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聊聊权力的监察!

 谋略那些事 2022-07-25 发布于江苏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四十二卷,汉纪三十四
汉光武帝建武七年(辛卯,公元31年)

【原文】(可跳过接直接看解析)

大司农江冯上言,“宜令司隶校尉督察三公。”司空掾陈元上疏曰:“臣闻师臣者帝,宾臣者霸。故武王以太公为师,齐桓以夷吾为仲父,近则高帝优相国之礼,太宗假宰辅之权。及亡新王莽,遭汉中衰,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况己自喻,不信群臣,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刺举为明,激讦为直,至乃陪仆告其君长,子弟变其父兄,罔密法峻,大臣无所措手足;然不能禁董忠之谋,身为世戮。方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陛下宜修文、武之圣典,袭祖宗之遗德,劳心下士,屈节待贤,诚不宜使有司察公辅之名。”帝从之。

【译文】(可跳过接直接看解析)

大司农江冯上书说:“应当命司隶校尉督察三公。”司空掾陈元上书说:“我听说把臣子当做老师的,是帝王;把臣子当做宾客的,是霸主。所以周武王以姜太公为老师,齐桓公以管仲为仲父。乃至近代,汉高祖对相国萧何的礼遇特别优待,汉文帝授予宰相申屠嘉生杀予夺的权力。到王莽时,逢汉朝中衰,王莽专断,把持最高权力,窃国篡位。他以自己做比方,不信任群臣,剥夺三公的职权,降低宰相的威严,把揭发隐私当作高明,把攻击过失作为正直。以至于奴仆告发主人,儿子、弟弟告发父亲、哥哥。法网严密,刑法苛刻,使大臣无所措手足。然而仍不能禁止董忠的叛变,王莽自己也遭世人杀戮。现在四方仍然纷扰不安,天下没有统一,百姓全都睁大眼睛观看,竖起耳朵倾听。陛下应当研究、学习周文王、周武王时代的圣典,承袭祖先留下的美德,用心结交下面的有识之士,屈身对待贤能的人,实在不应派有关部门监视三公的名声。”刘秀接受了他的意见。


【解析】


这里要梳理一下上面材料中提到的三公

大司马(后来改为太尉)负责军事;大司徒原来的宰相负责行政事务,大司空原来的御史大夫,负责财政,分权司徒。

开头的大司农则是大司徒手底下负责工程营建方面的官员。

所以有意思的就来了,司徒上书提议让司隶校尉(负责京畿地区检查,类比刺史)监督三公。

下属向老板提议监督自己的直属领导?

是不是很反常?要我说这个江冯有点搞政治投机

他是看出了刘秀有权力集中欲望,想限制三公权威,以此提出这个东西,然后让刘秀顺势同意。

但反过来想,也有可能是刘秀暗示,让江冯做马前卒来试探,而冯江也希望以此获得刘秀重用。

于是有意思的地方上演了。

冯江上书让司隶校尉监察自己的直属领导大司空。

而大司空的另一个下属司空陈元,出来反驳。

这就好比,公司里面副部长说要对部长限制,而部长助理则跳出来反对。

所以说,江冯是马前卒,这个陈元同样是马前卒。

刘秀通过如此试探确定了限制三公这事,现在不行。

当然,有意思的地方并不在这里,而是陈元对冯江的反驳,我想到两个东西。


其一是,权力的监督。


陈元反对对三公进行监督这个有点多少有点偏私。

三公作为权力架构中的一环,甚至最重要的组成,如果其行为不受监督,那么权力滥用是否会成为必然?

指望人自己我监督约束来替代外部监督,太过想当然匪夷所思。

对于三公,乃至于其他最高权力其实都有设立监督的必要。

关键在于如何监督,如何避免监督成为斗争的工具造成朝局动荡这个才是关键。

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渐渐地行政、司法分离。

但问题是这个东西怎么能分离,有些东西我点一下,其他你自己品味。

在《人民的名义》中,纪委田国富和省委沙瑞金,都是常委,职权上前者监督后者,领导上后者又领导前者,点到为止。

在原有的汉朝架构中,御史大夫是监视百官的一环,但御史大夫同样也属于官员其中一环。

汉武帝弄出了十三州刺史,直接下去监察不法,并直接对汉武帝负责。

但这十三州刺史依然属于官僚系统中的一环,原有的效用越来越弱,胜在到后来直接成为权力极大的地方大员,这个显然是与最初设立的目标相悖的。

随着时间推移,政体发展的完善,这个问题就有了比较好的解决,比如明清时候的御史、科道系统,但时间一久也不行。

这个问题就不深入了,简而言之,必须要有监督体系,但又不能过分监督,中间的力度要把握住。

就像前两年说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但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笼子的钥匙在谁手里?谁来监督这个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在最后给出我的看法。


其二,是权力安全。


从这个角度去说,其实能够延伸出的东西很多。

刘秀如此做法除了提高效率、惩治不法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提高中央集权。

权力这个东西和物理学的”熵“的概念一样。

如果你放在哪里,自然而然的他会”熵增“,你可以理解为权力分散,最终的结果反而是失去权力。

所以,权力在手需要折腾。

就好似我之前看过的一个老片,里面有个台词”我不折腾,我怎么知道我活着?“

权力也是如此。

而从权力安全的角度来看,设置监察是折腾,折腾的是为集权,集权是为了安全。

之前好些个文章中都提到了,作为领导要有多条信息渠道,这样才能避免被下面忽悠。

相信坐过一定位置的都知道,领导既是热闹的,也是孤独的。

而搞监察,不过是把暗线的信息渠道,拿了一部分到台面上来做而已,换了个名字叫监察。

如此做,其实也是把一些事情给制度化,让大家都能接受而已。

但人性就这样,我可以对你如何如何,但不能你对我如何。

以监察来说,人有窥探的欲望,也有消除信息差的需求,但却很难接受自己被他人放在太阳底下用放大镜来看。


【闲扯】


上面这段材料其中还有一条暗线,即家天下国天下的暗线。

这也是千百年来官僚集团与皇帝争斗的核心点。

从皇帝角度来说,江山天下是我或我祖宗打下来的,怎么弄自然是我说的算。

但从官僚集团的角度来说,江山天下的确是你或你祖宗打下来的,但并不是你或你祖宗一个人打下来的,其中还要很多人的通力合作。

而且治理江山天下也离不开官僚们配合,因此江山天下是皇帝、官僚集团共享的。

放在宋朝,宰相文彦博就说过一句话,“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既然如此,皇帝怎么设置监察呢?

只不过到后来,伴随明清中央集权到巅峰,官僚集团从原来的那种有“股权”变成纯粹的“打工仔”,自然就彻底尿性了。

就这么多吧,之前还留了一个坑,关于权力关进知道的笼子,笼子的钥匙在谁手里,谁又来监督这个人。

我个人的看法:只有依靠人民群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