为,因为世界上黄金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与黄金自由兑换的通货的流通量也可以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经济的动向也同样能够受到控制,不会出现不可挽回的糟糕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黄金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变得困难,而欧洲国家为了筹措战争经费,扩大通货发行量,导致金本位制度难以维持下去。不过在“一战”结束之后,各国又开始回归金本位,日本也开始考虑实行黄金解禁。

既然要回归金本位,那么兑换比率是回到“一战”之前的水平,还是根据现状来设定,就成了一个问题。滨口内阁的选择是回到“一战”之前的水平,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日元相对美元升值,对于企业来说,就会造成出口收入减少。但是滨口内阁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幸存下来的企业自然是优质的,只要保留这些企业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反而能够增强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1929年10月,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股灾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滨口雄幸和大藏大臣井上准之助认为这场危机的影响不会太大,决定按照原计划在1930年1月实施黄金解禁。在黄金解禁之后,滨口内阁为了在众议院获得过半席位,解散了众议院,实施总选举。民政党继承了宪政会的基本政策,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利用包括裁军在内的措施来削减政府支出,并通过减税来增强民营资本的活力。这些政策获得了国民的支持,民政党因此获得了过半席位。

但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的日本经济同样受到了大萧条的影响,占日本出口额一半的对美出口骤减,为丝绸提供原料的养蚕农户遭受了极大的打击。棉布的出口同样大幅下降,失业人数激增,劳资纠纷也变多了。然而民政党坚持紧缩性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的手段原则上就是自力更生,这样的对策可以说非常不充分。

◆围绕统帅权的大争论

在伦敦海军军备会议上,日本的辅助舰保有量能否保持在美国的七成,成了争论的焦点。所谓辅助舰,就是除主力舰之外的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艇等舰艇。海军坚称,如果不能保有美国海军的七成兵力,一旦开战就会无法加以应对。执政党和在野党也都同意这一观点。但是在会议上,美国等国坚持日本只能将这一数字维持在七成以下,因为日本还欠有美、英的借款,所以日本也只能接受这一结果。

以海军军令部部长加藤宽治和军令部次长末次信正为代表,在海军内部被称为“舰队派”的一些人认为,政府在伦敦海军军备会议上的表现侵犯了天皇的统帅权,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并由此与赞成政府决定的所谓“条约派”发生了对立。意图推翻现任内阁的在野党政友会抓住机会,与舰队派站到了一起。那些信奉天皇至上、反对与美、英保持稳定关系的传统右翼分子也加入论战,使得这一问题扩大化。这一争论被称为“统帅权干犯事件”,几乎将国家分裂成了两个阵营。到了1930年6月,加藤宽治更是通过辞职以示抗议。

昭和天皇原本就支持与美、英维持良好的关系,也没有就对美不足七成的比重有什么不满。但是,海军和右翼团体以及垂涎政权的政友会,将所谓的“统帅权独立”进行扩大解释,利用这一问题来追求自身的利益。滨口内阁获得了昭和天皇的支持,因此以强硬的姿态推动条约的批准,在1930年10月成功获得了枢密院对批准条约的承认。与此同时,海军大臣财部彪也承担了这次风波的责任,主动辞职了。

◆滨口雄幸遭枪击

当时正值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本来经济就不景气的日本更是雪上加霜,如此诸多社会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对于那些传统的右翼分子来说,应对经济危机不上心,又执着于与美、英搞好关系的滨口雄幸,简直就是伤害日本团结与威信的卖国贼。

“在列车一侧聚集的人群中,有一个人的手在袖子里做着异常的动作。当听到'乒’的一声响的一刹那,下腹部感到异样的疼痛,像是什么物体以很大的力量穿进我的下腹,头脑中隐约闪现'我被杀了’'我死得稍微有点早’的意识。”

这是浜口雄幸在病床上写下的一段话,真实地记录了1930年11月14日他遇刺时的感受。那一天,60岁的浜口首相来到东京站,他将从这里出发去数百公里外的冈山参观陆军演习。原来政府有规定,首相乘车时车站要戒严。但为了避免扰民,浜口雄幸取消了这一措施。正当浜口在月台上步行时,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身穿短褂的年轻人突然跪地,在不到三米的地方向他扣动了手枪扳机。

行刺者当场被捕。这个青年名叫佐乡屋留雄,是右翼团体“爱国社”的成员。

虽然浜口雄幸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侥幸活了下来,但身体却再也没有真正好转,他失去了原有的锐气和魄力,无法再履行执政重任。1931年4月13日,他不得不宣布辞职,同年8月26日黯然去世。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日本宪法的“黑洞”吞噬了浜口的生命。随着浜口的病逝,他推动的那些影响深远的改革也无疾而终。

后来人们才意识到,浜口的悲剧是协调外交破产的前兆,也预示着血雨腥风的时代刚刚开始。在浜口之后,那些同意批准伦敦条约的政治家,如铃木贯太郎等都在连续发生的恐怖袭击、政变中遭到攻击。就连从学理上驳斥“干犯统帅权”的大学教授美浓部达吉,也遭到疯狂的右翼分子枪击。

滨口雄幸死后不到一个月,在日本军部幕后支持下,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至于那个射出夺命子弹的右翼分子佐乡屋,起先被以杀人未遂罪起诉。浜口死后,一审法院以杀人既遂罪判处其死刑。二审虽认定为未遂,但仍判处死刑。佐乡屋又上诉至三审法院,仍被驳回,死刑生效。恰值皇太子诞生,恩赦犯人,佐乡屋遂被改为无期徒刑。此后这个杀人犯两次减刑,并在1940年11月被批准假释,服刑不到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