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馆之宝|《独孤僧本兰亭序》,目前传世仅存的定武原石真本,赫赫有名!

 同言无忌649 2022-07-25 发布于安徽

图片

《独孤僧本兰亭序》东京博物馆藏本
图片

▲《独孤僧本兰亭序》普通函套本

图片
▲《独孤僧本兰亭序》四合函套本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太守的王羲之与友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流觞曲水,雅集宴乐,之后将众人当日所作诗歌结集,传由王羲之亲自写序,并用鼠须笔写在蚕茧纸上,共得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此文稿就是著名的《兰亭序》。但《兰亭序》并未见于隋唐以前的记载,仅南朝刘孝标为《世说新语》所作注文中有一篇《临河序》,文字接近今本的前半部分,字数则未及一半。据唐人野史,二十八行本《兰亭序》原迹一直秘藏于智永弟子辩才处,直到唐初被唐太宗所获才名扬天下,成为举世公认的羲之第一名作。后原迹陪葬昭陵,或说五代温韬发唐帝陵时散出失踪。所幸初唐时皇家曾命御用拓书人冯承素、韩道政、汤普彻等摹拓数本,分赐皇亲贵胄,然唐摹本也多已失传。

图片
图片

至北宋庆历时,李学究在真定发现一块兰亭刻石,传为以唐代欧阳询临本摹刻,五代末契丹人入汴得之,辇石北去,遗弃在此。因北宋当地驻有义武军,避宋太宗讳改名定武,故此刻石被称为《定武兰亭》。后薛向为统帅,将原石献于天府,其子绍彭又翻刻一本,并将原石凿损“湍、流、带、右、天”五字,成为判别版本的重要依据,另有九字损者,更在五字之前。由于唐摹本稀少,北宋人始重定武,至南宋高宗时期达到顶峰,几欲凌驾所有兰亭版本之上。定武刻石入内府后,消失于靖康之乱。原石拓本在宋时即已难求,故翻刻极夥,南宋桑世昌《兰亭考》、俞松《兰亭续考》记载了当时流传拓本及翻刻情况。至元代,如赵孟頫、柯九思等书画鉴藏大家,所见真本亦不过三四。

图片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一册宋拓五字已损《定武兰亭》,题为“兰亭独孤本并跋残字”。拓本连题跋共二十一开,册高三十三点二厘米,宽二十四点六厘米。这件独孤本与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柯九思本,是目前传世仅存的定武原石真本,在书史上赫赫有名,南宋末俞松撰《兰亭续考》即已记载,清《大观录》《墨缘汇观》《平生壮观》《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均有著录,翁方纲《苏米斋兰亭考》辟有专章考述。

图片

此册流传颇具传奇色彩。原拓原有吴说、朱敦儒、沈虞卿(二跋)、范成大、李心传宋人五家六跋,据吴跋称得自长安薛氏。不知何时沈、范、李三家四跋亡佚。今册中尚可见“懒拙翁”朱文方印及“悦生”葫芦印,可知南宋时曾归米友仁、贾似道收藏。元初归鲜于枢,有其及钱选题跋。继归天台僧独孤(淳朋)。至大三年(1310)九月,赵孟頫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前往大都,至南浔时,独孤以此本相赠。舟行途中赵日日展观,不仅亲笔临写,还在册后留下了十余则题跋,即著名的“兰亭十三跋”。赵孟頫故世后归曹永(字世长,曹知白子)收藏,当时鉴藏家柯九思为其题写了两段跋,称此为其平生所见三本定武真本之一。

图片

元亡明兴后,据帖上“皇明宗室”一印,知此本曾属某朱姓皇族,后归廖守初(号迂仙)。据《大观录》《墨缘汇观》等记载,李孝光、张经、徐霖、刘重庆、毛敷古、谭祐、孙楹、周皋、廖守义、廖守初、董其昌等明人均有观款题跋,徐霖题篆首。明末涿州冯铨得之,冯请铁笔名手刘光旸刻《快雪堂法书》,仅摹入赵孟頫临《兰亭》并十三跋,极为精善。至清代,又经梁清标、安岐、陈淮递藏,再归吴杜村时被拆为二卷,篆首及李孝光至董其昌诸观款题跋被配以伪拓,归苏藩之吏(此后下落不明),而宋拓《兰亭》,吴、朱、钱、鲜于及赵氏十三跋归谈韬华。谈殁后,该卷遭雷火烬毁,仅余残片,为英和(号煦斋)所得并重装成册,翁方纲、成亲王永瑆、南韵斋绵亿皆为之题跋考释。嘉庆间,火烬之前,钱泳曾在吴杜村家得观并勾摹宋拓《兰亭》及吴说、柯九思题跋,后刻入《朴园藏帖》中。后此册曾归晚清吴云平斋及民国初收藏家蒋祖诒,其间褚德彝留有长跋,蒋后售与著名书画掮客白坚,张伯英曾在白处观览此册并作跋,再经白之手转售东瀛,今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墨迹本虽遭火烬,吉光片羽,尚可窥见真迹神采一斑。此次出版的《独孤僧本兰亭序》首次以原尺寸全本彩色精印,另附沪上无尘书屋主人朱嘉荣先生珍藏涿拓《快雪堂法书》本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刘氏铁笔传神,得存松雪手书全貌,以备观者欣赏研习。

图片
图片
图片

快雪堂法帖《赵孟頫兰亭十三跋》无尘书屋藏初拓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