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合懒人的脾胃健运法,湿气一点点排走,减虚胖变精神

 正安答摩 2021-06-04

本 期 导 读

真是湿气重、脾胃虚弱、懒人的及时雨!

最近广州疫情又严重了起来,医护人员和广州街坊们都辛苦了,不仅要在炎炎烈日下排长龙、验核酸、打疫苗,还要应对说来就来的大暴雨。

图片

核酸检测途中遇暴雨,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是了,小满以后,太阴湿土当令,暴雨数至,湿热交蒸,一些体质虚的就容易被湿气负累,感到脾胃不和。

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三之气 」指的是小满至大暑这段时间,也就是5月21日~7月22日,这段时间气候变化剧烈,不仅有湿热,寒湿之气也会随着暴雨而来,侵扰人体。

再加上今年是水不及之年,所谓「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寒水收藏阳气的能力减弱,体内寒湿的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如感到全身酸重、胸腹胀满、风湿浮肿。

我们知道,夏天人体的阳气在表,气血是往外走的,内里本就是虚寒的,加上整天吹空调,贪凉饮冰,碰上这样几十年也难得一遇的寒湿之夏,真是湿上加湿,雪上加霜。

图片

我本来也是脾虚湿重,还带点寒的人,今年真的特别难受:舌苔厚腻,发白,头容易油;吃一点就胃胀腹胀,吃凉的就拉肚子;身体发沉,腿肚子像灌了铅,整天感觉很累,睡不醒。

和我情况相似的朋友,可能还会出现:嘴巴腻,喉咙堵着东西,觉得有痰吐不出;手脚浮肿,腰酸背痛,关节痛。

腰腹赘肉多,小肚子,拜拜肉,摸起来软软的,凉凉的;大便黏,沾厕所,拉不干净也冲不干净……

遇到这些情况,想要祛湿,一味听信网上的说法猛喝红豆薏米茶就不可取了,因为红豆薏米茶偏寒凉,无论是现代人虚弱的脾胃,还是当下的气候,都不适合,不光不能祛湿,还会越喝越寒,越喝越湿。

图片

我们需要带点温煦之力的东西,像冬日的阳光溶化积雪一样,去温化、祛除湿气。大家可以试试这些中药茶饮。

为什么五指毛桃如此受岭南地区人民青睐?它究竟有什么妙用?

《中华草本》是这样说的:「味甘,性平,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之效,主治脾虚浮肿,食少无力,风湿痹痛等」。

关键它是少数既能利湿,又能补虚的药食。

就连104岁国医大师、中医名家邓铁涛邓老,也常以五指毛桃为君药,治疗脾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重症肌无力等,往往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图片

邓老为五指毛桃亲笔题字

健脾补肺,补而不燥

邓老称赞它:「性味和平,并具有益气而不伤阴,扶正而不碍邪,补而不燥、药食同源等特点,为虚补之佳品。」

它的健脾益气补虚之功同黄芪,却不温不燥,性质温和,关键是补得进去,尤其适宜多湿、多虚之人。

无论是湿邪困脾还是脾虚生湿,最终损伤的都是脾阳,脾阳虚就是身体湿重的根本原因。只有从源头把脾阳、脾气补足了,脾胃动力强了,才能把湿气排得彻底干净。

图片

口腔粘腻、觉得有痰吐不出的也可以喝它。痰者,水湿停聚凝结而成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浊阻肺,不单纯是肺出了问题,而其根源多是因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于肺。

五指毛桃就兼能健脾补肺,祛痰化湿(《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脾为肺之母,脾好了,水湿得化,肺内停聚的痰就没有了再生的源头。

图片

人参,大补元气,养血生津。《长沙药解》说它:「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

人参吸取天地土气精粹,所以土气浓厚,脾胃属土,人参健脾胃功能很强。

无论是理中丸还是四君子汤,补脾名方中往往会添一味人参,为的就是补足脾胃之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同时滋润五脏,培补正气,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气、血、津液不足的人。

图片

薏米,健脾止泻,它尤其擅长利水渗湿消肿,排脓解毒,是全方中祛湿的主力军。(《药典》)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本草新编》)

有小肚腩,下半身肥胖的人,往往下焦是湿寒的,一方面湿气是浊重粘腻下沉的,都积聚在下身;一方面为了抵抗寒,人体会储存更多脂肪来防御寒气。

薏米的祛湿就是往下走的,能直接通过二便的代谢,像疏通水道一样把下粘的湿气排走。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药典》)。名医张锡纯认为山药既能滋阴又能利湿,还自创了健脾补虚的珠玉二宝粥,其中的二味即山药+薏米。

茯苓,与薏米类似,均能利水渗湿健脾(《药典》),但更平和。无论偏寒偏热的湿气,茯苓都善于化掉浑浊,变成人体正常的水液,不让水液过度滞留形成水饮等病灶。

白扁豆,又被誉为「脾之谷」,它就像谷子一样温和不燥烈。白扁豆生用有微毒,炒过的气香性温,芳香醒脾化湿,尤其适宜脾虚湿滞、暑湿溏泻的人。

图片

黄精。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肺主行水、肾为水脏,而人体的津液代谢,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故配方中选取了黄精,取其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药典》)。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药典》),与黄精一起养肺胃之阴,做到在排出体内废水之余,还能防止正常体液流失过多而口渴、咽干的症状,避免伤阴耗气。

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药典》)。它擅长升散理气,能把体内因为湿邪困顿的气理顺畅,不仅能应对暑湿呕逆,脘腹胀满,还能辅助其他食材做到补益而不壅滞。

葛根,既让湿热从小便中排走,又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药典》)。把湿浊逐一祛除,清阳之气不受阻上行于脑,头脑自然不昏沉,精神爽利。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干姜的辛温能宣发人体的生阳之气,温中散寒,以助湿邪温化。

我们夏天吃冰的,吹空调,脾胃多偏虚寒。寒主收引,寒气入胃,把中焦的气凝在一块,结成一块,转不动了,就会感觉痛、凉、下坠等不适,这时利用干姜宣发外散的力量,一散,沉积的寒湿就没有了。

另外,大麦,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别录》);甘草为使,补脾益气、去痰止咳,还能调和诸药(《药典》)。

有以下情况的人,往往容易脾虚湿重适合喝:

天生脾胃虚弱的,消化功能不好的,比如从小就容易食积、拉肚子、发胖;

脾胃有寒的,平时饮食爱吃寒凉冰饮,油腻甘厚,损伤了脾阳脾气;

脾胃功能减退的老年朋友,容易运化不及,聚湿成痰;

饮食不规律的工作党,饮食不规律,忽饱忽饥,暴饮暴食,脾胃功能失常;

劳逸失调的懒人,运动少,一直久坐,喜欢躺着的(正所谓「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脾虚加剧湿盛);

注意:感冒者、孕妇忌服,实证忌服(即本身体质不虚又有风寒湿暑痰饮等症状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