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朱老师上《肥皂泡》

 语墨绮兮 2022-07-23

之前因为在忙教研课,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学习朱老师发在公号里的教学设计了。五一小长假快结束了,也该给自己充充电了。

今天学习了朱老师发在公号里的《肥皂泡》教学设计,结合自己之前准备这个单元课例的经验,从中也能受到一点启发。

第一,中段字词教学仍不可忽视。之前在准备《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时,为了呈现出常态化的课例,我特意安排了字词教学环节,通过归类与提示,将本课重难点字词都呈现出来了。试教后,有几个小伙伴都说三年级下期了,字词可以不用在课上花这么多时间教了。但是,看朱老师的设计中,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都有字词部分的教学,《肥皂泡》一课也不例外。这些词语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理解难懂的句子”,字词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部分难懂的句子,同时也为课后习题的解决打下基础。作为曾经当过语言学困生的我而言,字词教学的忽视只对那部分天赋好的学生适用。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更多的还是普通学生。所以,中段的字词教学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第二,把文本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准备教研课之初,朱老师就对我说:学习理解难懂的句子和检测学生对文本是否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讲述。这一观点在朱老师教学《肥皂泡》一课中也有体现。课后习题第一题是“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朱老师将其转化为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在文字中找到吹肥皂泡的关键步骤:放进碗里、和弄、蘸上肥皂水、慢慢吹、轻轻地提。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吹泡泡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加上连接词把吹泡泡的过程说完整、说清楚、说具体。把文本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是一种检测,也是一种内化。

第三,生活经验是拉近自己与文本距离的媒介。《肥皂泡》一文比较难懂的句子主要集中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但是要理解这一个自然段还需要知道肥皂泡的特点。在教学第四自然段中,朱老师抓住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肥皂泡的轻、彩色、易碎,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吹泡泡的心情。因为有了对肥皂泡特点的感知,在理解“梦、快乐、骄傲、希望”等词语的内涵时,学生就可以充分结合自己类似的体验与感觉,体会这些词语的深刻内涵。散文之散,除了形式与思想之外,还在于作者写作时的随兴表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朱老师允许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猜测冰心文字里的深意,这种鼓励本身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看到这一篇课文,我还真的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吹肥皂泡的过程。就像冰心笔下所写的那样,每一次蘸水,每一次吹,都饱含着我们对泡泡成功诞生的期待。至于它到底往哪里飞,带着怎样的梦,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