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漠北之战,汉军与匈奴的总决战│295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公元前119年春,为了彻底消灭匈奴的主力,扫清匈奴对汉民族的侵扰,准备停当的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之战”。

此时的霍去病,已经成长为不次于卫青的统军之才。因此,汉武帝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各自率领五万骑兵,另有步兵及运输部队等几十万人,浩浩荡荡,向匈奴进击。

其中,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与之配合的副将有: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霍去病从代郡出兵,不要副将,而是启用了一批年轻将领,例如李广的小儿子李敢等人,作为助手,率军杀奔匈奴腹地。

和卫青相比,汉武帝更加偏爱年轻勇武的霍去病,所以汉军的原定作战计划是,霍去病从定襄出兵,直面匈奴的单于所部。临近出发前,又从抓到的俘虏口中得知,单于在东面,所以又改变计划,让霍去病从代郡出发。可惜,出兵后,霍去病还是没遇到单于的部队,伊稚斜(yī zhì chá)单于主动挡在了卫青这支人马的前面。 

原来是匈奴人,后来投降汉朝,被封为翕侯,后来又投降匈奴的那个赵信,在投降匈奴后,很受伊稚斜单于的重用,赵信也经常在单于面前出谋划策。

听到汉军派出规模空前的军队前来进攻,赵信认为,没必要和汉军硬碰硬,可以采用以逸待劳的办法,在大沙漠的北面布下人马,等汉军穿过沙漠的时候,一定是人困马乏,到那时自己的人马冲上去,可以轻松取胜。

伊稚斜单于感觉此计甚妙,于是照此安排人马。他先将大批的辎重物资运送到离战场数百里外,位于阗(tián)颜山下的赵信城。此城就是赵信投降匈奴后修建,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然后伊稚斜带领自己部下精锐的部队,在大漠的北面等候汉军。

卫青率领汉军挺进千余里,途中基本没遇到匈奴人的有效抵挡,顺利的通过大漠,踏上了草原。

以卫青战场经验的丰富和用兵的谨慎,早就预料到敌人有可能利用地利的优势,以逸待劳,因此并没有高歌猛进,而是时刻让军队保持着适当体力,这样,遇到敌人,随时有一战之力。

所以当汉军人马刚一出大漠,猛然见到匈奴大队人马严阵以待的时候,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镇定从容的展开。

卫青先是命人用武刚车结成环状,作为大营的外墙,以防敌人突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武刚车,是汉代的一种战车,车长二丈,宽一丈四,车外侧绑长矛,内侧置大盾。

这种车用途广泛。

行军时,可以运送士兵、武器、粮草,当普通运输车辆用。

作战时,车身上蒙上牛皮,捆上长矛,立起大型盾牌,就是冲锋陷阵用的原始坦克,而且,车身上还可以开射击孔,弓箭手可以躲在车内,通过射击孔对外射箭,外面的敌人却不容易伤害到里面的人。

当然,战车的缺陷也很明显,对场地要求严格,行动不便,几乎是最致命的问题。

不过在防守方面,战车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大军安营扎寨时,因为武刚车首尾有专门的环扣,可以将多量武刚车环扣在一起,能迅速形成坚固的堡垒。

卫青安排好后路,立刻派出五千骑兵,主动向匈奴大军发起进攻。匈奴军队早就等候多时,也不示弱,派一万骑兵迎敌。

双方展开一场大战。

此时已到日落时分,又刮起大风,烟尘四起,尘沙扑面,双方军队的视线都很不好。

这里就体现出两支军队的差别来。

匈奴人个体彪悍,骑术精湛,马上功夫非凡,但缺乏训练,互相之间配合很少,大部队也谈不上什么战阵之类。现在视线不清,立刻就有些混乱,为了避免自相残杀,难免束手束脚,那不管不顾的放开手脚呢,又不时的和自己人打起来了;而汉军骑兵,单体战斗力逊色于匈奴人,但是久经训练,战阵娴熟,即使视线受阻,看不到远处,但是也能做到小范围的协同作战,并通过小范围,变成大范围,最后在全局上,很快占了上风。

卫青敏锐的发现战机,立刻变试探为决战,派出两路军队,从左右两侧向单于的主力部队包抄而去。

伊稚斜单于也看出不好。汉军根本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疲惫不堪,一触即溃,而是兵强马壮,战斗力处于巅峰状态,而且人多势众,数量远多于自己的军队,现在正面战场上,汉军已经占据了上风,照这样下去,匈奴军必将大败。这可怎么办?

就在单于无计可施之时,汉军包抄的军队已经杀到,伊稚斜单于发现自己的军队陷入了包围之中。形式,更加糟糕。

伊稚斜单于见形式已经无可挽回,无奈之下,逃命要紧,趁着混乱和夜晚,率领数百心腹骑兵,冲出汉军的包围圈,落荒而逃。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