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我最近发现,现在我的「自我批评」的声音特别清晰,不再像之前模糊不清,需要认真分辨。我感觉,应该是打坐的缘故,每天坚持打坐,观呼吸、观念头、观情绪、观身体感受,这些东西越来越清晰明了,而且不会被其影响,就像如焱法师说的那样“如如不动,了了分明”。(相关文章:聊聊「觉察力」)当我感受到否定和不被接纳时,会反躬自问:是不是此刻我渴望被接纳,渴望被肯定?也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为什么我做KOL不太成功,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好像很难迎合/讨好读者的喜好。工作那是没办法,但生活真的很难。不管是写作,还是运营,都需要流量,需要研究客户喜欢什么,然后投其所好,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判断,去发言。大部分人喜欢看的东西,我都不喜欢,也不会去看。比如畅销书,热门电视啊,都不是我关注的范畴。也不是故意非得如此,而是,我感觉这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对我意义不大。(相关文章:成为自己的咨询师,一起探索存在的意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关于女性方面的规条太多了。不管是公号,还是抖音、知乎等等,几乎所有的平台博主都在教导女性如何更“智慧”地生活。该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该如何教育孩子;该如何挑选一个好男人;该如何控制情绪……反正我是很少见到写给男性的文字,除了教男性恋爱的那种。01 亲爱的女人们:
看别人有没有赞美自己、欣赏自己,来定义自己的价值;根据别人的批评和责难,来一票否决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反正我有一个,藏在内心很深很深的地方。我写文章,她会担心有没有人读、有没有人喜欢。我做工作,她会担心有没有好的反馈。我出去见朋友,她会担心我是不是足够好的那一个。总之,内心戏很多的时候,就觉得泥足深陷、寸步难行。然后,通过觉知,才可以给自己解套。《她力量》里说:女性对自己表现产生的绝大多数畏惧和担心,都来源于别人的看法——“别人不会喜欢我要说的东西”、“同事会觉得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家人会不同意”。要真正大胆作为,我们必需从赞美和批评中解放出来,不再依赖别人的正面评价,也不再害怕他们的否定。最终,最终,我们都想要活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啊。从小到大我获得过很多对我写作的赞美。 读书的时候,我是那个文章、故事或者诗歌被老师点名在班里朗读的小孩,我还得过很多写作奖项,老师和父母总是用最热烈的赞美来形容我的写作。 最开始的时候这一切都毫无问题——也就是说,这些赞美还没有影响我对写作的热爱或者我写作的能力。 到了三年级,我和最好的朋友朱蒂一拍即合,打算一同创作一本诗集,我们写得轻松随意,随后老师和家长的许多赞美也是甜美的意外收获。 我享受为完成作业而创作文章或小故事的过程,如果老师喜欢我写的东西,那也不过是个额外的小奖励。 但是到了后来,我的青年时期,所有都改变了。 我习惯了写作就必须获得赞美,当没有赞美时,我就觉得我失败了。甚至如果随之而来的是批评的话,我会非常受伤。 我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被误解,或是觉得自己是个骗子——因为我已经江郎才尽,我毫无才华的事实已经被人发现。 无论是怎样的批评向我袭来,或者是我的一篇作品没有获得最高的赞美,我都感觉被抛到深渊,无法重新回到书桌轻松地写作。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对写作越来越认真,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我周围的环境更具挑战——高级写作培训课程加上激烈的投稿竞争——负面反馈是家常便饭。 我越来越纠结分心于“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作家”这个问题。 写作的时候我变得害怕,这样一来,我的文字就愈加笨拙造作,写作也从快乐的爱好变成一项压力很大、很艰巨的任务。 渐渐地,我越来越害怕自己不够好,以至于我彻底地停止了写作。我把这段时间叫作“自我批评制造的七年写作休眠期”。 但同时,我又开始非常想念写作和表达。我想回归到写作上,但缺乏安全感又让这个过程异常痛苦,因为我脑中充满了对作品会被如何评价的担忧。 Photo by Wenni Zhou on Unsplash直到有一天,在经历了快七年的休整期后,我重新坐在电脑前,尝试开始写作。那时我认识到写作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内心潜伏着的心灵导师基本上是个作家。我明白自己渴望的事业是以创作为中心的,我可以借此向世界表达我的想法。但我还不知道应该如何重新回到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生活中去。“塔拉,如果你想继续写作,你就必须忽略别人的想法,必须放弃'爱我吧,夸我吧’的期待。你需要用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态度来写作。你需要为自己而写作,为了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愉悦,自己想法的表达,而不是其他人的认可。”在之前,我把自己当作一个作者,而外面的其他人都是我作品的评判者。我,和他们ー样,都有权力阅读我的文字,判定我的哪些思想是好的,哪里需要完善,哪些地方值得我骄傲。这就好比把其他人都从我的写作空间中踢了出去,这本是个私密的空间,我之前却一直敞开大门,让别人的兴致和意见随意占领。我开始把自己的写作空间抢回来,把别人的反应推到门外更远的地方,让他们不能轻易看透我的内心。这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写作,让我可以按下“发表”按钮,一周几次、每周不断、持续五年地在博客上分享我的作品,让我开始有勇气给热门刊物呈送作品,让我现在可以写下这本书。我没有让自己完全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我没有放弃期待赞美,期待众多的读者评论和肯定,我没有放弃期待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化学反应”。放弃这些是不现实的,也会背弃我的基本人性。渴望知道我们对他人的重要性是一个健康的需求。渴望知道我们的作品成功地实现了我们的意图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内心有一个部分需要知道我们因何而被肯定和赞美,这是我们的本性,一个值得尊重的本性。 同时,这只能是我们的一个部分,而且,重要的是,它不应该是驾驭我们的部分。对于我来说,正面的反馈当然还是会给我带来一点快乐和愉悦。但最大的改变是,这种快乐变成了冰激凌圣代上的颗樱桃,而不是圣代本身。赞美变成了一个甜美的附属品,作品本身才能给我真正的满足。这就是我要说的从赞美和批评中“解放”出来的内涵。自我表达和自我服务变成了圣代,赞美只是圣代上的一个可爱的樱桃。 在刚开始设计这个'大胆作为'课程时,我就知道必须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看到朋友、同事、客户甚至我自己都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赞美和批评而受挫。当我给女士们看最早的课程大纲时,她们都会指着“赞美和批评中解放出来”这几个字说:“啊对,我需要这个!我知道我得厚脸皮一点,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我在讲解这个话题时注意到了一些东西。每当我们到了这个模块,开始讨论我们対赞美的依赖和批评的恐惧时,大家的声音就会颤抖,其中包含了很多恐惧和强烈的情结。女性在谈论她们对批评的畏惧和对认同的需要时都变得非常严肃,就像在谈论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我非常好奇,为什么他人的想法让我们如此畏惧,如此不堪重负?为什么赞美就像是生命线一样?为什么这个问题直攻我们的内心?我认为其中有好几个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起来愈加复杂。认清这些因素可以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不管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培养,很多女性非常关注人际关系,我们关系和教育他人,我们考虑他人的想法,我们竭尽所能保持家庭、社区和工作团队的和谐和人际纽带,我们想表现友好并知道别人能感受到我们的友好。我感觉我的一生在走进不同的“噪声间”——充满了在场的人的各种情绪、变化的态度和人际互动。当然,很多这些“噪声”都是无声的——它通过房间里的人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微妙暗示表现出来。但是所有这些讯息在我的大脑中制造了很多噪声。女性善于识别他人的非语言信号并在有需要时做出改变的能力可能是她们的优势。但是,所有这些“噪声”,这些关于他人经历的信息也可能让我们难以听到和忠于自己的声音。历史上大多时候,他人的喜爱和认同都是女人的生命线。千年以来,我们只能通过服从更有权利的那些人的意愿和偏好来保障自己的生存。我记得我见过很多女性因为在公开场合表达观点而被恶毒地人身攻击。雪莉·桑德伯格因为鼓励女性向前一步,报道员克里斯汀·阿曼因为对塞尔维亚的儿直死亡表现出了一点愤怒。最糟糕的是,我们看到女性以这种方式攻击其他女性,我们甚至还参与到这些人身攻击中,让这种不道德行为变本加厉。这就是我们变得如此害怕批评的原因之一。电影、电视节目、玩具、视频游戏,当然还有无处不在的广告,都在一次次地告诉她们同一句话:一个女人的命运与她的魅力息息相关一一尤其是在男人眼中。这告诉女性一个更深刻的信息:我们如何被他人看待有多重要。 虽然女性接收到的字面信息是:要美丽、苗条、有吸引力,这些很重要”,其深层意义却是,他人如何看待我们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外在表现比我们的内心感受更加重要。难怪我们形成如此在乎他人赞美和批评的观念。最后,也是最明显的一点是,我们有一种“好女孩”的条件反射:在这种条件反射之下,他人吝啬赞美,或者给出负面的反应都会使我们感到特别内疚和恐惧。 因此,我们怎样才能逃离这些陷阱?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帮助我们从赞美和批评中解放出来的五大原则:- 原则 1:他人的反馈不能反映真实的你,只能反映给予反馈的人
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人的反馈能让我们了解自己——我们的能力、强项和弱点,我们的表现如何。那请你思考一下这个大胆新奇的想法:他人的反馈不能反映真实的你,只能反映给予反馈的人。他人的反馈让我们知道他人的意见和偏好,却不能让我们了解自身的品质和价值。明白这一点,我们便自由了,可以没有负担的去寻求、收集和吸收他人的反馈。反馈的重要性不在于反应我们的价值,而在于它能反映我们是否打动了我们需要打动的人。- 原则 2:吸收有策略意义的反馈,其余的都当作“耳旁风”
你们收到的大多数反馈都不值得被吸纳。有些明显会起反作用,有些则反映了别人不理解或者受到这些前沿思想的威胁,有些反映了人们对老一套方法的依赖,有些则仅仅反映了他们对你工作的本能反应。重点是要问自己:哪些反馈才能让我更有效地达到目标?哪些反馈不会提高我的效率,完全可以忽略。经过不少时间我才发现,只要我是在是在“做大事”,批评就会随之而来,无论我做什么都无法避免这个定律,而我其次也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女性要大胆作为,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观念改变就是,不要再把自我批评当作自身问题的信号,要把批评当作“做大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原则 4:当批评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就让人难受
我意识到,对于我写作和身体的批评让我如此难受,是因为这些批评说中了哉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巨大的怀疑,我经常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丢人。我被说成自私、刻薄、马虎、无序时并不痛苦,是因为,我确定,在我心中我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既然最痛苦的批评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负间看法,那么批评之所以痛苦,实质上是我们自我认知的问题。我们沮丧,不是因为谁说了我们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所说地加强了我们的自我认知——或自我恐惧带来的痛苦。一旦我们知道批评的痛苦大多不是关于外在的事情,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我们就用药力量,我们可以把注意力从别人、从具体的事件转移到自己身上,看看是什么样的自我认知让批评如此有杀伤力。摆脱赞美和批评束缚的最后一个原则,就是要记住真正对你重要的东西。重点在于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什么比受到赞美或者喜爱更重要。有用,同情心;真诚;做真正的自己;启发别人;忠实自己;绐现实带来新灵感;喜欢自己;被了解——全部的自己,包括好的和坏的方面;心灵的平静;传达我的信息;减少工作伙伴的痛苦;有效率;诚实正直;做自己相信的事情。广告时间 团体要求:每位参与者保证活动时间空闲,视频或语音,遵循保密原则,不评判不建议。报名方式:vx(zixunxiaobei)备注:成长团体费用:10次600元(后期价格待定,开组后概不退费)人为什么要自我成长?(以下内容引用心理咨询师丛非从老师的话)地球上的水存在几亿年都不过期,为什么瓶装水却有保质期?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改变,其实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流动。人跟水一样,需要流动。如果你总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一套逻辑解决问题,你就会持续性地体验到挫败,继而体验到愤怒、无助、委屈、迷茫。有的人容易愤怒,有的人容易委屈,有的人容易自责,有的人容易焦虑,有的人容易孤独。在熟悉的情绪里,人总是会轻易掉进去,流动不起来。即使你结婚了,即使你工作稳定,每天都是面对同一个人或同一群人,你们的互动模式如果一直单一不变,你就会在关系中体验到无聊、痛苦,想要逃离。所以人需要,自我成长。自我成长的意思,就是让你的自我流动起来。让你的情绪、想法、关系以及人生模板流动起来,进而带动你的人生流动起来。你对自己的认知变宽,你自然就会流动到更好的地方,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变宽的前提,则是你得先知道自己怎么了,自己在哪里。当你可以调节好自己的状态,打开自己的情结,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和力量,不再为任何东西感到担心和恐惧,你就会激发自己的潜能去轻而易举创造,进而处理好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等,进入良性循环。你本来就拥有这些力量,只是你的心底有些东西卡在了那里,让你不再相信自己。把它拿走,你就可以发光。补充说明:团体如何运作 在安全和开放的氛围中,小组鼓励成员自由表达所思,所感,所为,甚至是幻想,梦等;也可以随时说出对其他成员的感受等。通过在小组内“此时此地”的互动,组员可以真实表达自己和对他人的真实感受,通过自我觉察、获得他人反馈和帮助他人觉察的方式去发现自己的潜意识内容,包括人际关系模式、愿望、冲突、情结、阻抗、移情以及常用的自我防御方式。通过彼此镜映和深层链接,使早年家庭关系模式在团体关系中再现,重新体验早年“家庭”关系中的各种情感、无意识冲突、愿望及人际互动模式,找到自己内心困扰的根源,修通和重建新的关系模式。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被倾听,被接纳,被理解,获得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层领悟和理解,提升自体的内聚性和稳定感,学会如何应对人际冲突,最终把团体中的体验和收获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使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小组是多角度镜子,帮助自己发现“盲区”,同时小组也是“容器”,通过容纳和代谢你的负性内容过程使你的心理“容器”变大,提升能量;主题丰富,非结构,非指导性动力取向团体主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动获得帮助,投入越多,收获越多,当然会尊重每个成员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打开自己,团体带领者会关注每个组员,全身心地陪伴和支持,并在关键时刻进行必要的解释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