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墨小语|从“背课”到“备课”

 语墨绮兮 2022-07-23

从“背课”到“备课”

昨天听了一个妹妹的课,我提出“有背课之嫌”。其实,我自己何尝不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呢?回想自己从“背课”到真正意义的备课,是一段充满挑战与乐趣的历程。

背课

我们学校有个规矩:入职前三年必须上交手写教案。这个规定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从大学到讲台,教学不只是躺在书本上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与反思中才能精进。第一年,我还是非常认真地在对待自己的手写教案,除了提前两个单元写详案之外,教学之后还会用红笔写上自己的反思以及那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要说这些手写教案怎么来的,我只能回答“抄的网上的”。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自行解读文本的能力,甚至连解读文本的意识都没有。所以,只有当剪刀手,抄一抄。

也许自己山寨得比较好,入职后的第一个月学校便安排我上区教研课——执教《夸父逐日》。那个时候没有统编教材,没有“语文要素”的频繁出现,为我打磨的就是师傅和教研组的姐姐们。由于初出茅庐,姐姐们都担心我课堂语言不到位,所以我写的是详案,精确到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哪句话怎么说,如何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有效评价……姐姐们都手把手教我。怎么教的,我记不清了,课堂效果还行。最大的问题嘛,我认为是说了上句总是在想下句,学生怎么说的好像不在我特别关注的范围,因为我的脑袋里运转的都是对教案的回忆。尤其是与郭蕾老师信手拈来的《精卫填海》教学相比,我的功力的确差了好多好多。

那次公开课之后,我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原来只关心每句话说什么的我开始关注板块构成,为了根除自己对教案的依赖,我开始写简案:只列板块,不写老师语言。就是这样的刻意训练,我开始形成板块意识,开始学会用多元而自然的方式过渡、提问、评价。

仿课

脱离了“背课”的魔咒,我又发现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与解读,自己的课堂毫无特色可言,不过我深知:特色不是一朝可以造就,而是日复一日的思考与刻意练习积累而来。于是,我开始关注名师们的课堂,外出学习、网络研修……只要有目睹名师课堂的机会,我都不放过。看邓剑东老师执教的习作课《推销从心开始》,我意识到习作教学情景创设的重要性;看骆应华老师执教的《穷人》,我意识到课堂要还给学生,要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看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穷人》,我意识到教师魅力以及解读文本的重要性;看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高山流水》,我领略到老师博古通今、诗情画意的魅力……那段时间,我痴迷于这些名师的课堂不能自拔。

那学期,我要上一节公开课,师傅为我推荐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课,想着: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课堂正好可以借鉴过来,便开始设计教案。教案一出,师傅甚为满意,提出了几点修改建议。修改好教案之后磨了一次课,师傅认为我自己的情感没有沉浸其中,所以学生的情感也出不来。我吸纳了这个中肯的建议。那之后,我每天回家对着镜子练习。公开课上,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为这次山寨的成功,我把所有能为己所用的风格都搬进自己的课堂……一天,一个孩子对我说:“彭老师,我怎么觉得你每节课上的感觉都不一样呀!好像不像以前那样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所有的“看似不错”不过是“空中楼阁”,画猫不成反类犬。

从那时起,我便不再执著于模仿名师,不再盲目地外出学习,而是渐渐寻找自己的风格。

备课

入职第三年,我开始着手解决文本研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了基本相关书籍,如《叶圣陶语文教学论》《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文章讲话》……不能说通过阅读这些书就提升了自己的文本研读能力,只是自己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文本的内容、写法等等,也在有意识地真实备课。

要说自己文本研读提升的转折点在哪里,不得不提到“百班千人”。入职第四年,我开始带着孩子们加入“百班千人”全国共读计划。在这里,没有教案,没有阅读单,没有文本解读,有的,是一线老师之间的思维碰撞,是老师们的方法共享,是导师们的智慧传递。多元开放的方式迫使我不得不开始解读整本书。由于时间紧迫,拿到一本10多20万字的书籍,我得一天读完,找到“一见钟情”的文字做标记,接着,反复翻看,挖掘这本书的可读价值与读写结合点。我们班共读的第一本书是《神秘的日落山》,根据自己的解读,我把书中的人物、环境、情节罗列了出来,上了5次推进课。通过制作人物名片、制作主题书腰、寻找“宝剑”出现的地方与情节的对应、绘制情节图等方式,孩子们学会了阅读小说的方法,我似乎也因为这本书对文本解读有了模糊的认识。那一次,我们的共读活动荣获全国一等奖。

因为这个转折,我坚定了自行解读文本的信心,我相信:只要把课标装心中,把学生装心中,课堂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此后,拿到新书,我会自己去解读每一篇文章,确立每课的目标,前后勾连,然后再去对照教参,看看自己是否解读到位。长期的训练,我开始建立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开始发现不同文体教学的奥秘。那时,我终于在茫茫名师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于是,真正意义的备课时代到来。

卵石的光滑源于水的载歌载舞。从“背课”到“备课”,是每个职初教师必须经历的路程,风景的迷人、经历的多样自不多说,但这条路要走多久,取决于自己什么时候觉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