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轻人要恋爱

 通俗 2022-07-27 发布于青海
现代的年轻人总是不懂得如何去爱,我想是受的教育太多了,惯性思维使然,唯独缺课恋爱。但是这不悖人必须学会恋爱。关于年轻人恋爱我只有一个想法:首先得爱自己,其次不以爱自己的方式爱他人。
人爱自己并不是自明的,虽然人都知道人性自私。可是爱自己如果是个目的,很多人没有达到。爱自己这个目的的达到恰好是由他人的爱和爱他人组成。
所以说人孤身一人是无须谈爱自己的。没有人需要常常喃喃自语我是我自己,我爱我自己。那么人爱自己又为什么在爱他人与他人的爱之中呢?
人感情的需求就包括接受一些感情,给出一些感情。缺一方就是缺爱,更达不到爱自己。那么谁是前提呢?
首先从无意义的爱自己这个人转移到爱他人。且不以爱自己的方式去爱。我想来太多年轻人说着什么癞皮狗,便是过于爱了自己。
爱他人只是去把这感情给出去,至于收到是迟早的事情。但务必先给出。
对他人有这样的感情,他人的爱是怎样的呢?必不是社会关系的感情,
既然说的是恋爱的爱,就要发问如何去恋爱着他人。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就批判了现代的浅薄的恋爱观。爱着人的外衣而不去爱人的灵魂。可人是凭灵魂的形而上的冲动去爱的。若是凭个外表凭个社会性去爱。那可不算什么真正的人的爱。动物求偶繁衍后代会这么去爱。我说的过于柏拉图了,或者中庸些会好点。
所以可以这样去理解这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爱不等于个婚姻,婚姻不必全是爱,正如全是爱未必婚姻。爱恰好在他最自以为是最得意时意识到消亡转化成婚姻。真就是“反者道之动”。想起看过的两个电影。《泰坦尼克号》与《革命之路》爱与婚姻这样对立着。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仍旧恋爱着。仍旧渴望恋爱去走进婚姻。如果恰好有这样的幸福的例子。那是多美的巧合。不必渴望这种巧合,正如不必盼望《泰坦尼克号》的电影里的爱发生在自己身上。
还有一个现实是离婚率越来越高,年轻人结婚越来越难。流行的观点说这是经济学问题。我喜欢当作哲学问题看。
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预判了今日此种场景,弊端是西方文化的矛盾,但今日必须得用东方文化去调解。试问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难道能没有家吗?
婚恋问题又是找“家”的问题。
人得先有家的理念才能去建好这个家。种种问问都是在问,家是什么。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革命性的问题。不妨扪心自问,一个人可以是家吗?如果不是,什么是家人的标准?什么是爱人的标准?
如果是,人未免太孤单了。不是形而上的孤独,就是一个人玩着手机网上冲浪很孤单。

按我的想法,并不是鼓励大多数人去过柏拉图恋爱。不认识到这种恋爱而不过是没有错的,大多数人都是按着海德格尔的常人的平均状态去过一生时,这表现在到了某个年纪,周围就会有声音,大家都这样做,谁谁谁结婚了。听谁的话可以,但谁的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谁的人生是自己的人生。
人可以随意恋爱。但毕竟要去走向婚姻,不要以爱去婚姻,而要以婚姻去婚姻。年轻人不抛弃浪漫的想法实则是不认识这两个事物差别。更何况精神恋爱无性之爱也不是俗世的爱。这种爱要求理性发展到高级状态才自觉这样去爱。
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无为而不婚,无为而婚。
当恋爱时,便只顾恋爱着。(今夜睡不着,写给恋着的,未恋着的期待恋着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