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90期诗评专栏 天道酬勤

 白云之边 2022-07-23 发布于山东

关 注  当代诗歌地理 ,“有梦想,有远方”

【编者按】

志武老师作为诗评部的诗评编辑,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除做好份内工作外,虚心学习,积极写评,从优秀诗作中不断汲取营养,勤奋练笔,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这一方面源自他对文学对诗歌的炽热的爱,也源自于执著的信念: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天道酬勤!(白帆语)

  1. 1.   沧桑之痕,摩灭之美

——赏析向连超老师的《痕》

原诗:

向连超(江西)

牛牵着铧,你扶着犁

身体拉成了一张弓

射手的姿势牛气冲天啊

弓在慢慢拉满

终于,在一个六月的下午

弓与射手合谋

将你的魂射了出去

落在一条十二年后的河岸

山顶的晚照是冷的

后面紧跟着黑漆漆的长夜

你的赤脚流着血

像一枚印章印在土地上

泥土堆砌了你的一生

也堆砌了牛的一生

你看着牛尾巴的时候

牛正看着远山

牛的脾气跟你一样

相信有脚就能走出路

土地被翻过来又翻过去

脚步像磨盘周而复始

你们把自己做成了肥料

荒草却侵占了庄稼的领地

希望在地里一茬一茬地长

灯光在路上一段一段地碎

那些相依为命的日子

如今就挤在记忆的薄纸上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时光】(三)2022-07-02

【赏析】向连超老师的《痕》写出了农人的辛勤劳苦。文字有颗粒的质感,内容有质朴的厚重。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首先描绘了一幅农民耕地图:“牛牵着铧,你扶着犁/身体拉成了一张弓”。画面充满了悠久的时代感和空间的扩张力。一个“弓”字,道出了农活的苦重与岁月的沧桑给农人留下的痕迹,这也暗中照应了诗题。接下来写农人的离世。此处“射手”是谁?除了弄人的造化,还能有谁能有如此的神力。“你”又是谁?“你”可以是一位父亲,可以是一位特定的农人,也可以指代农民群体,是所有农民的一个缩影。
第二节先用“冷”和“长夜”写农人离世后给人的感觉。接着又继续铺写农人的一生:赤着脚耕地,整天和泥土打交道,年年有耕不完的土地。“你看着牛尾巴的时候/牛正看着远山”,写人后牛前耕田犁地的情形。如果没有深刻的生活感受,很难有此神来之笔。这一节,诗人并未按照时空顺序来写,而是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诗意抒写的先后次序。这一写法,颇似梅·辛克莱评论英国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的写法。
第三节写农人朴素的生活信念和执着的人生信仰。“相信有脚就能走出路”,正是这种信念和信仰,支撑着农人勤勤恳恳地劳作,周而复始地生活,直到“把自己做成了肥料”。
第四节写人牛相依变成记忆,收束全诗。
在这首诗中,“牛”这一物象既是农民的形象陪衬,也是农民的另一化身;既丰富了诗的内涵意蕴,又延展了诗的风趣韵味。
实际上,整首诗也在表现一种摩灭之美。所谓摩灭,就是将时间的残忍化作艺术,就是以时间之手,摩挲世间万物,直至其慢慢模糊、苍老乃至消逝的过程。从三岛由纪夫到普罗斯特,从吴哥窟到古罗马壁画,都在诉说着摩灭之美。本诗中,农人一生劳作,逐渐衰老成“弓”,最后“成了肥料”,无不呈现着岁月残酷的美、时间流逝的美和生命毁灭的美。

  1. 2.   有生活,才会有诗意

——赏析孙海老师的《回望》

原诗:

回望

孙海(吉林)

蚂蚁举走洞边的石头

搬运生活的人,想起自己的曾经

趁太阳打着瞌睡

一把瓦刀,破帆布褡裢

作别发呆的长街,摇椅上的人

有一种家叫异乡的街头

有一张床叫公园的长椅

听不懂雇主手中提着的鸟语

它们总扰得人心烦

站于脚手架上搭设别人的梦

自己的藏在云里

最喜落日,田蛙敲响板鼓

萤火虫举着草尖上的小灯笼回来了

他们陪我坐于石头上喝酒,聊天

回望你望穿秋水的眼睛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2022上卷【时光】(三)》

【赏析】读孙海老师的《回望》,感觉最深的一点就是:有生活,才会有诗意。
《回望》这首诗共七节,可以分为三层。其中首节与尾节各为一层,二到六节为一层。
第一层以 “蚂蚁举走洞边的石头”开篇,有比兴意味。大家知道,“蚂蚁举石头”常常和“梦想”“拼搏”“挑战”“强大”等有关。而实际上,在打工人眼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常常就是目标,而站在脚手架上又何尝不是挑战!诗人运用移就的修辞,将打工人称为“搬运生活的人”用语巧妙。记得黄明山老师曾写过一首诗,题目就是《搬运故乡的人》,“搬运”一词用得也是新鲜有趣。“想起自己的曾经”,暗示接下来是打工人的回忆,同时照应了诗题。
第二层写打工人回忆的内容。其中,第二节写打工人起早外出打工。“趁太阳打着瞌睡”,言其早起;“一把瓦刀,破帆布褡裢”,言其装束;“作别发呆的长街”,言街上无人。第三节写打工人的日常。工间,漂泊异乡街头,露宿公园长椅。第四节用雇主遛鸟的悠闲反衬打工人的艰辛。第五节写打工人的梦想。“站在脚手架上”,言其工作之危险;“藏在云里”,言其梦想之遥不可及。第六节写打工人收工。用蛙鼓萤火点出完工的时间。“蛙鼓 ”用典,指群蛙叫声。宋代邵雍 《和王安之少卿雨后》:“蛙鼓未足听,蚊雷未易驱。”
第三层写打工人的夜生活:喝酒,聊天,想念家人。其中,“回望”照应诗题,也呼应开头的“想起”。“你望穿秋水的眼睛”,借家人想念自己,表达了打工人对家人的牵挂。
鲁枢元在《文学理论》中曾说:文学有认识、记录、教育、审美等功能。要实现文学的记录功能,就需要诗人深入生活,体察入微。在这首诗里,孙老师对打工人的日常、感受、心理等感同身受,所以才静水流深,打动读者,感人至深。
  1. 3.   温润如玉,回甘若茶

——赏析甘文英老师的《夏至》

原诗:

夏至

甘文英(新疆)

本以为夏天就这么过了

三天两头的雨,湿漉漉的伊犁

草原无限绿,花儿开不尽

谁知一过六月,也经不住火辣辣的热

蓝天无云,丽日无语

风也不那么精神

毕竟已经是夏至

季节轮换的自然规律

该来的终会来,该离的也会离

如同没有不败的花,没有不散的人

你争我抢,终其一生

最后什么也带不去

不如在内心种一片草。不伤不寒

不燥不热,让日子温润如玉

选自《限时临屏:“夏至”或“父亲的……”》

【赏析】《夏至》这首诗一共三节。
第一节写诗人对伊犁夏至高温多雨的感受。“湿漉漉的”写出了“三天两头的雨”带给人的感受。“谁知一过六月,也经不住火辣辣的热/蓝天无云,丽日无语/风也不那么精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夏至伊犁的天气炎热。
第二节由对自然的感受转到对人生的认识。前三行写季节轮换、天行有常。然后用“如同”过渡到人事。“没有不败的花,没有不散的人”运用比兴之法,阐明了有聚就有散的道理,同时也表现出了随性、散淡的人生态度,因为“你争我抢,终其一生/最后什么也带不去”。
第三节用“不如”衔接。“不如”是一种比较,也暗含着诗人的态度。这一词语运用巧妙,不动声色地使得接下来的话,在表达上呈现出一种蕴藉之美。“在内心种一片草。不伤不寒/不燥不热,让日子温润如玉”,是委婉含蓄的暗示,而不是盛气凌人的训导。这样一来,就令人更易于接受。其中,“不伤不寒/不燥不热”,既是为人处世的箴言,也呼应了第一节,希望夏至的天气也能如此,可见诗人心思之缜密。著名诗评人陈啊妮曾说,诗歌在于唤醒意识,第二、三节可以说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整首诗理在境中,意在象外,借夏至谈人生感悟。文气顺畅,衔接自然而然,毫无刻意之感;语言上也是如此,有不事雕琢、返璞归真之美。
甘文英老师一直诗情充沛,常有佳作。甘老师的诗,我一直在读。如果不揣冒昧,谈一下读后的总体印象,那就是“温润如玉,回甘若茶”。

4.美丽自己,美丽他人

原诗:

消暑

林广耀(广东)

热如期而至,汗珠晶莹

耕耘使铜色的皮肤更俊美

读书以消暑,以烹泡一杯茶的工夫

烹泡此生的孤独、失意和半生的风雨

消暑先消忧。以三分流水

一池荷香,以一只白鹭的姿态生活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2022上卷【时光】(五) 2022-07-14

【赏析】林广耀老师的《消暑》,全诗共三节,分别写了暑天的劳动之美、读书消暑以及如何通过消忧来消暑。
诗的第一节注重了语言的质感,以汗珠的“晶莹”和皮肤的“铜色”来赞美暑天里的劳动者。第二节注重了诗意的过渡,借“烹泡”“一杯茶”拈连出“烹泡此生的孤独、失意和半生的风雨”,衔接巧妙,了无痕迹。第三节注重了意象的选取,用流水、荷香、白鹭等优美的意象营造从容自适、洒脱自然的生活姿态。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借助“流水”“白鹭”等意象抒写爱自由、爱自然的精神追求。可以说,这三节大体上分别从景趣、情趣、理趣的角度来写消暑,层层递进,层次井然。
写消暑,如果从景趣、情趣、理趣中只选取一个角度来写,也未尝不可。比如,只是停留在消除暑热的层次上,也不是不可以,而是难以出彩。林广耀老师由浅及深,新意迭出,力脱窠臼,实属难得。
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曾说:“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用王蒙在《谈读书与写作》中话来解释,意思就是:“我也希望大家在接触文学的时候,能抱有一种美好的心情,从文学当中不但能得到一种悲愤的体验,也能得到生命的喜悦。”
林老师面对“如期而至”的暑热,看到了劳动之美;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就用读书去消解;面对忧愁,能泰然处之。这无不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光看到衰老、灭亡,不能光看到这些悲哀的东西,我们还要看到新生、成长、希望、欢乐。
我们常说,生活就像海洋一样,它有惊涛,也有恶浪,但我们必须在心中充满爱心,充满美丽,并把它付诸行动,诉诸笔端,用诗表现出来,美丽自己,也美丽他人。

【诗评人简介】王志武,山东济南人。有诗文发表于《中国乡村》《齐鲁文学》。诗观:用诗感悟生活,用诗观照世界。



本期审编:刘军华

栏目成员: 王志武  张全枝  木鱼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