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可以治疗“上热下寒”的5个方子

 风声之家 2022-07-27 发布于江苏

思考部落 2022-07-26 20:55 发表于河北

杏林思考

欢迎关注 杏林思考

公众号

上热下寒证

上热下寒证为证候名。指泛指上部有热,下部有寒的证候。多为阳盛于上,阴盛于下。证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虚寒,阳气上越之证,证见足胫寒冷,而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又称戴阳,为虚脱证候之一。

经方中有5首,可用于治疗“上热下寒证”

1、栀子干姜汤——胃热脾寒证

组成服法:栀子9克(劈),干姜6克。以水40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能主治:治伤寒,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寒热格拒证(上热被下寒格拒,脾胃升降失常)

组成服法: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6克。上药四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能主治: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入则吐。

3、麻黄升麻汤——阴阳两虚之上热下寒,虚实错杂证

组成服法:麻黄7.5克(去节),升麻3.5克 ,当归3.5克 ,知母2.5克 ,黄芩2.5克,萎蕤(一作菖蒲)3克 ,芍药2克 ,天门冬2克(去心),桂枝2克(去皮),茯苓2克, 甘草2克(炙),石膏3克(碎,绵裹),白术2克 ,干姜2克。水2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入余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2小时。汗出愈。

功能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4、乌梅丸 (正气虚损的上热下寒证)

组成服法: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功能主治:温脏安蛔。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5、黄连汤(胃热肠寒证)

组成服法:黄连9克, 甘草9克(炙),干姜9克 ,桂枝9克(去皮),人参6克, 半夏6克(洗),大枣12枚(擘)。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功能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思考部落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不看的原因

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