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巾军为什么那么快灭亡?│413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平定颍川、汝南、陈国的黄巾军之后,皇甫嵩等人又率军进击东郡的黄巾军,再次胜利,斩首七千。

就在这一路汉军连连取得胜利的时候,另一路的卢植和董卓率领的汉军,在张角面前,虽然小有胜利,却没能取得什么决定性的进展,最终无功而返。

汉灵帝诏令皇甫嵩领军对阵张角。

这个时间,已经到了184年的10月。就在此时,张角病死。

张角的死,对黄巾军来说,称得上是天塌地陷般的灾难。

张角是太平道的创立者和绝对的领导者,是黄巾军的灵魂人物。张角死后,虽然还有张宝、张梁在,但是两个人不管是从能力上,还是影响力上,都远逊于张角。

实际上,即使张角不死,黄巾军最终也难逃脱覆灭的命运,只不过剿灭的难度要困难很多。

因为张角虽然组织起黄巾起义,但是在起义后,各路黄巾军并没有统一的指挥,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协调、支援之类,各自为战,这就为朝廷派遣兵马,一一剿灭各路黄巾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黄巾军也缺乏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张角虽然提出要立所谓黄天的打算,但是并没有去明确执行。

也就是说,张角的统帅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黄巾起义前夕,马元义的死亡和唐周的背叛,都为黄巾军的灭亡埋下了隐患。马元义的死亡,使得京师洛阳一带的黄巾军在还没有起义的时候,骨干力量就被彻底消灭,没能造成京师地区的混乱,使得朝廷可以从容的布置剿灭黄巾军的事宜。唐周的背叛,更使得朝廷提前做好了准备,张角不得不仓促起兵,先手优势大为削弱,管理混乱的缺点更加突出。

另外,黄巾起义的时候,各地的豪强士绅等势力同样非常强大。见到自己的家族、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这些人纷纷组织起来,尤其是在得到朝廷的允许后,招募兵勇,协同作战,在有效的减少了黄巾军兵源的同时,对黄巾军的生存及发展,形成了致命的打击。

等到张角死后,黄巾军更是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各路渠帅各自为政。这样的情况下,被朝廷迅速的一个个剿灭,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即使各自为战,黄巾军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尤其是张角的起家之地,蓟州,更是黄巾军实力最雄厚的地方。毕竟张家兄弟十几年的经营,堪称兵精粮足,人心所向。

皇甫嵩挟大胜之余威,向广宗的张梁所部发起进攻。没想到此处的黄巾军不同于他处,士卒精锐而骁勇,悍不畏死。一场大战下来,汉军不但没有取得优势,反而吃了不小的亏。

皇甫嵩当机立断,紧闭辕门,严密防守,不和黄巾军继续硬碰硬的直接交战了。

这倒不是说皇甫嵩这么简单就被黄巾军吓破了胆,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么可能这么脆弱?这是皇甫嵩在用骄敌之计。

皇甫嵩堪称智勇双全,见武力不能轻松取胜,又知道黄巾军没经过正规训练的弱点,所以再次打算用计破敌。

黄巾军到底是一群乌合之众。战场上虽然悍勇,但是此刻一见敌人闭门不出,想到的不是敌军在耍弄诡计,而是感觉眼前的敌军,和其他汉军一样,就是一群胆小鬼。这样的敌人,见得多了。见到自己这么多的人马,还有勇气和自己打一仗,已经相当不错了,还能怎么着啊?于是,在战斗刚刚开始不久,黄巾军上下,已经开始庆祝预支的胜利了。

皇甫嵩等的就是黄巾军松懈的这一刻。

要知道,当年秦国大将王翦,为了麻痹楚国人马,可是率领六十万秦国大军,在楚国军队面前,装模作样的演了一年多的戏,为的就是楚国大军松懈的那一瞬间。王翦就是抓住了这一瞬间,轻松战败实力和自己不相上下的楚国大军,并最终消灭了楚国。

皇甫嵩同样如此。

见到黄巾军松懈,皇甫嵩悄悄集合好大军,趁着夜色掩护,偷偷摸到黄巾军大营附近。鸡鸣时分,向黄巾军营地发起突然袭击。黄巾军营地顿时大乱。

不过毕竟是最核心的黄巾军,虽然受到突然袭击,还是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大战一直进行到下午。

黄巾军终于抵挡不住汉军持续不断的进攻,开始溃败,汉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此战,黄巾军被斩杀三万多人,败兵被驱赶落入水中淹死的多达五万人。连那位黄巾军的三号人物张梁都被斩杀于战斗之中。

汉军还几乎全部抓获了这支黄巾军将领士卒的妻子儿女等人。

等待这些人的,是比死亡还要悲惨的命运。

对于那位已经死去的黄巾军大首领张角,汉军也没放过,剖棺戮尸,然后割下人头,送到京师展示。

皇甫嵩再接再厉,联合巨鹿太守冯翊、郭典等人,一起向驻扎在下曲阳的张宝发动猛烈攻击。

人心惶惶的张宝军,抵抗远不如张梁军坚决,被汉军顺利的击败,张宝也被斩杀。

这一战,汉军斩杀的黄巾军将士多达十几万人。

为了震慑黄巾军余孽,皇甫嵩命人“筑京观于城南”。

所谓京观者,积尸封土于其上也。

此时,其他的各路黄巾军也已经被汉军及地方豪强的各路人马纷纷击败、消灭。

至此,黄巾起义的主力已经基本被消灭了,距离发动起义的时间,仅仅过去9个月左右而已。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