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小千:妇幼保健机构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

 蔚蓝色淼 2022-07-26 发布于河北


记者/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22-07-25 17:30 发表于北京

图片

妇幼保健机构要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医学模式,而不是盲目发展综合医院的学科,在区域形成恶性竞争。

图片

于小千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普通外科、神经外科的专家,有着30余年临床主任、院长以及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经验。



图片

妇女儿童健康是反映国家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核心指标,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健康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分别下降至16.1/10万、5.0‰、7.1‰,均为历史最低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位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三项核心指标降幅趋势持续向好,我国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全球十个妇幼健康高绩效国家之一”。

尽管成绩显著,但我国妇幼健康工作仍面临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优质资源短缺等问题,特别是生育政策调整以来,高龄、多产次产妇比例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和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增大,新生儿安全和儿童保健需求进一步增加,妇幼健康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挑战面前,如何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中国医院院长》专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小千,剖析当前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


图片
01

高质量发展三要素

完善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医院和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是推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妇幼健康是中国卫生健康事业中比较独特的事业,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建有独立、完善的‍‍三级网络式的妇幼健康体系。”于小千说,‍‍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9个国家进行了妇幼健康第三方绩效评价,中国排在前十位。

于小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妇幼健康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目前我国妇幼健康工作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三级网络体系和人才体系。接下来,推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具体而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体系建设。目前全国各省、市、县均各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这样的三级网络可以保障基本妇幼健康服务落到实处、扎根基层。未来要‍‍‍‍继续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规划下,完善三级服务网络建设,这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目前从中央到各级政府,都设有妇幼保健机构专项‍‍建设基金,全国各地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善,而且还在不断完善。”于小千说。

二是人才建设。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国有超9亿妇女儿童,而目前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大中型医院、科研院所等开展妇幼健康工作的人员仅60多万,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差距巨大。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对妇幼人才的布局,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加强了助产士的培养,有效缓解了人员短缺。助产士本是稀缺资源,20世纪8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中,助产士专业被调整到护理专业。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高校逐渐恢复了助产相关学科方向;国家卫健部门加强了‍‍助产士的回炉培训;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在全国建立了10个国家级助产士培训基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更多合格的妇幼健康人才,是保障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于小千强调。

三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于小千认为,‍‍妇幼健康工作要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思维,开拓新的服务手段。如利用“互联网+‍‍”、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开展远程胎心监测、远程医疗等,‍‍解决优质资源不足、各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图片
02

发挥行业积极作用

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离不开政府、医疗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伴随着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于2009年应运而生。于小千介绍,协会的定位是不代替政府机构,不当“婆婆”,直接服务于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帮助其解决发展问题,补齐发展短板,助力‍‍妇幼健康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尽管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是我国医学体系中比较年轻的协会组织,但成立十余年来,在政府部门领导和支持下,其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人才培养。中国妇幼保健协设有近80个分支机构,涵盖了妇幼保健的各个学科,聚集了包括院士、知名专家、临床医生在内的18000多名专家学者。在丰富的优质专家资源支撑下,协会聚焦人才培养,每年在全国开展700多场培训。此外,协会还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旧金山太平洋医学中心等机构建立双向交流机制,疫情之前把大量人员送往国外培养,近两年亦‍‍在线上持续开展相关培训。

二是‍‍学科建设。过去妇幼保健机构以保健工作为主,保健学科发展较好,‍‍但临床学科相对薄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成立以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与相关机构共同推动妇幼保健机构规范设置妇女保健部、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计划生育服务部四大业务部,通过大学科理念,促进临床与保健深度融合。‍‍

如协会推进‍‍妇幼机构设立医学美容科,推动建立一套适合妇幼保健机构的医学美容学科体系,满足市场需“井喷”式需求。

三是适宜技术推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自成立以来便推动妇幼机构建立标准化的孕妇学校,‍‍并通过制定标准教材、丰富孕妇学校内容,不断满足老百姓需求。

于小千表示:“适宜技术的推广,开拓了妇幼机构的服务思维,也拓宽了其服务路径,使其经营发展有了新的思路。”

四是学术交流。作为学术组织,促进学术交流是其重要功能。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针对妇幼保健机构科研发展短板,强化科研交流和项目申报,助力其插上科研的翅膀。从国自然基金项目到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妇幼体系不断涌现的成果,显示了其科研工作的长足进步。

图片
03

有所为 有所不为

疫情冲击、人口出生率下行等,对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对此,于小千认为,保障妇女和婴幼儿两个生命的安全是妇幼机构的底线,‍‍也是最高使命,相关的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等不可或缺。在此基础上,妇幼保健机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每个区域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三大机构,三家机构要携起手来,引领区域健康事业发展。”于小千表示,‍‍各个机构都在建学科,妇幼保健机构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医学模式,中西并重,而不是盲目发展综合医院的学科,在区域形成恶性竞争。

他进一步指出,妇幼保健机构完善自身短板,要善于借助区域医疗机构的力量。

如区域都在建设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综合医院都建有ICU,妇幼保健机构没有必要再去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大型ICU。遇到多器官功能衰竭危重产妇救治,可以联合区域多家机构以多学科形式共同完成。

“目前形势下,妇幼保健机构要练好内功,加强人员的培养和新技术学习、新知识储备,为‍‍生育高峰再次到来做好准备。”于小千说,另一方面,要做好妇幼保健的延长服务,在婴幼儿照护、月嫂培训等方面开辟新的路径。只有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