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渊篇》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莫远忧的图书馆 2022-07-26 发布于河北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

▲齐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chǔ jiù],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国情有所好转后,齐景公便不再从谏如流,而是采用忠臣、奸臣两用之。临终前,景公废长立幼,致使景公死后不久,陈乞乘虚发动政变,夺取了齐国朝政大权,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左传·鲁昭公二十六年》记载齐侯与晏子的对话,晏子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译文】晏子回答说:礼可以治理国家,由来很久了,和天地相等。国君发令,臣下恭敬,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哥哥仁爱,弟弟恭敬,丈夫和蔼,妻子温柔,婆婆慈爱,媳妇顺从,这是合于礼的。国君发令而不违背礼,臣下恭敬而没有二心,父亲慈爱而教育儿子,儿子孝顺而规劝父亲,哥哥仁爱而友善,弟弟恭敬而顺服,丈夫和蔼而知义,妻子温柔而正直,婆婆慈爱而肯听从规劝,媳妇顺从而能委婉陈辞,这又是礼中的好事情。

鲁昭公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公元前517-515年),孔子适齐。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与上文晏子所说意思基本相同,可见这句话在当时是耳熟能详的熟语。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君臣父子要各守其道,国君行事合乎礼,臣子行事合乎忠,父亲慈爱,子女孝顺。景公说:说得真好啊,假如国君行事不符合礼,臣子行事不符合忠,父亲不慈爱,子女不孝顺,那么国家就会乱套了,虽然有很多粮食,我恐怕也吃不到吧?

【学而思】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进一步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道德规范,西汉董仲舒按照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不可把秦汉以后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混为一谈,君君臣臣是要君臣互守其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不以礼,臣事君可以不忠。

参读《八佾篇》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曜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tǐng]同平章事。

【译文】闰十二月己亥(二十八日),姚崇被罢免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曜被罢免为京兆尹、西京留守。唐玄宗任命刑部尚书宋璟暂时担任吏部尚书职务,同时兼任黄门监,还任命紫微侍郎苏颋为同平章事。

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

【译文】宋璟做宰相时,致力于选拔人才,根据才能的不同授予相应的官职,使文武百官人人称职;宋璟行赏施罚不徇私情,对皇帝也敢于犯颜直谏。玄宗对他也十分敬畏,有时他奏对不合己意,也往往宁肯自己委屈也要采纳他的意见。

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gàn]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灵荃得其首,自谓不世之功。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竞生心徼幸,痛抑其赏,逾年始授郎将;灵荃恸哭而死。

【译文】突厥可汗默啜自武则天时期开始,始终对唐朝构成极大威胁,朝廷为此废寝忘食,用尽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却始终不能制服他;所以大武军小将郝灵荃得到了默啜的首级,便自认为立下了盖世奇功。宋璟担心天子看重立有战功的人会使得好事之徒存侥幸之心刻意邀功,便痛下决心,力阻对郝灵荃的封赏,事过一年才给了他一个郎将的官,郝灵荃极度伤心,痛哭而死。

璟与苏颋相得甚厚,颋遇事多让于璟,璟每论事则颋为之助。璟尝谓人曰:“吾与苏氏父子皆同居相府,仆射宽厚,诚为国器,然献可替否,吏事精敏,则黄门过其父矣。”

【译文】宋璟与苏颋合作得很好,朝廷每遇大事,苏颋多让宋璟拿主意,宋璟每提出什么意见,苏颋也尽力襄助。宋璟曾对人说:“我与苏颋父子都曾同殿任相,苏仆射为人宽厚,实在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在对朝政提出具体建议以及处理日常事物的精敏程度方面,苏颋则明显超过他的父亲。”

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澣[huàn]练习时务,姚、宋每坐二人以质所疑,既而叹曰:“欲知古,问高君,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阙政矣。”

【译文】姚崇和宋璟相继为相,姚崇擅长于应付突然事变,圆满完成任务,宋璟则擅长于主持公道,不偏不倚地严格执法;两个人的志向操守有所不同,却都能竭忠尽智地辅佐玄宗,使得这个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安居乐业。在唐一代的贤相中,前有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开元朝的姚崇和宋璟,其他的人,则无法与此四人相提并论。姚崇与宋璟觐见时,唐玄宗常常要站起来迎接,他们离开时,唐玄宗便要在殿前相送。等到李林甫做宰相时,虽然在官位和恩宠方面超过了姚崇和宋璟,但他所受到的礼遇就很卑薄了。这一时期的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澣则通达时务,姚崇和宋璟每有疑难问题,都要向高仲舒和齐澣征求意见,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感叹道:“想了解往古之制,可以向高君请教,想知道当今之事,可以向齐君请教,这样,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了!”

石碏谏宠州吁(六逆与六顺)

石碏[què]谏宠州吁[]》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文章讲述了卫国大夫石碏针对当时卫庄公对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进行了归劝进谏。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姒),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注:《史记》中称厉姒[],《左传》中称厉妫[guī]。)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称为庄姜。庄姜漂亮却没有生孩子,卫国人因此为她创作了《硕人》这篇诗。卫庄公又在陈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厉姒,生了孝伯,很早就死了。跟厉姒陪嫁来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卫庄公宠妾的儿子,得到庄公的宠爱,州吁喜欢军器,庄公不加禁止。庄姜很讨厌他。石碏规劝庄公说:我听说喜欢自己的儿子,应当以道义去教育他,不要使他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放荡、逸乐,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这四种恶习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宠爱和赐予太过分。如果准备立州吁做太子,那就应该定下来;如果还不定下来,会逐渐酿成祸乱。那种受宠而不骄傲,骄傲而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见的。而且卑贱的妨碍高贵的,年幼的欺凌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人离间旧人,权势小的超越权势大的,邪淫破坏道义,这就是六种反常现象。国君行事合乎道义,臣子奉命行事,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这就是六种正常现象。去掉正常而效法反常,这就会很快地招致祸害。作为君主,应该尽力于去掉祸害,现在却加速它的到来,恐怕不可以吧!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游,石碏禁止他,石厚不听。卫桓公即位,石碏就告老回家了。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隐公四年》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mào]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lì]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lì shā]州吁于濮,石腊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腊,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译文】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到陈国去。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羊肩前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