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打了“百年战争”,为何国库如此充足?这也是清朝值得学习的地方

 where5 2022-07-25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明末清初,满人入关,建立满清政权,此后,扩疆土,平内乱,抵外敌,满清政府似乎一直走在打仗的路上没歇过。

尤其是后来列强入侵时,清政府签了很多不平等的屈辱条约,动不动就割地赔款。

图片

于是问题来了:清政府哪来得那么多钱支撑他们打这“百年战争”呢?国库就如此充足吗?

先看看清朝的前辈明朝,会发现明朝似乎一直在被财政问题所困扰。

明朝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增加了很多赋税,然而加重了老百姓身上的苛捐杂税,也没有明显改善明朝的财政问题。

据统计,明朝的税收在明成祖期间达到顶峰,有一千三百万两白银,然后就开始持续走低,到了嘉靖年间低到不足一千万两。

后来张居正改革,又恢复到了一千三百万两

图片

跟前朝相比,清政府就过得滋润多了。

康熙年间,清廷的财政收入能达到两千七百万两,康乾盛世到了乾隆年间,财政收入涨到了三千五百万两

这个差距可真是让前朝的朱家人汗颜呐。

其实不管是明还是清,他们的财政收入中,农业税占的比例都差不多,但是明朝和清朝在赋税政策上大有不同。

图片

明朝赋税主要逮着平民薅羊毛,朱元璋规定官僚地主士人享有减免赋税的特权,结果这些沉重的赋税最终压垮老百姓。

而清政府就不同了,前期的清廷多次减免赋税以争取民心

顺治年间清廷就开始减赋;康熙年间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雍正年间全面推广“摊丁入亩”的政策。

这一系列的赋税改革后,平民负担大大减轻,乾隆年间也曾多次减税免税。

图片

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朱家既然要对某些人开特权,那要缴税的人就想方设法地去挂靠,通过钻空子来免除赋税。

钻不了空子的人怎么办呢?就只有发动起义了。

清朝建国初,有很多明朝遗留的地主土绅依然想像过去那样不缴税,顺治帝根本不给面子,对于这些不按大清规矩办事的人,要么关要么杀,惩罚做到位,纠了这些不正之风

图片

有能力缴税的富人们按规矩缴了税,清廷的财政收入自然充盈。

明朝财政的开销也与清朝大不相同,朱家人把大量的钱拿去养宗室、官员和后宫,就是说,尽拿去养闲人去了

爱新觉罗家的人崇尚节约,带头缩减宫廷开销,减少宫女太监的人数,也能省下很大一笔钱。

清政府还吸取了很多明朝灭亡的前车之鉴,不随便封爵位,控制吃皇粮的人数。

图片

钱不用在养闲人上,自然就能用到更合适的地方,比如拿去打仗,养军队。

清朝的疆域面积之广,就是靠着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满清不仅只控制原先汉人掌权时重视的中原地区,还将外族的地区也囊括进来。

因为自己当年就是外族入关夺了汉人的江山,满清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所以满清皇帝一直在征战,平定其他不臣服清廷的外族,比如平西藏,平准噶尔。

图片

清朝的皇帝把大量的钱都用到了军费上,甚至到后期,慈禧的生活那么奢侈,清廷都还有钱养先进的北洋水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晚清时期清朝孱弱到不行的时候,国库都没有掏空,就是因为前人一直在栽树,后人才能乘凉。

满清政府收入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版图大。管辖的区域广,征收赋税的渠道增多,收入自然就涨起来了。

图片

总的来说,满清政府的国库充足,是一代又一代统治者努力积累起来的结果。他们重视节俭,清楚钱要花在刀刃上,这也是能进行“百年战争”的基础

清朝作为多民族大统一的朝代,统治者的重心放在维护国土完整、人民团结上面,没有光顾着皇室成员享乐。这正是前期的清朝值得学习和夸赞的地方。

图片

理性看待历史,毕竟满清政府在国家大统一这件头等大事上还是做了相当大的贡献的。

但晚清政府腐败,干了很多对不起国家和百姓的事,也是不争的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