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秦汉篇)四十五、绿林赤眉起义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王莽篡汉之后,也想有一番作为,好好治理一下这个国家。

平心而论,王莽并非无能之辈,登基不久,王莽就实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开始全方位的改制,希望能缓和一下尖锐的社会矛盾。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的改制,很多时候确实是找到了当时社会矛盾最尖锐的地方,而且是有针对性的想出了解决办法。

但是,王莽忽略了,所有的政策,都是需要各级官吏去实施的,而他的改制,又彻底的将各级官吏都推到了他的对立面,得罪了整个官宦、贵族阶层。而且,农民也没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处于更加悲惨的境地,所以也不支持王莽的改制。

王莽改制的本身也存在着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泥古复古,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草率躁进,其结果,必然是失败。

而且,王莽在将国内折腾的乌烟瘴气的同时,还从国内折腾到国外去了。结果就是,边境地区重燃战火,死伤无数。为了显示一下大新朝的强大,王莽大肆招募军队,派往边境,准备和匈奴长期作战。

大军招募,加上粮草的征集和运输,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本就苦不堪言的百姓,这下更是雪上加霜。活不下去的人民,纷纷起来造反。

为了对付各地的叛乱,王莽一次次的增加军队。

军队增加了,费用就需要相应的增加,于是王莽又不断的加捐加税。于是有更多的百姓活不下去,也就有更多的百姓加入造反的行列。如此恶性循环下,成立没几年的新朝,陷入彻底的混乱中,造反队伍几乎遍布全国。

在这些造反的队伍中,最大的两只,要数南方荆州的绿林军和活跃在北方泰山一带的赤眉军。

公元17年前后,南方的荆州闹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很多时候只能靠在山野间挖一种野荸荠充饥。但是饥民太多,野荸荠都不够挖了。为了争一口野菜,饥民们有时会大打出手。

这时,新市人王匡和王凤站出来,给大家调解。这两个人在当地本来就素有威望,为人处世又比较公平,加上承诺给大家找一条活路,于是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戴,推举这两个人做首领。

大批活不下去的饥民聚集在王匡、王凤周围,王匡、王凤也早就看着新朝不顺眼,于是顺势拉起大旗,造反了。

反旗竖起,附近的江洋大盗、亡命罪犯、活不下去的饥民等,纷纷来投。王匡、王凤占据附近的绿林山,作为根据地。方圆左近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来投,没多久,绿林山就聚集起七八千人的队伍。这就是历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绿林军”。

公元21年,绿林军势力越来越大的消息,终于传到王莽的耳朵里。王莽传下命令,让荆州牧赶快剿灭绿林军的叛乱。荆州牧急忙召集起两万大军,前往绿林山平叛。

可惜,两军对垒,朝廷军队居然不是这群绿林军的对手,被绿林军杀得大败,被杀死数千人,荆州牧带领残兵败将狼狈而逃,粮草辎重等物品全部被绿林军夺得。

绿林军声威更盛,攻打附近的州城府县,队伍迅猛的发展到五万多人。

糟糕的是,就在这一年,绿林山爆发了瘟疫。瘟疫迅速传开,绿林军死亡人数直线上升。最终死亡人数几乎达到总人数的一半。眼见绿林山没办法呆下去了,王匡、王凤决定分兵下山。

王匡、王凤、朱鲔(wěi)、马武等人率领主力部队往北,攻占了南阳,称为“新市兵”;王常、成丹等人率领部分人马向西,攻占了南郡,称为“下江兵”。

这时,平林人陈牧、廖湛也举兵起义,加入绿林军,称为“平林兵”。

三只队伍各自占据一块地盘,各自发展,很快,绿林军不但恢复了元气,反而变得更加强大了。

就在王莽为荆州一带的绿林军头疼不已的时候,北方泰山附近的赤眉军也越来越强大起来。赤眉军的首领,名字叫樊崇。

这个樊崇,本来就是琅琊郡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因为身高力大,勇武过人,平时好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所以颇受乡邻的拥戴。

公元18年,活不下去的樊崇,联合一些当地的农民,在莒(jǔ)州起事,扯起反旗。因为樊崇勇武过人,而且军队也算得上纪律严明,所以队伍很快扩大,在当地打出名气。附近的义军也纷纷来投,樊崇的势力,增长到数万人。

樊崇的义军以泰山为根据地,纵横在青州、徐州之间,攻城打县,抢粮活命。抢来粮食后,樊崇不光是充作自己的军粮,也拿出部分救济百姓,因而这支义军的声望越来越高。当地官府根本拿他们毫无办法。

因为他们都是穷苦人出身,深知百姓在这个乱世之中,活着不容易。所以他们订立了两条公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也就是说,杀害百姓的,要抵命,胡乱伤人的,要赔偿损失,负责救治。

别看只是这简简单单的两条,在当时,在处处烽烟的乱世,已经是难得的纪律严明的军队了。其他的,包括王莽的官军在内,谁管你普通百姓的死活啊。

公元21年,王莽派将军景尚率领一队官军前去剿灭樊崇的义军。

可笑的是,樊崇的义军战斗力不强,景尚的指挥能力更差。双方打了一年多,不会打仗的义军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战斗能力越来越强,最终将官军打得大败,景尚也死于乱军之中。

王莽大怒,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围剿樊崇的义军。

王莽的军队气势汹汹杀来,樊崇也积极备战。但是千军万马混战之中,分不清自己人和敌人怎么办?于是樊崇就让他的部下都将眉毛涂成红色,作为和官军的区别。因此这支军队被称为“赤眉军”。

为什么不做专门的军装号衣呢?那样不是更方便识别吗?没钱呐。正规军当然都有专门的军装,但是像他们这样造反的军队,哪来那么多钱做正式的军装啊。只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了。

不过别看赤眉军连正式军装都没有,穿的破破烂烂,乱七八糟,但是纪律严明,军队士气旺盛,敢打敢拼。

接战之初,官军仗着人多势众,兵器铠甲精良,后勤物资充足,还曾经取得过小胜。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赤眉军越打越凶,拼命厮杀,官军从上到下,都不愿死战,因而官军越打越乱,越打越烂。成昌一战,官军大败,太师王匡大腿上被樊崇扎了一枪,带伤落荒而逃。那个更始将军廉丹跑都没跑了,被赤眉军将领当场击杀。

赤眉军军威更盛,发展到十余万人。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