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地产如何走?“救市”路径猜想

 立志德美 2022-07-26 发布于上海
Image

房地产走到今天,已然成了左右中国经济的最大犀牛。二季度中国GDP录得0.4%的“惊人”成绩,房地产投资的表现,自然“功不可没”。

站在当下,市场对于地产接下来的演绎,分歧不小。有人认为政府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救市力度,地产行业会“起死回生”。也有人认为,政府的支持政策已经用尽,接下来就是等待这头犀牛撞上来的时刻。

两种看法,我都不赞成。

我的猜想有如下几点:

1)地产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尚未到来。

2)行业出清,是接下来最主要的特征。

3)出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只会“小救”,目的是保障社会稳定,民生底线。

4)真正意义的“大救”,必须等待市场出清接近完成。

5)地产出清,将继续伴随经济系统整体结构性的阵痛。

为什么现在不大救?不是有烂尾楼断供甚至已经影响到供应商了吗?不怕风险进一步溢出引起金融系统不稳定?

这是认为当下就要大救的人,最主要的担忧。基于这种担忧,认为“大招”很快就会来。

我认为这是一厢情愿,原因如下:

1)目前爆出的问题,包括烂尾楼断供,占金融系统整个房地产相关资产的比例较小,不足以引起系统性风险。

2)拿什么救?这么大个行业,没有大量资金投入,怕是难以救好。

今年专项债已经用完,政府各级都在喊苦,各种文件都在提盘活存量资产,动员社会资金。

那印钱走得通吗?在海外连续暴力加息的紧缩周期里,很显然央行的口子也被掐死。

财政不行,货币也不行,钱你来出?

3)谁来救?

本届政府的任期已经倒数,新一届人员没确定之前,干这种救火的事情,也存在“谁来救”的问题。不展开。

4)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一小部分房企在艰难地优化业务,降低杠杆,努力求生存。如果这个时候“大救”,这些企业的努力岂不白费?给大家传递的信号是不是,

干脆集体躺平,等着就好?

基于以上,我认为现在指望政府大规模救地产,不太现实,最多只是维持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底线。

真正的救,至少要看到大量中小地产企业倒下,劣质资产剥离出售,市场主体减少,自发达到一个接近出清的阶段。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可能的风险,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非线性后果,但这是解决当下问题,最理性的路径。

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现在大救的后果未必如愿,那就“顺水推舟”,顺着市场规律先让市场发挥作用。随时watch有没有大的幺蛾子出现,有的话管一管,托个底。等到差不多该退出的退出,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了,再下场提供一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才是“救市”杠杆最大的路径。

至于这个过程当中产生的阵痛,那就着眼长远吧。长期看,问题解决始终还是比拖下去要好。

基于这个大的思路,相关资产的交易策略,也就不言自明了。

一家之言,胡说八道,仅供娱乐。

Image

看看这螺纹的K线,多么可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