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多年前侯仁之对北京城埋藏古河道的研究——阅读“大地文献”(二)

 北京的骑士 2022-07-25 发布于广西

有一门学科叫历史地理,它研究的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北京大学的侯仁之先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也是考古学之外对北京城下的大地文献进行科学阅读的第一人。


图片

侯仁之先生和学生们在一起。他坐在北京植物园清代石渠旧址上,向学生们讲述他70年前考察石渠的往事

20世纪30年代,侯先生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就已经开始调查北京的河湖水系和河流故道了。他曾到西山脚下调查清代石渠,和一位名叫李二的老人并肩坐在石渠上,听老人述说前朝修渠的故事。

图片

侯仁之先生与李二老人坐在香山正白旗村南的石渠上

侯先生对北京老城中大地文献的阅读,开始于北京城埋藏古河道的研究。这要追述到1959年,那一年建设人民大会堂,地基挖下去数米,遇到了古河道,大量涌水突然冒出,影响到工程进度,这下急坏了施工人员。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要制服涌水。据参与工程的老人讲,他们甚至想到了冷冻的办法,想要将地层冻住再挖。

这条河道就是古代的金口河故道,可能是河道规模有限,最终青年突击队以顽强的精神战胜涌水,保证了工程按期完成。这件事儿给当时的领导和工人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图片

从大剧院建设工地看人民大会堂

1962年,北京市召开干部扩大会,市领导特邀侯仁之先生参加。会上,市领导向侯先生讲述了修建人民大会堂时遭遇古河道的事情,请他挂帅,会同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测处,开展北京城市地下古河道的调查,以便防患于未然,为后续城市建设做准备。

图片

1961年的侯仁之先生

从那以后,北京大学和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测处等单位一起,开展了为期多年的北京城埋藏古河道调查。这次调查,既查阅史料,也做现场勘探,通过二者的结合,到1965年,在长安街与前三门之间找到五条古河道。

1965年,在国家教委举办了教学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成果展览,侯先生的研究成果入选。他为此做了精心准备。在展览说明词中,他举出五条湮废古河道,并标明河道开始和废弃的时间:

说明

       右为十八世纪北京城平面图,图上蓝色表示之河道,现在多已湮废,或被改建为下水道。

       十八世纪以前,还有一些早已废弃的河道,埋藏地下,现在根据文献记载,利用钻探资料加以察勘,仅在东西长安街与前三门之间,就已找到五条河道:

高梁河

天然河

公元1267年

元至元四年

金口河

运河

公元1171年 开

金大定十一年

公元1419年

明永乐十七年

大都城壕

护城河

公元1267年 开

元至元四年

公元1419年湮

通惠河

运河

公元1292年 开

元至元廿九年

公元1419年湮

金口新河

运河

公元1343年 开

元至正三年

随即湮废

      城内和近郊其他地区埋藏地下的已废河道正在察勘中。这些河道是城市建设中的“隐患”,如不预先查明,往往会在建设工程上造成严重损失。

图片

侯仁之先生为国家教委科研成果展览准备的说明词(侯仁之先生存)

1966年,“文革”爆发,侯先生准备的研究成果基本丧失,只留下几页草稿和一篇国家科委的简报。埋藏河道的研究被迫中断。

图片

侯仁之先生的研究成果图之一(引自国家科委简报)

1973年,最动荡的年代已经过去,侯先生也从江西鲤鱼洲干校回到北京,北京城埋藏古河道的研究工作再次开始。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侯先生带领课题组对人民大会堂至复兴门之间、西长安街以南、宣武门以北的老城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取得不少成果。

图片

1973年8月《关于编制北京城区古河道(包括湖、沟、坑)分布图的讨论意见》(局部)(侯仁之先生存)

为此,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测处组织了研讨会,会后形成《关于编制北京城区古河道(包括湖、沟、坑)分布图的讨论意见》,其中称赞侯先生的研究精神: “侯教授……与生产单位挂钩,两个月来不辞辛苦,积极工作,虽然年逾花甲,仍然经常亲自到现场踏勘,到有关单位查阅有关资料和历史文献,这种高度负责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项工作确实对我处的生产有很大的帮助。”

侯先生从年轻时起,就主张经世致用。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将学术研究与国家的生产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把大地文献和文字文献结合起来,相互参照,得出科学的结论,丰富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未完,待续>

岳升阳,历史地理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环境考古。

本期编辑:小魏

上期链接:

“上穷碧落下黄泉”—阅读“大地文献”(一)

图片

北京勺海堂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倾一勺之水

尽学人之责

转载 / 合作请扫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