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中文学》散文苑 ‖ 湖北作家 周永红 :赶磙

 华中文学 2022-07-23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周永红:湖北省蕲春县人,当过教师、乡镇干部。有作品见诸《中国乡村》《作家》《前沿作家》《黄冈日报》等报刊、微刊。出版散文集《念旧记》。黄冈市作协会员。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赶磙

文/周永红(湖北)


赶磙,一种农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十分普遍,现在,这一农活基本上消失了。

没想到,前天下乡,路过一处山岗上的农户家,只见一位老大爷在门前稻场上牵着牛,赶着石磙打谷。我走上前问:“大爷,怎么不请机械呢?”“亩把田的中稻,用机械划不来,我年年都是这样做的。”“哦。那让我试试看。”“您也会赶滚?”大爷停下来,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我问。“早先在家干农活时,跟父亲学过。不知忘了没有。”“好。注意安全。”我右手牵着牛绳,左手握着竹鞭轻轻地扬了扬,牛便拉着石磙走了起来,转了三转,有模有样,大爷举着大拇指啧啧称赞。

大集体年代,农村缺少机械,什么犁田、犁地、耙田、耖田、赶滚……一应农活都由牛来完成。于是,队里为了田地农活,养了很多牛,我所在的小组队长把牛看得十分精贵,安排专人放牛。父亲就是放牛员,一个人养了三头牛。老家地处丘陵,山清水秀,林丰草茂,自然生态好,父亲把三条牛养得精肥肉壮的,干活特别有力。队长见了,专门作为赶滚的“大劳力”。当然,对父亲也有奖励,只要是赶磙的日子,每天补5分工,折半个大劳力,那时的大劳力一天也只有10分工。这是队长竖的典型,目的是让其他的放牛人向父亲学习,把牛养好。

磙,石头錾的,一头大一头小,圆锥形,表面錾有一道道小沟,以增加摩擦力,两头正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孔,用来楔木窝、固定石磙木套子的。赶磙,是个技术活,大头在外,小头在内,反时针转。否则,石磙朝外跑。牛、石磙和赶磙的人三者必须合拍,赶磙时,节奏快了,后边石磙木架子弄不好就会扎伤牛的后腿。一般一个人,一条牛,一个石磙,沿着稻场一圈一圈地走,此活看起来轻松,但有头晕的人干不了这活,可李叔上场头不晕,心不慌,一个人,两条牛,两个石磙,也就是干双倍活。只见他斜站着面朝牛,左手牵着前面一条牛绳子,站在前面石磙旁,右手牵着后面一条牛的绳子,左手绳子一抖动,前面的牛起步了,右手绳子一紧,后面的牛跟上来了,转了一圈、两圈,前后牛、石磙合拍了,一致了,他也悠闲自得起来,迈着步子,哼起了他最喜欢的黄梅调《孟姜女过关》: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老爷高堂饮美酒,孟姜女堂前放悲声。二月里来暖洋洋,双双燕子绕画梁……唱到动情处,竟把稻场翻草、捆草的妇女们弄得泪流满面。往往这个时候,有人担心李叔用情过度忘了形,人、牛、磙稍微不合拍,弄不好又伤牛又伤人。这样的事己经发生过一次,所以,每每遇到这场景,必定有人打叉:“李叔,后面牛要拉屎了。”李叔信以为真,一声“哞——”牛停住脚步,他快速抓起一把稻草,双手把草弯成窝,有时真的,接过牛屎,丢到旁边稻田里,有时假的,他只是瞪瞪眼,摆摆头,又回归原位,接着他的黄梅调唱下去……

那时候,我十来岁,父亲放牛,我常常跟着父亲去稻场牵牛放牧,尤其是“双抢”,稻场特别忙,李叔带着十来个中老年妇女日夜连轴转,人和牛换班休息,我几乎天天看到李叔赶双磙,摇头晃脑哼着这首歌觉得特别有趣。我便问父亲,却听到了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年轻时,李叔初中毕业,参加了村里的宣传队,学会了吹拉弹唱。由于父亲年迈,有一年,李叔在外挑水利,住在一户人家里,和主家女谈起了恋爱,女方父母见他做事麻利,人诚实,便把女儿嫁给了他。小俩口日子过得美满,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女方生孩子时难产大出血,丢下孩子走了,李叔带着没妈的孩子东家奶,西家奶,一匙一匙糊子喂着孩子……爷儿俩相依为命,为了孩子,他一直单身过。一有空便唱这个歌,也许是寄托哀思吧。我听了,对李叔肃然起敬。有时,如果父亲忙,我就老早去稻场牵牛换牛,如果碰到李叔休息,我便央求他教我赶磙,可他每次总是虎着脸说:“小孩儿学这玩意儿有啥出息,好好读书。”不管怎么央求,他就是不答应。没办法,只好藏在心里。一个星期日,父亲有点不舒服,母亲让我去稻场牵牛,李叔把牛系在树上,回家吃饭去了,稻场一个人也没有,我暗自高兴,照着看到的样子套上牛,哪知,本应该反时针套木架子,却弄成了顺时针,木架子折断了,石磙跑到稻场边田里去了。李叔跑来找父亲告状,父亲狠狠吼了我一顿,我再也不敢去稻场了。

石磙压过的稻谷草,柔软有韧性,用途广泛,除了冬天喂牛外,还可以用来搓绳子、编草垫子、做枕头芯、编草鞋、系秧把……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责任制,田地分到了户。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学会了各种各样的农活。尤其是赶磙,在众多农活中,它最难,但我学得快,后来,我考上了师范,参加了工作,才没有接触这些农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农耕时代的农活在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成了乡愁,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往期回顾

诗歌理论学习第3期 刘鹏撰:从生活细微处拉扯出意象的精巧和意境的纵深——赵安琪诗歌的悲悯情怀和敬畏之心

诗歌理论学习第2期 现代诗的朦胧感和层次感——刘鹏的诗,张焕的诗评

诗歌理论学习第1期 论现实与虚拟的“蒙太奇”诗歌技巧 ——花田半亩的诗

《华中文学》 现代诗鉴赏 ‖ 山 绕过一道弯还是山  车像在波浪里前行 游荡

《华中文学》 现代诗赏析 ‖ 高铁即将进入江西  它的神情肃穆  像一位战士

《华中文学》 古诗词欣赏 ‖  舍后径通小菜园  几层竹架绿秧攀
贵州诗人  韦胜明 【更多的植物怀抱黄金】  ‖《华中文学》 组诗欣赏
《华中文学》 现代诗赏析 ‖ 山远为云  倒映着人间百

《华中文学》征稿须知

    《华中文学》以作品质量为主要追求,把文学交流当主要目的。现将部分征稿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根据《华中文学》杂志社的工作安排,我们已经处理好各项事宜,现在开始全面征集稿件,主要从邮箱、微信和《华中文学》收稿群甄选稿件(想入群的可以联系下面任何编辑)。收稿严格要求,三审三校,不慕名家,不薄新人,只看作品质量。通过二审的作品,会在公众号平台、搜狐新闻、百度新闻、头条新闻和360图书馆等平台全方位推广。《华中文学》期刊每两个月一期,经过三审后的作品会择优收录杂志,根据后续工作进展择期出版。

现代诗歌,30行内一首 (组诗五首以内)

古体诗词,一至三首(标记什么韵)

散  文  诗,800到3000字内 

散       文,1500字以上

小       说,(新颖,正能量为宜)

儿童文学,内容和形式不限

楹联、书法等作品,内容和形式不限

注意:不接收任何带有宗教和政治色彩或者负能量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