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贺 《秋来》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诗名《秋来》,“秋来”,秋天来了。李贺有何感想?来看原诗: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字词典故    “桐风”:刮过梧桐树的风。“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战国策 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衰灯”:残灯。“络纬”: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名。(唐 李白《长相思》:“洛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簞色寒。”)注:这“蝈蝈”并不是蟋蟀,这“蝈蝈”,“蟋蟀”和“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

“寒素”:门第寒微,地位低下,又指清苦简朴。也即寒门。

赏析    李贺说,窗外的梧桐叶萧萧地传递着秋风,壮士的心里很苦啊。窗内衰微的灯火外,有“络纬”啼叫在寒门的角落里。

    李贺这里称自己是“壮士”,应该是说自己有壮志之心,然而却呆在“寒素”的家中,无所作为,所以特别苦。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字词典故    “青简”:竹简。古代用以书写的狭长竹片。(《后汉书 吴佑传》“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李贤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汗简。”)也就是说,李贺这里的竹简还是青的,还没有处理过的,并不是“汗青”。“编”:就是用绳子把竹简串起来。“花虫”:一种蛀虫。又称蠹du4虫,喜食书。“空蠹”:蠹,蛀蚀。空蠹,应该就是虫子蛀蚀的小空洞。

赏析    李贺说,以后谁会来看我用青青竹简编成的一册书啊,如此才不会让那些花虫把它们蛀蚀出一个个粉粉的小空洞。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贺的窘迫之境,所用的竹简是未加工过的。所以如果没有人去看,就很可能会被蛀虫蛀蚀。前面我们说他可能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苦,而事实他现在的作为就是写书,可是又担心所写之书没人看,孤独心声无人知。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字词典故    “思牵”:思念与牵挂。“肠应直”:为什么人家都是“断肠”,“回肠”,而李贺是“直肠”呢?这应该是李贺的创意,因为他认为人如果要诉说衷肠,就是应该直性子,要诉尽衷肠,肠子就是要直的。“香魂”:美人之魂。“吊”: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的家属等。

赏析    李贺说,思念与牵挂的今夜啊,我的肠子应该是直的,方能尽诉衷肠。窗外的雨水如此凄冷,而你的香魂似乎也随之飘来,因为这里有我这个正在为你祭奠的写书客。

    李贺在思念和牵挂着谁呢?据说他的妻子在他做“奉礼郎”的三年里去世了。是不是指他的亡妻呢?很有可能。因为他很明确,自己能够诉说衷肠的人是一个“香魂”,一个不是在这个阳间的人。而“书客”这个“客”字也用得很好,所谓“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李白《拟古十二首》)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字词典故    李贺说,“鲍家诗”:我认为李贺这里提到的“鲍家诗”应该是指南朝 宋 “鲍照”写的《代蒿hao1里行》:

“同尽无贵贱。殊愿有穷伸。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
 结我幽山驾。去此满堂亲。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
 斗酒安可酌。尺书谁复陈。年代稍推远。怀抱日幽沦。
 人生良自剧。天道与何人。赍我长恨意。归为狐兔尘。”

(“戢”ji2:收藏。“赍ji1”:怀抱着。)

     我尝试着来翻译一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同样都是会到尽头的,不分贵贱。不同的愿望也是有延伸到头的时候。驱驰的水波催促烟花永远的长夜,零落的露水逼迫着短暂的早晨。“结”:应该是拉,绑着。绑着我往幽山的车驾,这一去啊,那里整个厅堂就都是亲戚了。(自然是指以前死去的亲戚,另外幽山应该是他家祖坟集中的地方。)所以到了那里,看到虚幻的容颜,留下的是剑和玉佩,实际的躯体藏在了衣服与头巾里。(额,额,额,阴森森。)去那里,可能就要给去世的人敬酒了,可是鲍照说,一斗酒他们哪里能喝得到啊,你们过去写的书,现在谁还会去摆出来看?年代再稍微推远的话,估计能记住他们事情的人就更少了,怀念留在胸中的记忆与情感也就日渐地随着幽暗沉沦掉了。人生啊,实在是自己的一场戏剧。天道又会对何人更特别呢?怀抱着我长恨的心意啊,归之与狐狸和兔子的尘土。(这啥意思呢?所谓“兔死狐悲”,可是狐狸也一样会死的,所以不管你怎么悲,一样会和兔子一样归于尘土的。)】

    真是非常悲戚的人生总结诗。鲍照的这首诗,里头的描述颇有些《百年孤独》里同样的情形。李贺前面提到自己的书怕将来没有人读,在鲍照这首诗里也提到了“尺书谁复陈”。

“恨血”与“土中碧”:这里是关于“苌chong2弘hong2”的典故。【“苌弘”是东周时期的天文学家,音乐大师,表演艺术家,阴阳家,史官,周敬王内史大夫。孔子曾经以他为师,学习音乐理论和天文等各方面知识。传说他死后三年,其心化为红玉,其血化为碧玉,故又“苌弘化碧”,“碧血丹心”之说,以喻忠诚正义。事见《左传 哀公三年》。在《庄子 外物》中写道:“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

赏析    李贺说,秋天的坟地里,有鬼在唱着鲍照写的家诗,有遗恨的血,即便是千年了,在土中依然会是碧玉永存。

    如此,我们就思路清晰多了。一开始是窗外的梧桐叶响起的秋风,让李贺这个壮志之士感到一种苦涩。他依然呆在自家的寒门里,写着不知道以后有没有人看的书。这样的冷雨夜,他思念牵挂起了他的亡妻,设想她的香魂飘来了,因为自己正在心中,或者书中为之祭奠。最后写道秋天的坟地里,一定是有很多鬼魂在唱着鲍照的那首诗。这李贺的最后一句,写得非常慷慨激昂,意思是,即便我死了,又有什么呢?即便是有恨的血,但只要是忠诚的血,那么就是千年以后,也会化作碧玉永存。这里化用了“苌弘”的典故。

如此说来,李贺的这首诗,很有可能是写于813年,在妻子亡故之后,他告病回“昌谷”休养期间。这样符合在寒门之家,香魂,还有最后的表忠诚。也就是说,他即便是辞职了,事实,他还是一片忠心的。最后一句,李贺是比较慷慨激昂的,而且从第一句诗里,就称自己是壮士。这倒是和他接下去的经历很吻合:【李贺814年辞职,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在潞州“张彻”的举荐下,做了三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李贺有点“弃笔从戎”的味道,反正是到前线去了。那么本诗确实很符合这个时间节点的思想状态。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