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手记|《千人糕》教学手记

 语墨绮兮 2022-07-23

第一课时

板块一 直接导入,提出问题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学习“糕”

你怎样记住它?拓展词语:米糕、白糕、红糖糕

3.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1:这个糕是不是很大,可以够1000个人吃?

生2:是不是很多人喜欢吃?味道很好?

生3: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生4:千人糕和我们平时吃的那些糕有什么不一样呢?

板块二 初读课文,提炼内容

1.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表达支架:先……然后……最后……

2. 抽生交流

生1:这篇课文先讲了爸爸带孩子吃千人糕,孩子问:这个糕是不是很特别呢?结果发现这就是平常的米糕。然后爸爸给孩子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最后孩子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师:说得很好,能够一次性独立说出文章的内容,了不起。谁能在这个基础上说得再简洁一点,可以把书中的对话变成自己的话。

生2:这篇课文先讲了爸爸带孩子吃千人糕,孩子觉得这就是普通的米糕。然后爸爸给孩子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最后孩子觉得这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师:的确在前一位同学的基础上更简洁了,也让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掌声送给他!

3. 学习1-5自然段

听到千人糕,文中的孩子和你们有相同的疑问,所以有这样一段对话。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千人糕到底是什么。

(1)师生配合读

师读旁白,男生读爸爸的话,女生读孩子的话,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指导读好长句的停顿: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

(2)理解“嘛”的语气

师:孩子们读“嘛”读得特别好,这个“嘛”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孩子很失望

生:说明看到的千人糕没有他想的那么特别

(3)理解“特别”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孩子看到的千人糕没有他想的那么特别,在1-5自然段中,出现了两个“特别”,框画起来,读一读句子,它们两个的意思一样吗?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很,非常,十分)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特殊,不一样)

板块三 学习课文,感受艰辛

学习6-9自然段,梳理米糕的制作需要经过哪些劳动

1.默读6-9自然段,勾画制作米糕的原材料,以及米糕制作需要的劳动

2.抽生交流,师板书,相机认识生字词:米粉、甘蔗(汁)、甜菜、熬糖、销售

3.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板块四 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能、具、甜”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学习课文,感受艰辛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米糕制作需要经过的劳动,现在,我们试着把米糕制作需要经过的劳动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1. 自由练习说

制作米糕需要_____和______。______是______经过_________而来的,______是______经过_________而来的。米糕制作好之后,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块糕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2. 抽生说(这节课时间很充分,对于这个有难度的说话,抽了各种层次的孩子,确保每类孩子都能得到锻炼)

3. 小结:由此可见,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这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讲解多音字“的”,指导生做笔记。

板块二 小组合作,迁移练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物其实背后都经过了无数人的劳动,比如我们穿的衣服,我们用的书本……现在,我们也学着说千人糕的方法,说一说千人衣或者千人书的制作需要经过哪些劳动。

1. 小组交流,练习说(提醒让每个组员都有话说)

2. 小组展示

(这个展示环节效果非常不错。每个小组接龙说完后,听的孩子都主动给予了掌声,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肯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