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酸甜苦咸”的英语都知道,但很少人知道“鲜”的英语!

 侃英语 2022-07-25 发布于浙江

侃哥的第 1733 次原创

你知道人有几种味觉?

我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酸甜苦辣。

其实“辣”不应该算味觉,用专业术语来说是“辣椒素刺激三叉神经引起的痛感”,我们全身的皮肤都能感觉到辣。

这里说的味觉是只通过味蕾感觉到的。

在第五种味觉被发现之前,人类对基本味觉的共识是:酸、甜、苦、咸四味。

英语分别是 sour, sweet, bitter 和 salty。

其实除了这四味之外,还有一种味觉,就是咱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鲜。

说来也奇怪,酸甜咸苦都可以描述,唯“鲜”一言难蔽之。

“鲜”是有一种清淡但难以形容的持久味道,它会引导舌头分泌唾液,带来一种“毛茸茸”的感觉。

西方人对食物中的“鲜”认知感太弱,长期以来,西方都没有与“鲜味”相对应的单词,你所熟悉的 fresh 只是描述“新鲜”,跟“鲜味”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过,英文中确实有好多形容食物好吃的词:

yummy(好吃的)delicious(美味的)savoury(可口的)meaty(肉香味的)tender(嫩的)juicy(多汁的)finger-licking(吮指的)mouth-watering(令人流口水的)palatable(美味可口的)...

但这些形容词要么描述口感,要么含糊笼统,没有一个是真正描述鲜味的。

似乎“鲜”这种复杂高妙而又暧昧的味觉享受,只有含蓄委婉的东方文化才能体验得到。

提起“鲜”字,大家通常会想到“鱼羊为鲜”,此典故始于上古时代的彭祖。

虽然中国人对鲜的讨论源远流长,但真正在世界范围内定义了鲜味的,却是日本人。

1908 年,原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的池田菊苗教授发现昆布能让汤变得鲜美。

昆布就是日料味增汤、日式拉面里经常放的那种海带。

池田菊苗

池田从昆布中成功提取出了一种化学物质——谷氨酸,并将这种味道命名为“うま味”。

“うま”来自日语中的“うまい”,即“好的”,“味”就是味道。

所以“うま味”就是“味道不错”,转写成英文是 umami,即“鲜味”。

池田发现了谷氨酸后,嗅到了商业气息,又是申请专利,又是开办公司,并把他们公司生产的调味品,命名为“味之素”,传入中国后改名叫“味精”。

对了,顺便说说“味精”的英文,你可能查出来是个缩写 MSG。

全称是 Monosodium glutamate,其实直接把化学元素翻译出来了,就是“谷氨酸钠”。

不过科学家一直争论鲜味是否确实是一种基本味道,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关于“鲜”的学术研究才大规模进行。

池田发明的“うま味”(Umami)慢慢获得学术界的认可,而“鲜味”也被正式确立为人类味觉的第五味。

直到最近十几年,研究发现,人类的舌头确实有鲜味接受器,可以感知谷氨酸钠。

现在,鲜味在所有西方语言中(包括英语、西班牙语及法语等),都被称作Umami。

从这个单词故事中,我们看到,虽然鲜是我们中国的独特概念,但使其成为世界标准的却是日本人。

日本人的研究精神、专利的保护意识,和商业敏感度,让它成为很多领域的标准制定者,这个邻居,不容小觑。

好了,如果你觉得侃哥的分享有趣有价值,欢迎一键三连,这对我非常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