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在税收方面应关注三个方面

 岸居居 2022-07-23 发布于广东

  本报记者 阚歆旸 伍美红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为企业投资的热门选择地。特别是对金融服务、高端制造、全球贸易、交易物流以及旅游休闲等行业,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明显区位优势。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已有25家企业上榜。德勤中国华南区税务与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张慧认为,企业热衷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税收政策支持是重要因素。

  今年是新代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新代”)入驻广州市南沙区的第4个年头。广州市南沙区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几何中心,受益于区位优势和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广东新代业务已经辐射到周边的江门、东莞、深圳等地。同时,广东新代的潜在客户相继落户广州市南沙区。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为企业投资的热门选择地。特别是对金融服务、高新技术、高端制造、全球贸易、交易物流以及旅游休闲等行业企业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明显区位优势。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已有25家企业上榜。德勤中国华南区税务与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张慧认为,企业热衷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税收政策支持是重要因素。基于此,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收政策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既要全程绷紧风控这根弦,也要在投资设立、寻求融资和日常经营中抓住重点,从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中行稳致远。

  投资设立: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都可考虑

  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姚恒介绍,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所设立的企业,可以选择的组织形式包括公司、分支机构(分公司或代表处)、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企业,承担的纳税义务存在较大区别,并且主要体现在所得税的处理上。

  投资者设立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一般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在计算应税利润、享受税收优惠、分回利润等方面,具体税务处理有所不同。在计算应税利润时,子公司是独立法人,需要单独进行利润的计算;中国境内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支机构,以该公司作为整体计算应税利润,即总公司和各分支机构间,如果各自独立核算,那么在计算公司整体应税利润时,可以将各自核算的利润盈亏互抵。而且,在享受税收优惠时,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一些基于法人主体特定资质的税收优惠,如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等。另外,子公司如果向境外分配股息,符合条件的还能享受预提所得税优惠税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协定优惠等。

  合伙企业则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先分后税”:合伙人先根据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再根据合伙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分别缴纳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该类主体通常适用于对经营管理灵活度要求较高的投资活动,包括基金、资管、创投、持股平台等。

  综合来讲,经营业务相对复杂的实体,通常会考虑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中,有意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税收优惠,以及跨境支付较为频繁的主体,可以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设立子公司;如果只履行部分职能,不希望增加太多管理成本,可以考虑在特定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投资基金、资管、创投、持股平台等主体,实务中则较多设立合伙企业。

  某石油有限公司的投资多为加油站、充电桩等重资产,投资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年—5年才能盈利。基于此,该石油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内主要选择设立分支机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支机构间盈亏互抵后确认税前利润,从而降低了公司的整体涉税成本。总部位于德国的智能传感器供应商西克集团,选择在广州市设立子公司的主要原因,是根据税收协定,向母公司支付股息可以适用预提所得税优惠税率;同时作为法人主体,子公司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对于境外金融类投资者来说,还有一种特殊的投资模式可以借鉴——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姚恒介绍,这种模式下,通常由境外投资机构在境内设立投资实体作为一般合伙人,发起设立人民币私募投资基金,向境内外投资人募集外币资金或人民币资金,结汇后直接投资于境内的股权、可转换债券、产业基金等。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最早于2011年在上海展开试点,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在试点范围内,并且出台了针对性的财税优惠政策。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例,其财税优惠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对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税负超过15%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等。除此之外,为了集聚优质私募基金管理人和鼓励私募基金落户,合作区还设立了一系列私募基金产业扶持政策,包括落户和经营的财政奖励等。

  寻求融资:传统方式和创新方式都可尝试

  确定投资地点和组织形式后,绝大多数投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都面临融资问题。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姚恒介绍,企业融资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

  债务性融资,通过对外举债的方式获得资金,包括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等。债务性融资的好处是不会稀释股权、不会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利息支出还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但缺点是需要还本付息,一般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

  权益性融资是通过扩大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获得投资,如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权益性融资的好处是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但容易稀释股权,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而且需要以税后收益的形式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可以综合考虑股东控制意愿、还款能力,选择融资方式。”姚恒说。

  除传统的融资方式外,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还有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在香港设立区域性企业财资中心。企业财资中心可以理解为跨国企业的“内部银行”,专注于全集团资本获取及使用的优化。一般来讲,企业财资中心的功能包括:集团内部融资和司库管理、多币种现金管理和资金流动性管理、现金池管理等。在香港工作的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杨力告诉记者,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发展,已有不少大型央企、国企在香港设立区域性企业财资中心,利用香港的金融服务优势,支持其国内外的业务发展。

  杨力提示,在香港,企业享受区域性财资中心利得税税率减半优惠的前提,是开展内部融资业务、财资服务或者交易。如果还从事其他非财资活动,75%(含)以上的盈利及资产需要与财资活动相关。同时,企业需要在香港对集团进行中央管理和控制,即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须在香港进行企业财资中心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活动。

  除在香港设立企业财资中心外,不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会选择从香港和澳门融资。此时,相关企业还需要关注跨境支付利息的税务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处长刘丽介绍,内陆企业向香港、澳门支付利息的法定预提所得税税率为10%,但根据内陆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税收安排,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上述利息可以适用7%的优惠税率。

  要想享受税收安排的优惠税率,香港和澳门债权人首先需要取得当地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在香港,税收居民一般是在香港成立的企业,如果在香港以外成立,则需要在香港进行实际管理,并能证明在香港经营的业务实质;在澳门,税收居民一般指在澳门注册成立的企业。

  除税收居民身份外,要想适用上述优惠税率,相关主体还需要具备受益所有人的身份。受益所有人是对所得或所得据以产生的权利或财产,具有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人。实操中,受益所有人的判定需要综合若干因素,包括境外企业是否有义务在收到所得的12个月内将利息的50%以上支付给第三国(地区)居民,是否开展实质性经营活动,是否与第三人之间签订相近的其他贷款或存款合同等。

  举例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陆A公司从香港B公司处贷款,并向香港B公司支付利息。其中,香港B公司为美国C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如果香港B公司没有其他生产经营业务,也缺乏必要的资金管理人员,且收到利息后的12个月内向美国C公司转移支付。那么,香港B公司即使取得香港的税收居民身份,也可能较难被认定为该利息的受益所有人。在这种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陆A公司向香港B公司支付的利息,很有可能无法适用内陆与香港的税收安排优惠税率,需要按照10%的税率扣缴预提所得税。

  日常管理:当前和长远都需盘算

  在企业日常发展中,税收优惠政策一路相伴。专家提示,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中,须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合规降低经营成本。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科科长白晓枫介绍,目前,前海和横琴对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整体上继续鼓励现代服务业在这两个区域的投资发展。前海的优惠产业包含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商务服务业五类产业。横琴的优惠产业包含九大类产业,具体包括高新技术、医药卫生、科教研发、文化创意、商贸服务和旅游业、中医药产业、其他澳门品牌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产业等。

  与此同时,香港、澳门也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鼓励特定行业企业发展。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杨力介绍,香港对于企业财资中心、飞机租赁、专业再保险及专属自保保险等业务,利得税税率减半;对船舶融资租赁、离岸、在岸基金免征利得税。澳门对符合资格的科技创新企业,豁免职业税、印花税和3年的所得补充税;对于创新科技业务,最多给予3倍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对于从葡语系国家(如葡萄牙,巴西)取得或产生的税后收益,豁免所得补充税。(下转B2版)

  “享受有关优惠的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须遵循实质性运营的要求。”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姚恒表示,实质性运营,一般指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设在规定区域内,且企业对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目前,横琴、前海和香港,对享受相关优惠均有实质性运营的要求。据此,企业享受优惠的前提,是需要根据所设立企业职能、行业经营特点在当地配备必要的人员、资产和管理职能。例如,某现代物流企业有意享受前海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需要将实际管理机构设立在前海,同时具备支撑物流服务开展所必需的物流车辆、配送人员等。

  在三地均有执业经验的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王讯发现,随着内陆税务部门深入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持续加快智慧税务的建设,香港和澳门的税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这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集团企业的数字化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集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都涉及跨区域的税务协调,这需要企业管理层进行跨区域、跨部门的资源调拨,以及三地具体税务管理者的技术支持。

  王讯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抓住国家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和新一代电子税务局建设契机,拓展税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支撑能力。同时,构建企业内部涉税信息链路,构建“全票种、全票量、全周期”的集团级发票池,促进“业财税”的紧密衔接。此外,前移税务风险防控关口,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精准植入税务风险判定规则,确保实现对涉税事项的精准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