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禹丨折腾到何日为止?

 老三的窝棚 2022-07-26 发布于河南
折腾到何日为止?
周禹
“折腾到何日为止?”——是已故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其长篇巨著《白鹿原》中发出的一个天问或浩叹。
“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异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竟而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的朱先生,死后若干年后,坟还是被刨了。随着朱先生遗骸一同出来晒太阳的,除了那些已经变成尘土的书籍,还有一块刻着十几个古字的封孔砖。
几十个红小将不认得这些怪字,唤过“不务正业”的老师“翻译”。老师举着这块砖辨认了好半天,终于把十二个字认了出来,正面是“天作孽,尤可违”,背面是“人作孽,不可活”。显然,朱先生分明是算准了以后会有人来挖坟,因此特意备下了这块砖。
一干少男少女气得脸色涨红,气急败坏地将砖狠狠地砸在地上,砖裂为两半,里面竟然还有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
显然,朱先生连这块砖被砸也早就料到了。
据蓝田当地作家卞寿堂考证(见《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白鹿原》的事件和人物都是有原型的。风水宝地白鹿原就不用说了,在《魏书》、《太平寰宇记》、《三秦记》等古籍里都有记载,说周平王东迁时,见白鹿游于此。书中的“白鹿村”从村址看,就是现在的白村;从事迹看,大致就是现在的康禾村。
书中的 “张总督”就是革命党人张凤,清朝巡抚“方升”就是陕西巡抚端方和陕甘总督升允的合体,“四进士”就是北宋吕氏四兄弟,“白狼”就是义军领袖白郎,“刘军长”就是祸陕军阀刘镇华,守长安的“二虎”就是杨虎城和李虎臣,“习旅长”和“习旅”就是许权中和许旅,“冯司令”就是冯玉祥,“于主席”就是于右任,17师“茹师长”就是孙蔚如,“鹿兆鹏”是蓝田县早期党员的集体化身,胡达林就是烈士胡达明,“廖军长”和红36军就是刘志丹和红26军,姜政委就是犯了“左”倾错误并叛党投敌的杜衡,白嘉轩的女儿“白灵”就是被“肃反”的烈士张静雯……
“朱先生”是《白鹿原》全书的灵魂的人物,不仅有原型,而且真实人物的个性和事迹比小说人物还要丰沛,他的各种传说故事至今还留在当地人们的口碑中,陈忠实写他的时候似乎还得悠着些,否则故事会更“神”。
“朱先生”的原型就是关中大儒牛兆濂1867年-1937年),蓝田县华胥镇新街村鸣鹤沟人。他是清末民初名满三秦的理学家和关学派的代表人物,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因故居和讲学的芸阁学舍皆在蓝田灞水河川地带,故自号“蓝川”。

图片

牛兆濂小时候就是出名的“神童”,21岁时考中举人,因要赡养父母,没有去北京参加会试。后来北上三原县,拜理学家贺瑞麟为师,一生奉行“学为好人”之道,具冰雪之操,布衣自足,不慕荣利,过着淡泊明志的隐居生活,毕生致力于教育,学生门人不计其数,被尊为“关中大儒”和“横渠(张载)以后关中(第)一人”。
生逢乱世,牛兆濂心怀国计民生,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走,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小说中描写的“朱先生”的一系列传奇,如晚清时禁鸦片犁毁罂粟,辛亥间只身赴乾州劝退前来镇压的清朝总督,在门口拴狗咬走“乌鸦兵”司令刘镇华,主持放粮赈灾时自己却背着自家的干粮褡裢,在经费无措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县志的编撰工作……,其实这都是牛兆濂的真实事迹。
牛兆濂精通周易,能卜会算,留下过大晴天穿泥屐(预示风雨将至)、观星测成豆(与古希腊哲人泰勒斯预测来年橄榄丰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传说,乡人丢了牛、跑了猪也都会找他问卜,他则有求必应,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竭力帮助大家,因此他成了蓝田民间广泛传颂的“牛才子”,就像当年的“解才子”一样。


图片


《白鹿原》直接引用了牛先生的一段名言“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房要小、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这句话是牛先生一生的处世哲学,也是他经常提醒、劝诫学生及后人的生活哲理,经过近百年的传诵,被陈忠实原汁原味、一字未改地移到了“朱先生”的名下,在书中出现了好几次。
人生的确是一次单程苦旅,人们都活在无穷无尽的欲望之中,即使那些自称皈依了某种宗教和主义的人,往往还是被欲望所牵引。抑或,他们的欲望也许更多些,因此才把皈依也当做一种能够超越别人或傲视他人的“投资”或“投机”?
过多的贪欲以及不择手段的遂欲方式,就是恶的真正起源。事实上,人这一生能够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摒弃恶念和害人之念的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这些未必来自任何宗教或主义,而在于内心的一念之仁。
1926年军阀混战,牛兆濂有诗云:“大祸中原小祸秦,至微亦足祸乡邻。苍天若念黎民苦,莫教攀阙生伟人。”牛先生对世上的各种“伟人”和“折腾”都厌倦已极,但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牛兆濂从明代关学(关中学派)巨子冯从吾“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的话语中,提炼出“学为好人”四字为毕生的座右铭。可见,这位“圣人”始终把做个好人当做头等大事。真正的好人,从来不会满嘴“高大上”的词汇,反而会不断地自我反省,深刻体察自己的贪念和妄念,事实上能克服自己的贪欲和恶念就已经势比登天了。

图片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是从老实的农家小伙蜕变为土匪的“黑娃”亲手题给朱先生的挽词,这也是对“朱先生”最好的的盖棺定论。一生不做“愧事”,似乎标准不高,但其实这是一个至高标准。如果对应《白鹿原》里那个“性”与“欲”的纷纭世界,我们就会清楚这个感悟有多么的深刻。
书中的灵魂人物“朱先生”有原型,一些“配角”也有明确的原型,反而是主人公白嘉轩和鹿子霖没有原型,因为他们两位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人物。
两位都是善恶参半,只是白嘉轩身上善比恶多一些,而鹿子霖恶的方面多一些。两位都反应出中华文化中“生生为大”的历史血脉,但白嘉轩深沉、精明、勤劳,尽管也不免有些虚伪,但基本上是取之有道;而鹿子霖则阴险、狡诈。最终“邪不胜正”,恶多一些的鹿子霖还是斗不过善多一些的白嘉轩,这就是历史正义。而且最后陈忠实也没忘记说一句,鹿家是在城里靠做干儿子、卖沟子起的家。白好鹿坏,但他们毕竟都是俗世之人,都是在折腾,而只有“朱先生”代表了超越凡俗的大道,他是要阻止或减少折腾的。
历史上的牛先生逝于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也许没有告诉过“黑娃”某派势力将取得天下,也许没劝告过白嘉轩最好把地都卖了(避免了日后被划为地主),但以他对人心和世事的洞察,对日后还会出现“折腾”的担心则一定是有的。
从最初读白鹿原至今,时光竟然快过去了三十年。这三十年,白鹿原的面貌是日新月异。2019年曾登上白鹿原,瞻汉帝陵,南望秦岭,北眺霸水,西俯古城,东览古原。驻足鲸湖,碧水荡舟,竹林穿行,遥看瀑布。走进农家小院,分享丰收的喜悦,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听老人讲述旧时的传说,真可谓“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不过,那一刻忽然想到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曾借白嘉轩之口说:“世上肯定再也出不了这样的先生喽!”,忽然感到彷徨无措,不禁悲从中来。
20227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