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太阴脾经穴名解(下)

 小柴胡汤 2022-07-2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冲  门
本穴在气冲穴外侧,与气冲穴相平,故名之以“冲”。“冲”,突进也。本穴应症,能开阖升降,故名之以“门”。治病气之上冲者,如冲疝、子冲,可泻本穴以降之;病之下陷者,补本穴以升之。同此一穴,而能升降异治者,则在手法为之也。凡属经穴,莫不如是,岂只本穴为然也。

府  舍

本穴在少腹之下,犹内府元气储藏之舍宅也,故曰“府舍”。与手太阴之“中府”穴,命名义同,两穴取上下相应也。中府为胸气之府,府舍为腹气之府。在腹部呼吸有府舍、腹结之收,而佐以冲门、气冲之放。亦即往复升沉之道也。其所治为疝痹积聚等症。由此观之,针穴命名,乃养生静坐调气,体验有得,而定之也。

腹  结

结,凝聚也。本穴与足阳明经之外陵穴挨近。人当小腹努力时,则外陵穴处肌肉与本穴处肌肉,同时硬结。腹结穴在阴经,结于内;外陵穴在阳经,结于外也。更以其能治腹中积聚诸症,而名以“腹结”。由此测之,外陵穴之治心下引脐腹痛,与本穴所治之气痛,同一道理。用本穴时,可与外陵穴共同参测。

大  横

本穴平脐,内应横行结肠,故名“大横”。能治肠腹气分之痛。又养生家谓脐下为横津,横津者,即腹内横通之经络也。按腹内器官横通用事者,肝肾两门脉而外,即膈肌与横结肠也。

气功养生者云“脐下有横津”者,即指此横结肠言也。所谓津者,即通行之径路也。《论语》云:“使子路问津焉。”此曰横津者,即指脐下横通之路也。治腹痛虚寒,及其症之有关横隘者。

腹  哀

哀,悲鸣也。腹鸣,即肠鸣也。人有哀泣,则气息顿促,且时一太息。又人在哀痛至极时,常曰“柔肠百结”“令人肠断”,均是因哀及肠,肠动而腹振,皆哀气之所致也。俗谓抽抽噎噎。

本穴为足太阴与阴维脉之会穴,属于纯阴。又 《春秋繁露》云:“哀气为太阴,而当冬。”盖以哀气主阴,阴气为用,多闭结,故其主治寒中、食不化、大便脓血、腹中痛。故名“腹哀”。犹云:治腹中哀气之为病也。

哀,又音衣,暗自悲伤也。《诗·小雅》云:“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哀,在此应读“衣”音。但一般读“唉”,比较通俗,可从众,仍旧贯。

图片

食  窦

“食窦”即食道也。本穴与食道有关,故能治食道各症。本穴取法,须先单臂上举,以开经穴之路,然后下针,乃有疗效。有此经孔道之开,乃通传导谷气之路。即开通食饮之孔道也。故简称“食窦”。“窦”,孔窍也。去中庭穴五寸,五肋间。

附记:人在餐饭时,偶然噎塞,格忒不休,单臂上举,手心向上,手指搔后头,同时头向不举手之侧扭转,则食道立即通畅,而呃逆之气随之舒降矣。若有噎病,则须以针为之。回忆幼时,在同学家会餐,一同学偶尔噎嗝,家长告之此法。

天  溪

胸腔为人身轻清境界,其象比天。本穴平于乳房外侧陷处,故名“天溪”。治胸中满痛、咳逆上气、喉中作声、妇人乳肿、痈疖诸实症。故多用泻法,取意犹溪水顺流而出也。治乳少,可配以足少阳之足临泣穴,多效。取天地气交,而降雨露之意也。

胸  乡

乡,原野寥阔处也。即气行胸廓,得以扩张,因名“胸乡”。本穴主治胁下满、引胸背痛、不得卧、转侧难。凡诸气郁䐜胀之症,有关胸廓者,取此穴泻之,以复其胸廓之旧。《庄子·逍遥游》云:“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盖喻胸怀宜空旷也。

周  荣

足太阴之气,在胸部,连及肝、胆、心包各经。又与心胃肺肾各经挨近。援引诸经助脾统血,荣布周身,故名“周荣”。其所治症,为胸胁满、不得俯仰、咳嗽、食不下等症之因于滞郁者。俾使得以舒扩,而行驶周遍。

《离骚》云:“竞周容以为度。”周,合也;容,受也。则含有周密包容之意。故下穴继之以大包。(荣、容俱可)

大  包
大包为脾之大络。其经气行径,由周荣穴斜抵胁肋,交贯肝、胆、心包各经,又与心、肾、肺、胃四经挨近。十二经中独此经与他经挨连广泛。故以脾经为总统十二经络,称其最终斜行一段经线为脾之大络,而名其大络之末穴为“大包”。寓广大包容,通达周布之意。
《针灸大成》谓:“总统阴阳诸络,由脾经灌溉五脏。”则其治病之义可知,而“大包”命名之义可悟矣。
详玩脾经穴位全文,脾统血之义,灼然如见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