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库存解耦的悖论

 益知益行 2022-07-24 发布于天津

01
设置库存的理由是恰当的

1、因为企业的生产前置期长于顾客的要货周期,如果接到顾客订单再开始投料生产,必然会导致不能按期交付。

2、因为顾客的需求有较大波动,如果接到顾客订单再开始生产,必然要求企业准备较高的生产能力来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峰(固定资产投资高)。

3、因为供应商的交付的数量和交期有波动,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生产受到原料齐套的影响,从而影响对顾客的交付。

上述的三个原因(暂不分析过程中的异常),有很多专家建议企业设置必要的库存来解耦,就是将供应链的相关环节从强相关变为弱相关。

02

设置库存之后,解耦了吗?

假设企业目前设置了合适(是否合适另当别论)的成品库和原料库,那么:

1、当企业接到要货周期短的市场需求时,可以用成品库来交付,从而保证了准交率,解耦成功

2、然后呢,交付出去的成品库存需要通过生产补充吧,补充多少呢?如果是交付多少就补充多少,那企业依然要准备较高的生产能力来应对交付的波峰吧。这种补库存的方式,让市场需求的波动100%传递给了生产系统,从这个角度上看,解耦失败地

3、原材料库存的设置也是一样的结果,某种程度上缩短了交付前置期,但依然不能避免要用较高的生产能力来应对需求波峰,只不过受害者是供应商而已。

03

设置更高的库存如何?

即使设置了更高的库存,能改变根据库存的发出量让生产补充这个底层逻辑吗?

如果不能,高库存只能占用更多的流动资金(即使企业没占用,但供应商跑不了),降低了资金周转率,并无助于解决需求波峰对生产能力的要求。

这就是企业一方面库存较高,另一方面急需交付的产品缺货的根本原因—寄希望于通过库存解耦。

04
那怎么办?平准化

仅靠库存解耦是不充分的。

既然企业的产品可以建立库存,则必然是有一定生命周期且有重复性需求的产品。所以,还要优化对库存消耗进行生产补货的方法。

这就是平准化------总量的平准、和按品种的数量平准,

丰田优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最关键要素,就是在全供应链推行了平准化排产模式。

让生产系统稳定的保持以最小批量为单位的快速轮转,来均匀的补充库存中所有产品的消耗,既解耦了交付期和生产前置期的矛盾,又解耦了需求波动和过高产能准备的矛盾。

所以,没有平准化,用库存解耦只是个梦想。

加入微信群,与更多学友共同进步,与老师深入交流,并第一时间获得课程信息

如果您感觉有帮助,请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