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一北方,将宋文帝打的仓皇北顾:拓跋焘不愧是北魏第一雄主

 北斗维斟 2022-07-26 发布于贵州
422年,一代雄主刘裕去世,经过一番折腾后,刘义隆上台,是为宋文帝。宋文帝在位的几十年中,励精图治,创造了南朝第一盛世——元嘉之治。然而,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却在《永遇乐》中写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文帝在整个南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杰出的帝王,然而他却遭遇到了“仓皇北顾”的尴尬局面。这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比自己更加杰出的对手,他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一,戎马一生,统一北方

409年,北魏开国之君拓跋珪被刺杀,拓跋嗣继位,是为明元帝。当时,北魏已经消灭后燕,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只需要消灭南燕、北燕,北魏就可以统一关东。410年,为了解决后方之忧,拓跋嗣开始对柔然汗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但此时刘裕却乘机北伐,于411年灭南燕,于是北魏和南朝的竞争就已经开始了。之后的10年之间,刘裕在南方东征西讨,削平诸侯,消灭政敌,为称帝做准备;而拓跋嗣则整饬内政,准备南征。
420年,刘裕正式称帝。在刘裕时期,由于北方尚未统一,北魏还未能在对峙中占据优势,因而拓跋嗣也不敢轻易南征。422年,刘裕去世,拓跋嗣于是抓住刘宋立足未稳之际发动了全面的南征。经过这一战,拓跋嗣夺取了青州、兖州,攻破了虎牢关,辟地三百里,可谓大获全胜。这一战将刘宋的弱点暴露无遗,于是拓跋嗣准备继续南征,一举消灭刘宋。然而,拓跋嗣也在亲征过程中,积劳成疾,最终在423年去世,南征大业不得不停止。
拓跋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继位的,按照常理,他应该继续父亲的事业,推动南征。但是拓跋焘分析了天下大势,认为南方暂时不能消灭,于是将主要的精力重新回到了北方。424年,柔然进攻北魏,这使得拓跋焘进一步认识到:不彻底解决柔然,也就无法脱身统一天下。于是,北魏对柔然的反击战争开始了,从424年到449年,拓跋焘先后13次北伐柔然。尤其是429年,北魏的主力军队深入漠北,攻破了柔然的王庭,扩地千余里,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从此柔然一蹶不振,“边疆息警矣”。

拓跋焘
在对付柔然的过程中,拓跋焘也在抓住机会消灭其他的北方割据政权。425年,胡夏的赫连勃勃去世,诸子相攻,关中大乱。第二年,拓跋焘命令大军进攻关中,自己则亲自进攻夏都统万城。统万城是一座“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的城池,是当时最难攻陷的城市。拓跋焘大军大军到来后,赫连昌放弃守城,反而领兵迎战,反而遭遇惨败。此时拓跋焘就乘城门未关之际攻入西门。赫连昌退入宫内,能以苟延残喘。426年,拓跋焘再次进攻统万城,将主力埋伏于半路,示敌以弱。结果夏军蜂拥而出,基本全军覆没。于是统万城就此陷落,赫连昌被俘,之后赫连定即位于平凉。430年,拓跋焘再次进攻胡夏,尽得关中之地,胡夏名存实亡


胡夏灭亡后,北方尚存的北燕、北凉都不成气候,无法与北魏抗衡,统一也就是无法阻拦了。432年,拓跋焘出兵进攻北燕,北燕官员几次组织抵抗都遭到失败。北燕皇帝冯弘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投奔高句丽,北燕灭亡。439年,拓跋焘亲征北凉,兵不血刃降服北凉诸镇,国君沮渠牧犍面缚出降,北凉灭亡,于是河西走廊全部纳入到了北魏的版图,整个北方宣告统一。

 二,偃武修文,休养生息

在拓跋焘东征西讨统一北方的时候,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励精图治,创造一个小康盛世——元嘉之治。不过,拓跋焘在内政方面的功绩也丝毫不比宋文帝差,甚至更加出色。首先从对敌国的态度就能够说明问题,刘宋灭东晋之后,将东晋的宗室杀尽,斩草除根,而拓跋焘灭胡夏、北凉之后,却没有处死其君主,而是安置在平城,并且与之通婚。当然,这也是拓跋焘巩固统一的手段
当时北方的民族很多,民族矛盾比较尖锐。拓跋焘则“倍其教不改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也就是加强文化教育,加强管理,但是不强制改变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就是因俗而治。在战争时期,战马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拓跋焘十分重视畜牧业。429年,拓跋焘击败柔然、高车之后,于是将大量的游牧民族安置在漠南地区,“使其耕牧而收其贡”,使得北魏的马匹有了保障,“马牛羊其毡皮为之价贱”。灭胡夏之后,又在河西走廊发展牧业,“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万匹,橐驼将半之,牛羊则无数”。

鲜卑族
鲜卑族在统一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圈地,也就是占据土地作为牧场。拓跋焘为了恢复农业,于439年下令“悉除田禁,以赋百姓”。同时,拓跋焘在统一后宣布推行休养生息,减免赋税,史称“宜宽租赋,与民休息”、“劝农平赋”。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拓跋焘反对浪费,史载“性清俭率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所幸昭仪、贵人,衣不兼彩”。在拓跋焘的治理下,北方经济开始恢复起来。
统一北方后,拓跋焘宣布实行“偃武修文”,因此对文化也十分重视。他提倡儒学,吸收大量的汉族子弟参与国政。拓跋焘灭北凉后,将大量的学者迁徙到了平城,其中包括敦煌的刘昺、阚骃、索敞,武威的阴兴、宗钦、段承根;金城的赵柔以及程骏、程弘、常爽等人。这些学者在平城著书修史,讲学授业,成为北魏儒学的开端,为民族融合、文化恢复奠定了基础。当时北方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并行,文字混乱,拓跋焘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楷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字统一。

北魏楷书《元珍墓志铭》碑帖,为南北朝墓碑之典范
拓跋焘在内政上最著名的行为是灭佛。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寺庙广占土地,形成寺院经济;而大量的百姓为了逃避战乱和赋税也剃发为僧,使得劳动力和国家财政大量减少。438年,拓跋焘下令50岁以下的僧人必须还俗;444年和446年,拓跋焘又两次下灭佛诏,宣布佛教为邪教,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沙门无少长悉坑之,禁止佛教的传播,这件事被称为“太武灭佛”。太武灭佛的手段十分残暴,类似于“焚书坑儒”,对佛教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不过,太武灭佛严重打击了北方佛教势力,总体上是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儒学复兴的。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拓跋焘的内政是无法做到完美的。他无法解决北方的人地矛盾,使得北方的问题依然严重,445年就爆发了盖吴起义。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诛戮过多,刑罚严酷,国内几度混乱。其中北魏有著名谋臣崔浩,他不仅为北魏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统一之后也为北魏经济恢复做出了贡献。但是他的灭佛建议、提高汉族地位的建议、以及主修国史时直书其原得罪了鲜卑贵族,最终被拓跋焘杀害,事后拓跋焘也十分后悔。

三,南征和北伐,烽火扬州路

自从拓跋嗣南征之后,河南一带就被北魏占据。宋文帝上台后,便有收复河南失地的志向和打算。430年,宋文帝派遣到彦之为主帅北伐,一度夺回洛阳、虎牢、碻磝、滑台四镇。不过很快拓跋焘就反攻,北魏重新占据了河南之地,刘义隆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此后,宋文帝又杀害了南朝名将檀道济,魏人听说后说:“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445年,北魏爆发了盖吴起义,其人数多达十余万,关中氏、羌、山胡等族纷起响应,声势浩大,震动关陇。在起义之初,盖吴曾给宋文帝写信,希望宋文帝能够派遣大军支援。随后封盖吴以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并且命令雍、梁二州屯兵境上,为盖吴声援。但是宋文帝并未派遣一兵一卒去支援盖吴,坐失收复中原的时机。而拓跋焘则雷厉风行,亲自带领镇压起义。一年后,盖吴起义失败,于是拓跋焘开始南征。
450年,北魏太武帝亲率步骑十万南侵,强攻不满千兵的悬瓠(汝南)。陈宪苦战力保,魏军久攻不下,宋文帝又派遣大军救援,烧毁魏军粮草,拓跋焘被迫撤退。此战增长了宋文帝的信心,于是立马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刘宋兵分两路,其东路为主力,在王玄谟统率下,进攻滑台。西路军由建威将军柳元景率领,连克弘农、陕县,进军潼关,势如破竹,关中百姓处处蜂起以响应。但是由于王玄谟的东路军被拓跋焘击败,于是宋文帝赶紧召回西部大军。

南北对峙
之后,拓跋焘带领大军反攻,一路南下,攻陷江北所有城池,饮马长江。此时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也就是辛弃疾《永遇乐》中的“仓皇北顾”。不过,当时北魏大军不习惯南方气候,军中士卒多染病,加上粮草不足,拓跋焘为了避免重蹈曹操、苻坚的下场,于是选择北撤。在撤退的过程中,北魏大军大肆杀掠,造成了巨大破坏。经过这一战,江北地区经济萧条,“自江准至于清济,户口数十万,自免湖泽者,百不一焉。村井空荒,无复鸣鸡吠犬”,南朝国力遭到了重大的消耗,也标志着元嘉之治就此结束。
452年,拓跋焘被刺杀,北魏出现了宫廷内乱,于是宋文帝再次北伐,这次北伐基本也是无功而还。第二年,宋文帝也被皇太子刺杀,遗憾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宋文帝和拓跋焘的在位时间是高度重合,宋文帝于422年继位,453年被杀;拓跋焘于423年继位,452年被刺杀。这在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因为此,两人成为了一生的对手。不过在长达30年的对抗中,拓跋焘无疑表现得更加优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