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4:当我找不到自己的时候,这本书拯救了我!

 唐夕 2022-07-26 发布于甘肃

这是唐夕公众号的第507篇原创文章

这是唐夕日更写作的第409

在我们的一生中,如果要选出一个需要持续去思考和解答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

我想,无论如何,认识自己,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西方,每个远行的人都会去庙里求愿,而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只写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无论是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认识自己都是如此的重要。

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有一句话说--

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极其坚硬: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

那到底什么是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在心理学中叫做自我觉知,指的是对自我的清晰认知、透彻了解和合理评价,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自知

认识自己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要做到正确的认知自己、觉知自己,却很难很难。

心理学家 Tasha Eurich 的研究发现--

约 95% 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但在所有受访者里面,实际上只有约 15% 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跟实际的表现是比较匹配的。

许多朋友可能知道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

讲的也是这一点:在各种测试中得分越低的人,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和认知越偏离实际。换言之,表现越差的人,往往会更不自知。

所以,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无法认识自己,而唯有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和认知边界,从而避免陷入自己所无法处理的事态里面,也避免钻牛角尖、停留在内耗、后悔和沮丧之中。

那到底该如何认识自己呢?

认识自己又为什么这么难呢?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我们今天恰好阅读完了第二章节“社会中的自我”,在这一章节里就主要帮助我们解答这两个问题,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人为什么很难认识自己,因为我们认识自己的阻碍有哪些呢?

////////
001 自我中的社会角色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在不同的社会关系里,在不同的角色里,你的自我表现以及态度都是不一样的。

这些不同的身份角色,就像一个个不同的面具。

如果我们对于这些身份标签不能正确的认知,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在这些角色里实现自洽。

那我们就会很混乱和迷茫,不知道到底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增加一个角色标签,都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很痛苦。

比如说,大学刚毕业成为职场人;

比如说刚刚结婚成为丈夫或者妻子;

比如说刚刚升职成为管理者;

再比如说刚刚成为爸爸或者妈妈。

......

////////

002 社会比较

你有没有发现,当面对不同的比较,你对自我的认知也是不同的。

比如面对比自己高的人,你会觉得自己矮;再比如面对比自己学历高的人,你会觉得自己学历低等等。

这些向外的自我感知,以及比较思维让我们在“追求好东西”的路上越走越远,却搞不清自己需要什么。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是围绕社会比较而进行的,“比较”让我们的眼睛一直向外,而海量的信息则让我们无暇思考自己。

////////

003 镜像自我

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提出了“镜像自我”,我们很多时候用“我们以为别人怎么看我们”为镜子来认识我们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进而不能清晰的认知自己,进而膨胀了我们的自我意象。

打颗栗子,我曾经看过当年明月的一个采访视频,他有句话说--

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做你不熟悉的事,不擅长的事!

有很多人成名后,听别人说自己是个天才,当几千个人这么说的时候,于是就相信了,然后你就变傻了。

////////

004 自我服务偏差

什么是自我服务偏差呢?

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对自我的觉知。

比如说,当我们取得成果和好结果的时候,我们会把这归因于是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但是当失败的时候,却归因于“运气不好”“环境不好”等外部因素。

这样的自我服务归因偏差,让我们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边界和所犯的错误。

在社会心理学上,还有一个现象,叫做优于平均效应

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

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会认为,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和特质都超出平均水平,比一般普通人要强。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只有不到50%的人能高于平均水平。

但我们总会觉得,自己就是特殊的那一个,我们比普通人要强,只有自己是客观的,而其他人都带有偏见。

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常会预测错自己的感受、情绪、行为,我们还会陷入虚假普遍性和独特性的误区。

所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然而实际上,我们比想象的还要不了解自己,甚至我们自以为的一些了解都是错误的。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呢?

那就是完善你的自我概念

////////

01 “我”是谁(我的自我图式即现在的我是什么样)

这是对于现在的我的认识和判断。主要包括:

001 能力:
我擅长做什么的事情?不擅长做什么样的事情?我关注哪些相关的信息?

002 环境:
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里面做事,我会感到如虎添翼,非常舒服?

003 反应:
当我遭遇到外界的刺激时,比如机遇、风险、威胁、突发事件,我的情绪和下意识的反应一般是什么样的?我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

02 “我”从哪里来

这是对于我的自尊、价值观、信念等的判断,主要包括:

001 信念:
对于这个外在世界的规律和法则,我相信些什么?不相信什么?

002 价值观:
哪些事情是我的原则,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我如何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

003 自尊:

自尊的本质是自我价值感的认同。

即我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不需要通过满足别人的标准、别人的期望来实现,所以我由衷的喜欢自己。

自尊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根基,因为我们正是因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够有动力和意愿去采取行动,去实现目标。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活在别人的期望中,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会有我们经常所说的所谓讨好型人格?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必须依附于别人才能存在。这就是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它相当于把生存的意义,自己的价值感,都寄托在了别人的认可和期望上。

那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自尊来自于哪里?是自己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还是来源于别人?

004 自我效能:

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它提供的是我们做事的动力。

它的作用在于让你相信:我是可以通过我的行动,来做成某些事,达成某些目标的。

那充分的自我效能,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即对自己能力边界的清晰认知,我们会知道:这件事情是我可以做成的,是我擅长的,我对它有充分的自信,并且这种自信是有依据的。

////////

03 “我”到哪里去(可能的自我)

在自我概念里,除了自我图式还有可能自我,这是我们对于理想的我,即未来的我的一种认识。

001 我对自己的想象图式和目标: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过上一种具体什么样的生活?

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会感到非常快乐、满足,特别容易进入心流?

我希望能够做出什么成果,来证明我自己?

我希望别人如何评价我、称呼我?

我想用一种什么身份去认识别人、跟别人交流?

不要把回答这些问题的权利,交到别人手上。

因为生活是自己的,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对我们自己负责。

在我们世界的核心,对我们而言,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我们自己。

要去,思考、观察、记录,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或许你现在未必有答案,未必有肯定的、明确的、正确的答案,但不要紧,慢慢来。

认识自己,本来就是需要用一生去践行的功课。

////////

来围观朋友圈

一起交个朋友


都看到这里了,太了不起了~

记得关注+点赞+打赏

我每天都更新,不更给你发红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