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国歧途】'狮子首相'背黑锅

 文山书院 2015-05-22

滨口雄幸(1870~1931年)有个绰号,叫做“狮子宰相”。

日本首相官邸外面有一尊石狮子,1929年作为民政党党魁接任首相之后,滨口雄幸与狮子合了个影。媒体一看,发现他表情严肃,与狮子相似度非常高,便起了这么个绰号。

滨口雄幸不仅长得像“狮子”,性格也好似雄狮:少年时代勤奋苦学,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进入了“政治家摇篮”;毕业之后进入大藏省(财政部)供职,呆了没多久就和直属上司起了冲突,被“发配”到地方,几经辗转才回到东京;进入政坛,滨口雄幸连续出任宪政会内阁的大藏大臣、外务大臣等重要职位,颇得人望。

这样一位首相出现,会为20世纪30年代初的日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金解禁争议

1929年8月28日,滨口雄幸以首相身份发表《告全国国民书》,大声疾呼:“我们必须与国民诸君一起忍过这个苦痛时期,才能迎来更大发展!”

不到两个月后,即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迎来“黑色星期四”,股灾大爆发,将世界经济带入持续的大萧条中,已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兴工业国日本,自然不能幸免。

为了摆脱困境,第二年年初,满怀改革雄心的滨口雄幸就决心实行一项新政策:金解禁。全称是金输出解禁。

既然是“解禁”,自然就要先有“禁止”。一战期间,参战国纷纷陷入财政困境,意、法、德、美等国相继禁止黄金自由兑换。1917年9月12日,日本宣布限制黄金输出。到1919年4月,英国也颁布黄金禁令。一时间全球都扔掉了“现代国家”的标配——金本位制。

在那个年代,黄金毕竟是硬通货,只要还想做国际贸易,禁令就不可能一直执行下去。1919年7月,美国宣布金解禁;1922年4月,34个国家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货币会议,催促各国采取金解禁政策。

国际有催促,各国也不敢怠慢:到1928年,英、意、法三国相继解禁黄金,这样一来,世界“五大国”(英、美、日、法、意)就剩下日本没有解禁了。这不仅让日本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孤立,也对日本贸易有着很多恶劣影响,金解禁势在必行。

走到这一步,金解禁已经成了朝野共识,问题就在于:解禁以后黄金与日元如何定价?

有两派观点:滨口雄幸的观点是以一战以前的标准(1美元=2日元)定价,即所谓“旧平价”;但日元在十几年间跌了不少,少部分民间学者的观点便是以1928年左右的实价(1美元=2.3日元)定价,即所谓“新平价”。

按说定价不都应该以实价为基础吗?为什么要用十几年前的标准定价呢?

忍一忍会更好?

放在现在,这个问题似乎没什么好争议的,但在当时的日本,大部分人反而支持旧平价。因为那会儿日本的物价水平高于英美两国平均水准,影响到了一般百姓的生活,若能适度抬高日元价格(旧平价),会造成通货紧缩,使得物价回到一个正常水平。

不过采用旧平价,问题也是显而易见:日元过高会导致国外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产品多了,对本国企业无疑是冲击。物价固然是下来了,可企业也会大规模倒闭,企业少了、工作就少了,失业率自然攀升。

这也是一个经济怪论:虽然通货膨胀不受待见,但适度超发货币能激发劳动积极性,保证就业率;通货紧缩虽然听来不错,但时间稍一延长,整个社会就是一派萧条。所以历来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并不难,但一旦决定紧缩银根,却会面临巨大风险。

但滨口雄幸依然有着自己的考虑:采用旧平价固然冒险,却能为全国企业塑造出严苛的经营环境,促进过剩产能与人员转移,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内部调整,最终帮助日本企业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所以滨口雄幸才会说“一起忍过这个苦痛时期,才能迎来更大发展”。

为了获得国民理解,滨口雄幸内阁向1300万户居民印发了传单,还亲自在广播里讲话:“如今的经济衰退是个无底洞;只有紧缩、节约、金解禁,衰退才是有底洞!”

那这一轮金解禁,究竟带来什么影响呢?

右翼和军部都等不及了

1930年1月11日,日本正式以旧平价实现黄金与日元挂钩,解除了黄金限制。

金解禁政策让滨口雄幸风光一时,民众看起来也愿意为新一轮改革吃点苦。他便顺势解散议会,率领民政党在大选之中获得466个众议院席位中的273个,成为议会第一党。

政治目标达成了,经济目标又怎么样呢?

1929年日本国民总产值(GNP)实质仅增长了0.5%,1930年也仅仅是1.1%,1931年的增长率更是创纪录地跌到了0.4%。每个人都希望苦难尽快结束,却发现“有底洞”反而变成了更深的无底洞,怎么等也等不到头。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固然有美国大萧条的影响,但更重要的问题在日本自身:金解禁带来的通货紧缩使得日本物价下降,国内市场缩小;同时日元价格又过高,造成出口困难。内外夹攻之下,1930年2月,日本国内银价暴跌;6月,生丝价暴跌;10月,米价暴跌。

对重症,下猛药,激进改革的滨口雄幸一下将日本推入了更严重的萧条,而许诺的那个“更大发展”,却迟迟没有到来。于是,一向心怀不满的日本右翼先决定:不等了。

经济快车一旦放慢速度,诸多社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日本右翼的活跃只是其中一个侧面。金解禁政策效果适得其反,日本百姓生活日渐困窘,饥寒交迫之下,他们再也不相信台上的政客们口口声声的许诺了。恰在同一时期,因为伦敦海军裁军条约问题,滨口雄幸内阁与日本海军方面掐得火热,老百姓便只好将希望寄托在那个看似正义而有能力的群体——军部身上。

1930年11月14日,滨口雄幸在东京站下车之时,遭到右翼社团“爱国社”社员佐乡屋留雄枪击。虽然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侥幸活了下来,但身体却再也没有真正好转,“狮子首相”失去了原有的锐气和魄力,无法再履行执政重任。1931年4月13日,他不得不宣布辞职,同年8月26日黯然去世。

滨口雄幸死后不到一个月,在日本军部幕后支持下,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作者为新锐日史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