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是一场觉醒的艺术 ▎艺术家张大色

 lwdalian 2022-07-23 发布于辽宁

图片

《无境之境》布面油画  2014

图片

《无境之境》布面油画  2014

图片

被采访人:张大色

片来源:张大色

摄影:王亚军

采访编辑:李雨航

图片

《闭眼·阳光》布面油画 2011

图片

与艺术的结缘是因为好奇,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好奇,这个世界太奇妙了,你会充满疑问、惊奇与探究的心,只是当我们开始“长大”,心被应接不暇的事物充塞,感官也会麻木,失去了最初的好奇。

最初我拿起画笔是六岁的时候,像很多孩子一样,进入兴趣班涂涂画画,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并陪伴我的成长,陪伴我成长的,还有更深的疑惑,那就是对于死亡的强烈恐惧,一想到人会死,就会彻夜难眠,你能想象吗?

图片

童年的张大色

死亡就像是一个神秘而又可怕的黑洞,它发生时你会失去一切,而且必然会发生,从我有记忆开始,就深陷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由此所引生的一系列问题,我究竟是谁?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也是驱使我探寻生命解答的最初动因,在这个过程中,绘画或者说艺术一直陪伴着我,会给我带来很多出口与慰籍。

与此同时,另一条路径,就是在修行中寻找答案,所以对我而言,艺术与修行二者没有区别,完全是一件事情。艺术家面对自我生命实相的探索是“自觉”的过程,而透过作品向公众分享生命的经验则是“觉他”,法为觉醒之艺,艺为方便之法。

图片

图片

我的展览《无境之境》中的作品是在2009年开始创作的,最初的名字叫做《闭眼写真》,作品看起来像是抽象绘画,但其实是写生,更像是观念作品,绘画的过程很有意思,写生的内容不是外境,而是闭上眼睛所看到的景象,你现在闭上眼睛会看到什么?不是头脑中的联想,而是“看”到的内容,类似一些光影,对吗?我就是把这个看到的景象认真的写生下来,有点像是认真的拍了一组没有摘掉镜头盖儿的照片。

图片

我们透过感官之门认识世界,透过能认识的主体,攀缘所认识的客体,在主客二元的经验中建立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并感受着所创造的一切的体验,那么如果有一个经验,刹那切断了依于二元的攀缘,你会发现什么呢?

并不是空空如也,而是依然有一个清清楚楚知道的能力,就像是心念和心念之间,隐藏着心的真相,有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里所说的心,并不是概念层面的心,现象的心,依靠主客能所建立的心,而是心的本质,它不依靠条件而建立,而又有一个奇妙升起,我画的就是这个东西,希望带给观者在日常观看经验之外的一个停顿的可能性,哪怕是灵光一闪,也许你会发现一些珍贵的东西。

图片

《无境之境》个展现场

《无境之境》是在2015年,应澳门基金会邀请所举办的个展,这个展览也是我创作方向的一个转折。在展览的开幕式中,我尝试带领了一些冥想练习,有一个小女孩在练习结束后找到我,结结巴巴的和我说“我患有自闭症,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松与开心了,谢谢你!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给我带来了深刻的震撼,从那次展览之后,我开始放下相对小众的架上绘画,尝试透过更直接的方式,帮助更广泛的人群回归生命的平和与喜乐,这也是觉醒艺术课程最初的缘起。因为我一直在找寻一个问题的解答与实践——艺术,究竟还有什么用?

图片

《无境之境》个展现场

图片

与藏地结缘最初是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开始的时候自己会看一些典籍,特别是宋代的《五灯会元》对那时的我非常震撼,也极具启发,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了悟的经验,但平心而言,依然无法解开心中对于生命的根本疑惑,所以我决定寻找老师,这个寻找并不是宗教上的盲目崇拜、心灵寄托或热情,而是为了找到答案,我等不急了,因为依然会畏惧死亡,九十年代末,为了寻找解答,我来到了康区。

图片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在完全不一样的语境与文化中,你会更清晰的了解自己,这并非是浮光掠影的猎奇,像游客一样,你知道游客的状态吧?走到哪里拍一个照片,那只是对风景的猎奇,而不是深刻的体验。同时,你必须非常明确,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你所要寻找的解答——觉醒智慧本身,因为常常二者是混合在一起的,智慧总是依托于文化,潜藏于文化中。

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文化与表层的现象,从这片土地古老文明的诞生开始就是如此,强大的象雄文明做为文化的根基,所以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将佛法的智慧引入吐蕃时,善巧的照顾到并改良了原有的文化层面,我们今天所谓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创新与改良。

图片

彩砂曼陀罗的制作 2005年 阿坝

打个比方,藏文化就像一个完整的苹果,有鲜艳悦目的果皮,营养丰富的果肉,还有果核与果核中的果仁,我必须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才能穿透文化差异的藩篱,超越想象与概念的误区,抵达究竟的核心。

在藏地的老师中,我前后参访跟随了三十几位老师来学习,这其中有两位老师对我影响最深,也恩德最大,而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两位老师的性格与风格完全不同,一位非常传统且保守,而另一位则开放并现代。在这期间,我几乎每年往返于康区与内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图片

张大色与南开诺布教授

对我来说,最关键的并非关乎信仰,而是关乎生命究竟的解答,也就是所谓的觉醒,非关信仰与文化,简单而言,它是可以解决你在生命里与生活中的烦恼问题的,小到一个心念,乃至由心念的迷失而衍生的情绪,由情绪而串联出的烦恼,由烦恼的束缚所深陷的痛苦生命模式。

图片

图片

二十年的学习过程似乎也不苦,因为你非常明确的知道,你想要什么,眼中一直望向的是终点,脚下即便偶有泥泞与崎岖,你都会明白,那只是风景。苦头没有,有趣的事倒是有很多。

比如,在西藏要自己生火,第一次捡牛粪时,没有人告诉我要捡干的牛粪,结果弄了满身,还捡不回来。还有一年,高反特别严重,严重到差点被送到天葬台,来了一个会针灸的朋友,用一根特别粗的针把我的中指完全穿透,问我头还疼吗?几乎晕倒的我一下子坐起来说“嗯,头一点也不疼了!手快疼死了!

图片

张大色在藏地

回想那会儿遇到的问题,除了需要突破语境的局限,超越文化差异的误区,面对身体层面的挑战,真正需要面对的,其实是钱,你需要足够的钱才能支持旅程、学习与藏地生活中的开销,所幸的是,学画画的孩子,很早就可以到挣钱,画插画、装饰画或在美术培训班代课。

记得2003年,我给北京某酒吧画了四幅装饰画,几天的时间就挣到了四万块钱,拿到钱,兴奋的骑着自行车一路向家狂奔,因为有了这笔“巨款”就可以在藏地多待上好一阵,也能够给藏地的老师和朋友们挑选珍贵的礼物!

图片

拜访藏学家土登尼玛教授

图片

最好的疗愈是看见你自己。我们生命中大多的误会、困境与纠结,就是因为看不清,所谓一叶障目,我所理解的疗愈,只是去除后天造作的误会,就像摘掉眼中的翳障,你就会发现世界本来的完美样貌。

图片

学员的曼陀罗绘画练习

关于看见,还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就像一个处在漆黑房间的人,将黑暗中的草绳误认为蛇,而由此产生了种种恐惧与不安,这时最切要的一定不是逃跑,那只会加剧恐惧,重要的是打开灯,哪怕只有一束光,当你看到那不是蛇而只是草绳,被创造出的恐惧等一系列误会就会一扫而空,因此“看见”非常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

曼陀罗绘画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直观“看见”的工具,曼陀罗是你内在意识的图腾与精微秩序的缩影,就像一面心灵之镜,在曼陀罗绘画的过程中,你会看见一切问题的成因、制约与解答,看见自己内在成长的规律、突破与可能,并整合失序为完整的秩序,当你透过曼陀罗“看见”的那一刻,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我的问题出在了这里!原来我从来没有出过问题!所谓看见即疗愈。

图片

学员的曼陀罗绘画练习

在我带领的课程中,曼陀罗是轻松有趣的,它并不刻板,它可以有效达成专注与觉知。当你在绘画时,可以放松的训练专注,使心不散乱,它即是放松的,同时也是动态发生的,就像我们的心,更多的时候是处于动态中,但不是处于散乱,就是处于紧张,在曼陀罗绘画中,你并不需要一动不动,也可以培养自心专注的力量。

图片

同时,当完成一幅曼陀罗时,你会从参与者成为觉察者,从“演员”成为“观众”,看着自己的心所留下的痕迹,这就像我们的人生,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剧情的导演,奈何我们总是入戏太深,每个人都活成了男一号与女一号,周而复始的深陷于狗血的剧情,在自造的期待与恐惧之间耗尽此生,这时如果有一个经验,让我们从演员回到观众,看着生命这场戏,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曼陀罗,是否有绘画基础,都可以学习和练习,因为它与技术无关,只和你的心有关,就像人类所有伟大的艺术一样。

图片

大色老师国际课程现场 意大利火山营(Merigar)

图片

人都会有焦虑,特别是在今天的时代,当你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对种种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时,内心就会焦虑与恐惧,因为没有找到内在的稳定,所以就会透过向外的抓取来建立安全感与存在感,而外在的依托,无论是物质还是感受,总是处在基于条件生灭的变化中,因此我们的生命模式就会很被动,受到心与情绪的制约。

图片

大色老师曼陀罗课程现场    2016 北京

而焦虑只是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像希望一样,在某些层面而言,期待与焦虑是一对双胞胎,当期待落空,你就会焦虑,当你被期待与焦虑所控制,你的生命就会不自由,而其根源,则来自生命根本问题的迷惑。

在曼陀罗(mandala)中有一个规律,边缘与核心的一体性,核心意味着本质源头与完整,而边缘则意味着现象,你见过龙卷风吗?据说龙卷风的核心反而是风平浪静的,而当你向外抓取,你的世界就会呈现为暴风骤雨,何止是焦虑?

图片

曼陀罗艺术

图片

这个课程,就是我的作品,就像博依思提出的社会雕塑”(Soziale Plastik),参与到课程中的互动与体验,要比做为观众去看一幅画来的更立体,更生动,带来的改变也会更深刻,但与创作不同的是,课程并不是试验,而是实验,因为课程中所有练习的根基都来自古老智慧的源头,更契合现代都市人群所遭遇的场景与问题。

图片

觉醒艺术课程现场 

当然,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不断累积与优化成熟的过程,从2016年课程开创至今,觉醒艺术生命体系线上及线下的课程,已有万余人次学习,其中71%的同学能够将“保持觉知”的核心要点融入于生活,82%的同学可以轻松掌握方法,并对持续的训练与自我成长保有持续热情,91%的同学认为课程中的训练内容是生命中的必修课。

图片

图片

觉醒艺术学员作品

这样的阶段性成果,概括起来我认为是三个部分的原因所导致的,首先是“生活化”,即所有的练习不脱钩于生活,并不另外塑造一个在你生活与文化语境之外的练习场景,它非关信仰,更关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结果能随时应用在生活中,比如对于“觉知”的练习,简单而言,觉知就是随时随刻知道的能力,你知道自己的心念、情绪而不参与其中,知道每一个当下的发生和自己的起心动念,从觉知、升起觉察的力量,最终认出自心的本质——觉性,但常常人们都是后知后觉,甚至忘记了觉知,因此被自己的心所控制,被情绪所绑架,被心念所欺骗。

在传统的语境中,觉知的训练其实是很深入甚至是被包裹隐藏起来的部分,但在我所带领的课程中,则会以各种轻松的放松直接触达对于觉知的体验,比如舞蹈和绘画,以此引发学员对于觉知鲜活的经验,而非言辞的说教与概念性的描述。

图片

卡若拉冰川  游学

第二个特点是“次第化”,也就是拾阶而上的完整学习阶梯,首先,每一个人的学习诉求不同,90%的人群对放松身心,能够轻松的处理与面对生活及工作中的压力,身心健康的快乐工作与生活更感兴趣,初阶的课程学习就能够提供完美的解答,还有少部分的人,希望走进生命更深层的解答,比如更深刻的了解自我,了解心的实相,则需进阶到更深入的课程学习。

另一方面,从练习的角度也需要拾阶而上,就像刚刚提到的觉知、觉察、觉性,是不同深度对于自心的了悟与智慧的启用。第三个特点就是效率化,在都市中的人群更需要掌握一种方法,能更直接解决的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境,带着鲜活的洞见与落地的练习回到生活中。

图片

学员曼陀罗作品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