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 [中唐·李贺·七古】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是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悲秋之作。也是其“鬼诗”的代表作之一。“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
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壮士:诗人自称。衰灯:暗淡的灯光。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在秋风里诗人苦心撰写着诗稿,就如同昏灯下纺织娘(虫)在为转寒而悲鸣。“苦”字是本诗的诗眼。但这里却绝不是诗人写诗之苦,而是诗人心之“苦”。为何“苦”,是因为“寒”啊!“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不遣:不让。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蠹(dù):蛀蚀。“我”现在在辛辛苦苦地撰写诗稿,待百年之后,谁会来读懂我的一片“苦”心呢?“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一念于此,今晚“我”应该直肠把我的苦心都吐露!这样阴冷雨天会有前辈来吊慰“我”吧?世上已无“我”的知音,世上无人来赏识“我”!但愿阴间能有人懂“我”,懂“我”得苦心!会有吗?会有“人”来凭吊“我”吗?“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鲍(bào)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碧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秋夜的坟场上,那些诗鬼们诵唱着鲍照氏的诗句,他们怀才不遇、同病相怜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一千年都难消。诗人表面上写鲍照之怨、苌弘之恨,实际上是为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恨,永远不会消失。
尾联一是用诗鬼来代表诗人自己,抒发着自己与鲍照一样的怀才不遇,一样的怨恨哀叹。二是感慨历朝历代有多少如鲍照如自己一般的怀才不遇的人啊!都在控诉社会的黑暗,怨恨朝廷的不公。自己的抱负、自己的才华在昏暗的朝廷面前毫无用处,蹉跎岁月。《秋来》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写的一首七言古诗。
《秋来》是李贺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鬼诗,是一首悲秋之作。这首诗寄情于物,幻想奇特,抒发了诗人对命运不济的感叹,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写尽了诗人心中的悲凉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