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天湿气重,学会这几招,不让黏腻缠身 ▏泽正健康

 秋荷荷 2022-07-26 发布于海南
图片

岭南地区更是自古多湿邪瘴气,回南天、龙舟水……一年四季与湿气纠缠不清。

黏腻腻,昏沉沉,是每一个生活在岭南的人都绕不开的烦恼,所以几乎每位家庭主妇都会煲祛湿汤。

图片

湿邪通常不是孤军奋战的,而是与其它邪气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湿邪的渗透性很强,遇寒则形成寒湿,遇热则形成湿热,遇风则形成风湿,遇暑则形成暑湿。

“暑多挟湿”,到了夏季,最需要防范的就是暑湿。

千万不要小瞧湿邪的威力,它对人体的危害可不小,轻则引起精神不振、腹胀腹泻、各种炎症、皮肤病等如果湿气长期滞留在体内,甚至成为肿瘤滋长的温床。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这八个字是对湿气形象的描述。想像一下油和面揉合在一起的样子,在人体表现的就是这种湿气困阻的状态:困倦、乏力、没有胃口、胸闷、大便不成形、舌苔厚腻……

图片

1

头部:头重如裹(头部有束缚感,紧箍感,想像一下孙悟空头戴金箍棒……)

二便:大便黏滞不爽、排不净、不成形,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小便频,尿液混浊。

精神状态:早晨睡不醒,起床后头昏脑胀;白天没精打彩;周身困重,四肢沉重;总觉得胸闷,长长地吁一口气才舒服一些。

食欲:不佳,常有饱腹感,吃一点儿东西就感觉胃胀胀的,有隐隐的恶心感。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夏季,因为夏季人的脾胃功能是最弱的。

身体形态:干瘦或者虚胖。

面部:头发油腻;皮肤黄暗、油腻;面部易长痤疮。

口腔:口苦、口干、口臭。

皮肤:易生疮疖、湿疹、癣症(皮癣、脚癣、体癣);体味大。

图片

外生殖系统:男性阴囊潮湿或湿疹;女性外阴瘙痒,易感染霉菌。

舌:舌体胖大,舌两侧有明显的齿痕。寒湿的舌苔是白厚的;湿热的舌苔是黄腻的。

病理倾向: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慢性妇科疾病(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肿瘤、脂肪瘤、糖尿病、脂溢性脱发等。

人体的湿气从何而来?

外湿和内湿,二者相互影响。外湿入侵,必先伤及脾,使湿浊内生;脾阳虚损导致的内湿滞于体内,则更易感受外湿。

外湿

比如生活的地方气候潮湿,或者经常涉水冒雨,或者久居湿地。

图片

内湿

脾虚生湿:内湿的最大来源

脾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液,聚而成湿,停而成痰,留而成饮,积而成水。故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脾的特点是喜干怕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滞气机,尤其容易损伤脾阳,使脾失健运。

图片

这两个不好的习惯最伤脾

饮食方面:贪食生冷冰冻、油腻、味道重的食物;饮酒过度,尤其喜欢喝冰镇啤酒;不吃早餐。这些都会伤害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停。

情志方面:思虑过度伤脾,怨气过重伤胃。

其它引湿上身的行为

缺乏锻炼:湿气没有出路,困于体内。

长期在空调房里,贪图冷气,湿邪加上风邪、寒邪,堵塞中焦,致清阳不升,重浊不降。

过量服用抗生素、凉茶、寒凉之药:导致阳虚,寒湿更易堆积。

掌握这几个祛湿方法,湿邪又能奈我何?

湿被称为“万恶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中,湿邪是最难对付的,所以有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

湿邪如不祛除,不仅会使人身心不畅,也会使病情迁延难愈,吃再多的补品非但不能吸收,反而会湿上加湿。

图片

祛湿一大原则,就是养阳气。“万物之生由乎阳”,体的阳气就是身体的太阳,生老病死及气血津液的生成,皆由阳气所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阳气足了,湿气自然会退去。

健脾是祛湿的前提

“湿气通于脾”,湿邪首先侵犯的是脾胃,如果不加以重视,会进一步侵犯心、肺、肝、胆、肾和膀胱等,引起各种病症。

所以祛湿的根本是健脾。

 “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治湿先治脾,如果只是一味地祛湿,而不注重脾胃的调养,湿气只是暂时被祛除,很快又会卷土重来。

图片

饮食:宜清淡,少吃肥甘厚味,生冷冰冻。多吃党参、黄芪、苍术、陈皮、砂仁、茯苓、山药、赤小豆、薏米、五指毛桃汤等。

薏米:又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可以利水渗湿。但薏米性微寒,脾胃虚寒的朋友不宜单独食用;孕妇也不宜食用薏米,以免因为利水太过而引起滑胎。

五指毛桃:非常好的祛湿食材,祛除湿邪的同时亦能补脾肺之气,恢复中气。

图片

茯苓:有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药性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可与五指毛桃一同煲汤喝。

健脾祛湿食疗方:健脾固元养生粉(田园早餐粉)、健脾通阳膏、十谷米。

健脾固元养生粉(田园早餐粉)是将田园自种的谷、米、豆以及自采的野生药材,用玉米杆和松针作燃料慢火炒制后,碾碎、过筛。可以作为上班族的方便早餐,开水冲服,快速补充能量。

十谷米 的主要成分是五种谷豆、党参、山枣、枸杞等山野药膳,营养丰富可以煮粥或者用豆浆机打成米糊。

健脾通阳膏 以运脾健胃、理气化湿作为开路方,通过改善脾胃功能,为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有利的条件,进而润肺补血。

主要成分是野生党参、野生柴胡、砂仁、杏仁、白术、甘草等。味道甘甜,更适合对口味有要求的朋友和宝宝食用。

锻炼

“动则生阳”。湿气重的人适合选择慢性有氧动动,如慢跑、大自然养生经络操、站桩、瑜伽、静坐、八段锦等,贵在坚持。

几大祛湿穴位:足三里、中脘、承山、大陵

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有助于运化体内的水湿,还可以消除疲劳,延年益寿。可以按揉、敲打或艾灸。

图片

中脘:调控胃部气血,增强脾胃功能。对于胃酸胃痛、胃胀、呕吐、食欲不振等都具有比较好的功效。

图片

承山:振奋足太阳膀胱经的气,促进气血通畅,以舒缓疲劳、祛除湿气。很多人只要轻轻一按承山穴,就会有很明显的酸胀疼痛感,这是体内湿气较重的表现。可以多揉一会儿,直到有微微发热的感觉。

图片

 大陵穴:如果感到胸闷、气短、心慌,可以按揉大陵穴。此穴不仅能清心安神、泻火祛湿,还能清胃火,除口臭。

图片

泡脚

泽正足疗方1包(含茵陈、艾草、透骨草、桂枝等),每晚泡脚15-20分钟。

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每天泡脚,可以温经通络,扶助阳气,祛湿除寒。

佩戴香囊

“香者,天地之正气也。”小小的香囊作用大,随身携带或置于床头,可以很好地避锐去湿邪。

图片

培养自己的清静心,省思省虑

“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惟我坐幽堂,心志适所怡……文书任讨探,风静香如丝。此殆有至乐,难今俗子知。”

身虽困于暑湿,也可像《书斋夏日》的作者郑刚中一样,安静地坐下来,读一本好书,与智者神交,与自然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