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发放住房补贴刺激行政事业单位买房的新闻引发热议,很多网友群情激愤,觉得又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隐形福利,普通群众享受不到,非常不公平。这里我想发表下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对武汉不太了解,估计是新开发区房地产非常不景气,面临崩盘风险,政府为刺激挽救房地产,不得已出的招数。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为啥不给老百姓这个机会。一般情况来说,这种做法是政府惯例。这个地方属于新区,加上目前房地产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人人观望情绪浓厚,本来就是普通群众都不买,才导致的不景气,所以政府只有让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来带头买房起示范作用,以达到稳定预期的目的。但即使这是个机会,也同时存在风险,并不是干部职工买了这个地方房价就一定能起来,所以干部职工并不是都想买,一样有心理顾虑。 第二,政策文件说的很清楚,对象并不是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而只是已经确定了的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政策对象,应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这次主要是把这部分人的货币化补贴一次性提前发放完,就是为了加大刺激力度,增强这部分人立马购房的能力,但这钱不是白给的,是要还的,文件写的很清楚,在后面五年内以各种形式扣还。好处只是提前给你预支了这笔钱,不用给利息。 第三,这种做法以前多个城市都有过,我记得成都当年大举向南发展,就补贴过部分公职人员买房,也是为了刺激房地产预期,大力发展政府想要引导发展的新区。不过现在这种做法没听过了,所以会引起热议也不奇怪。 虽然利益和风险并存,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效果并不见得很好,而且其中也有可能涉及不公平问题。比如,公职人员当中,一部分老领导老员工以前享受了福利房的时代红利,成为了真正的中产阶层,而体制内的年轻职工,都是凭本事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公招考试进来的,不但没有享受过以前的红利,还承担着高昂的房贷,生活压力依然很大,这在体制内也形成了不公平的鸿沟。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普通群众生活更是艰难,看到这种新闻产生愤怒也可以理解。希望政府做一项决定前能考虑周到,在体制内体制外都尽量做到公平,要跳出惯性思维,要创新用新办法,抱着老一套来应付新形势,显然效果不会理想,还会引来负面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