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败家CD之路-古典音乐篇

 张逸i5fwigtd0s 2022-07-26 发布于上海

早在2000年左右,自己在拥有自己的第一套hifi器材后(惠威的D2.1和斯巴克的KT88胆机以及一台小杂牌CD),便开始败家CD之路。不过因为工作不稳定而出让给了朋友,中间收手了一小段时间。在2002年,工作稳定后自己又购入了一套器材,唐颂小雅搭配东方之声E80II及朱丽达的JD100,然后开始了疯狂败之路。到2005年,购买了足足2000张,由于根本听不过来,慢慢地就买得少了。中间也出过少许,总体下来有接近3000张CD吧。

算起来,花在CD上的钱少说也有十万了。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如果是告诉你当年深圳的房价才5,6千一平,当年这个快钱够在深圳南山区付套80平方的首付了(当年首付最低时2成,一套80平方的房价也就40-50万,2成也就10万),这个爱好可以说是实打实的败家行为了!可惜了,不然现在咱们都已经财富自由了,每每想到这里都有撞墙的冲动!

文章图片1

最近装好了一间听音室,花了足足半年时间把自己所有的CD听了一遍(这么多年下来,居然还有大约一百张连封都没开),挂闲鱼约有500张。在这里也把自己当年败的家底里要出的一些典型唱片亮一亮,算是给自己年轻时的冲动做个总结。望大家牢记教训,不要笑(才怪)。

一、巴赫 双簧管奏鸣曲集

巴赫的音乐是自己的最爱(之一),他的大无小无、小协,各种奏鸣曲、协奏曲,都是自己的最爱。

这张双簧管奏鸣曲有不少是其它奏鸣曲改过来的,音乐本身非常的棒,不过,我个人不太喜欢双簧管的声音。这张唱片公司大家可以注意下,叫meister music,是家日本的蚊型公司。做唱片、做乐器这类产品,蚊型公司基本上都是精品。这家公司更是,包装极为精美(但不是过度包装那种),文案详实(就是自己看不懂),印刷精致。压片厚实且精美,音质干净,录音也清淡、唯美,非常值得收藏。

反观国内的唱片,包装过度,压片质量差,文案漏洞多,不细谈。后面自己和蚂蚁博士专门搞了家“一墨长歌”唱片公司,专门出精美唱片。不过说实话,由于录音来源的原因,还是有些参次不齐(当然,仅指音质),这个也没法,毕竟实力和精力都太有限(基本上不挣钱的买卖,我们都是业余时间搞,真全职搞,得穷死)。

文章图片2

二、亨德尔 皇家场景音乐

这张唱片是一家欧洲的蚊型公司录音,叫做hyperion。欧洲这种蚊型公司不少,均是精品居多,音乐通常以巴洛克为主,也有很少的非主流古典时期的。浪漫时期的就比较少了,现代的偶尔有。录音统统非常讲究,而且,他们常常是采用非常老的器材,比如模拟录音设备来录制,还有用专门的胆咪的。那录音,听得人醉。

顺便一说,数字录音早些年真的非常差劲。虽然标称的指标很高,但据我做录音的朋友说,实际上,六七十年代的模拟录音设备的指标非常出色,一直到近年才被超越。想不到吧,嘿嘿

做为跟巴赫同时代的音乐巨匠,巴赫、享德尔那时候的音乐家,都是达官贵族的附庸,很入世。很多音乐都是给贵族甚至是皇室所写的,也有相当部分给教会写的(有钱啊)。这方面享德尔表现得尤其出色,他主要给皇室写得多,专辑里的音乐基本上就是在皇室有活动时用的,好听是好听,但比巴赫的内涵方面,就差远了。不过,享德尔才不管呢,当年他可比巴赫有名多了(金钱上也一样)。

文章图片3

三、Bach和Britten音乐选

又一家做工精美,音质优良的欧洲蚊型唱片公司,它叫阿尔发。除了音乐冷外,没有其它缺点了。当然,对很多人而言,这可以说是最大的缺点了,但对资深音乐迷来说,却可以说是如获珍宝的。

巴赫跟布里顿同台演出,这张唱片也够有意思的,但听里面的音乐,不告诉你,你可能以为是同一位作曲家写的。

文章图片4

四、法瓦雷利 电影原声

又一张蚊型公司的唱片,还是一张电影原声,里面全是巴洛克时期的歌剧选段,但却非常好听。法瓦雷利电影我专门找来看过(感谢D9),反映欧洲古代阉人男歌手法瓦雷利的故事的。外国人阉人目的是为了欣赏音乐,而反观中国皇帝,阉人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自己后代的纯洁性,也没开发点其它娱乐,真是无趣!

大家别误解,我说的是唱歌。要中国皇帝当年开发下,以当年太监的规模,没准我们早成了音乐强国了。

原来一直不喜欢美声里面那堆吊嗓子,后面一次听巴赫的歌曲,由假声男高音歌唱家邵尔演唱,确实非常的美!很有特色的声音,比女高音还高。顺便一说,假声男高音没阉,所以仍然比不过当年的阉人男高音的。

文章图片5

五、钢琴课 电影原声

又一张电影原声。不过,与其说是电影原声,不如说是最美钢琴音乐集锦。而且,录音也相当不错。所以,二手价格上了天。本来想留住的,干脆出了它,反正我也不怎么听集锦片段。

唱片公司也是挺冷的蚊型公司,主要以欧洲文艺电影音乐为主的一家蚊型唱片公司,原声迷应该对它很熟悉,当然,得有点资深才行。

文章图片6

六、康古德 深宫迷帏

康古德,奥地利现代作曲家(之一),音乐神童。他给很多的电影写过配乐,热门不多,不过,这部应该是冷中冷。但对古典音乐迷来说,却可能有些人知道。因为他的小协就是拿这部电影配乐改编过来的。

这张柏林广播交响乐队演奏的唱片是后面新的录音,录音很棒,碟子很少见,网上一张都没有,我要去卖天价去,哈哈。

文章图片7

七、John Williams 小提琴、长笛协奏曲

没错,就是the John Williams。给电影配乐的那位大神,没事客串了一把,写了一首小协和一首长笛协奏曲。

不过,如果你认为会和他为其它电影写的一样优美、大气,那你就错到家了。大师用了无调性的方式写的这两首协奏曲,并不好听,但很现代。

总之,如果你是John Williams的铁粉,或者想了解无调性,就可以买。图好听就算了。

文章图片8

八、巴托克、拉威尔 作品集

巴托克、拉威尔,近代作曲家中最好听的两位了(之二),但我还是只是将就能听下去。古典音乐发展到现代,离美的距离似乎是越来越远了。

不过,也没什么关系。古典音乐发展至今天,光是经典的、美死人的作品,已经可以轻松耗完一个人一生所有的时间了。我只嫌时间短,从来不嫌时间长的。除了古典音乐外,还有经典的电影,它们很美好,但都需要用时间来品尝,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很公平。

文章图片9

九、德彪西 作品集

差点忘记了,现代作曲家中还是德彪西也一样很美。我喜欢他的钢琴曲,很美,不亚于舒伯特。但交响诗我觉得就不如钢琴曲了,虽然《大海》、《牧神午后》我觉得都还可以,很形像,但始终不如不形像的钢琴音乐美了。

皇家爱乐乐队这个系列的录音,买过几盘磁带,感觉很好,演奏和录音都很好。不过,这个系列的CD就很少见,不知道原因,也许是没有炒作的原因吧。

文章图片10

十、戴留斯 作品集

谈到古典音乐中的冷门作曲家,戴留斯应该可以算一个。作为英国作曲家的他,不擅长社交,也不擅长自我炒作。结果就是这么惨!

如果不是碰到比彻姆,戴留斯估计直到今天都没人知道吧。比彻姆应该算是反过来,最会自我炒作了。没事就搞个交响乐团出来,结果伦敦的交响乐团,顶级的基本上都是他老大搞的。

戴留斯的作品的中文译名很美,很有中国诗词的韵味,比如“孟春初闻杜鹃啼”,不知道是谁译的,相当有水平。

文章图片11

十一、西贝柳斯 第二、第六交响曲

西贝柳斯交响曲属于那种名气很大,但听着怎么都听不进去的那种交响曲,反正我买了全套他的交响,结果除了交响诗那张外,其它全部听不进去。

当然,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自己对新的东西的接收能力已经严重下降了。不管是电影还是音乐,以前没有听过的,现在很难接收了。老了,唉!

文章图片12

十二、瓦格纳、布拉姆斯、马勒 交响作品

克伦佩勒指挥爱乐乐团在EMI的录音,为什么会出呢?我忘记了,应该是这个系列的原因吧,这个系列比早期的CD差太多了,仅管是24bit的,但声音就是比16bit的差。技术的进步常常不是带来音质的进步的。

数码制作也是如此,当年最初版的CD,居然是效果最好的,谁都没想到吧,嘿嘿

文章图片13

十三、布鲁克纳 第五交响曲

指挥家Heinz Rogner是位东德的指挥家,在东西德合并后,因为对资本主义的不满而自杀了。如此怪癖的指挥家的水平不用担心,水平顶尖的指挥家似乎脾气都有点怪。他的布鲁克纳是我听过的最好的,不过录音稍差些。我还有他在日本录音的马三,演录均佳。

文章图片14

十四、勃拉姆斯 第二第三交响曲

原来自己喜欢勃一和勃四,不过现在自己反过来了,喜欢他的第二和第三,似乎更人性得多。这张唱片和录音都不知名,比自己手里的瓦尔特似乎都有差距,所以出掉了。

不过,另一个原因是,这张唱片少见,公司也是著名的发烧唱片公司,可以卖大价钱,哈哈

文章图片15

十五、贝多芬 迪比贝亚变奏曲

出于对贝圣的喜欢,他的作品我很少很少出,这张迪比贝亚变奏曲又是知名版本,还是飞利浦金线标。不过,我有两张了,所以准备出一张回血。

古典自己出得少,大多都保留下来准备以后好好听。人生苦短几十年,能听的音乐其实很少,到了最后基本都会回古典的怀抱,装X也好,真喜欢也好,总是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多听些值得听的音乐。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