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的批判

 风声之家 2022-07-27 发布于江苏

原创 平凡 平凡康乾 2022-07-22 16:17 发表于江西

新朋友点击左上角蓝色小字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文

   “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这句话出自英国思想家、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著名作品《政府论》下篇。(原句: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否则人类就进入灾难之门)。

图片

   从感情上说,我不相信这句话是写出《政府论》来的,洛克原文的意思,很有可能是翻译的错译。(无原文参考,求能找到原文者佐证)。由翻译导致的与原文意思相反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什么?你“懂得”他们的“良苦用心”就是为了混淆视听。这句话对普及“人权”观念,普及“财产权”观念毫无好处,应该进行彻底的批判,纠偏归正。

   “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这句话是矛盾的表述。

   权力包括公民个体权力和与他人有关的代理权,代理权又包括个体代理权和共同代理权。说明权力既包括个体权力又包括共同权力。如果表述为“权力不能私有”实际上是在否定权力的个体所有,否定权力的个体所有,就是否定权力的本体,就是否定天赋人权。

   财产包括公民人身财产、个体所拥有的物质财产、以精神方式存在的知识财产和与他人有关的共同财产。“财产不能公有”否定了财产可以以共同拥有的方式存在,这是人与人合作,人与人关联为一体的法人形式,是人类合作的“基石”。

   这是一句矛盾的表述,既能权力不能私有,那么个人就没有权力了,也就彻底否定了人的权力,否定了人权的存在;既能财产不能公有,那么财产就不能共同所有,就没有公司化的共同财产了,人类以合作方式的发展也就不存在了。

   这句话有错误的用词:“私有”与“公有”。

   “私有”不是对存在主体的定义,而是对关系作用的评价,“私有”是个关系词。“私有”指“私人所有”。“私人”是对人的关系称呼,是比较称呼,是人的观念评价,不是存在主体的实事定义。为什么要用关系称呼替换存在定义呢?这是为了模糊概念,以人的观念称呼诱导人的认知,对“真实存在”冠以假名,歪曲真名,变成恶名。

   “形而上学”是指形体之上的学理,就是由抽象精神生出的现象形体,反溯称之为“形而上学”。中国古人常说的,形而之上为道名,形而之下为器名即是由此而来。

   正确的命名应该是形而之上的道名,为其唯一性真名。

   如:“打胎药”有“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 和“米索前列醇”的化学分子结构名称就是其唯一性真名,也是其形而之上的道名;而“打胎药”、“后悔药”都是形而之下的器名,也就是作用之名,也是关系之名。

   如果你到药店去买药不说“打胎药”的化学学名而是说“后悔药”的作用之名,很容易把店员搞晕。

   “私有”、“私有财产”、“私人”、“私企”、“私利”、“私权”都是关系评价的词语。在特殊的语境中,对人有贬低的意思。

   为什么要用关系称呼替代存在定义呢?骗子都需要假概念,控制人的意识形态,通过掌控人的思想来掌控人的行为。当在人的思想上戴上了枷锁,人在失去其独立思想时,也丧失了其行为的独立性。思想上的太监比身体上的太监还要坏。

   “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有一位网友说改成:“公权力不能私有、私有财产不能公有”。这样表述好象不矛盾了,但命名仍然是错误的命名。

   “公权力”是关系评价命名,“私有”也是关系评价命名。正确的命名应该是这样的,由于政府的权力是代理权力,来自于委托授权,正确表述应该为:“代理权不能代理人个人所有,只能代理行使代理权限;公民个人财产不能由代理人所有,只能代理行使委托授权的职权”。

   洛克翻译版《政府论》中,前面用中性客观的词语“行动”来描述产生结果的过程,后面却用负面评价的“劳动”替换中性词“行动”,来误导读者。这只能是翻译者的无知或者是翻译者的无耻而为之的。

   “劳动”是一个负面评价“行动”的词语。“劳动”指“劳累行动”。“劳累”是对“行动”的负面评价。“劳累”是形容词,“行动”是动词。劳累的“行动”产生的结果与省力的“行动”产生的结果,人类文明的方向总是追随“省力的行动”,“省力的行动”产生的结果相比较“劳累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前者才有商业价值。

   如三十层的楼房,装有电梯的楼房与没有电梯的楼房,一个上楼是省力的行动上楼,另一个上楼就是劳累的行动上楼。显然装有电梯的楼房好卖的多,现在多层楼梯房已经很难卖了,如果是三十层的楼房,没有电梯,就根本没人会买。

   行动产生结果,省力的行动才有价值,而有劳的负面行动是没有市场价值的。

   我们有很多称为“知识分子”或者是称为“砖家”的人,经常生产一些伪概念,你要有“慧心”识破“他的谎言”,否则被他们带入坑中,落入谎言的陷阱。

   如“免费医疗”也是一个“假名称”。

   世界上并没有“免费医疗”,这不是真相,只有“第三方支付医疗”。如果你提议“免费医疗”恐怕永远得不到解决,因为别人会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告诉你无法实现。

   “免费医疗”产生“概念陷阱”,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观念相矛盾。人们所说的“免费医疗”,其实应该称“第三方支付医疗”。

   “第三方支付医疗”是从纳税人,缴纳的税费中拿出一部分费用,用以支付公民的医疗费用。为了保障“医患”双方权益,采用第三方支付,医生与治疗的费用。并采用第四方专业机构监管,第五方司法机关仲裁的方式来保障一般性医疗的公开透明,技术规范,服务标准,权责边界清晰的医疗模式。

   “第三方支付医疗”是用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为纳税人自己支付费用,怎么能称“免费医疗”呢?

   正因为是纳税人自己缴纳的税款,首先应当保障的,也就是开支的底线,是首先保障“第三方支付医疗”,“第三方支付养老”,“第三方支付教育”的费用。没有这三个开支的优先,其它开支都变得没有了正当理由。因为纳税人纳税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教育,养老这三个前提条件,所开展的社会分工和共同合作的行为!

   纳粹德国的帝国大厦是由谎言所构建的,日拱一卒,日拆一砖,终将轰然倒塌。如果您认同此观点,请让我们手拉手共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各位亲,最近微信改了推送规则,公众号文章已不是按时间先后推送文章,而是根据权重推荐文章了。如果您看我们的推文少了,或者从来不评论、不点赞、不点在看、不转发,那您以后可能就再也收不到我们的推送了。所以,如果您以后还想收到我们的推送,可以给标个星标,经常点在看和赞,转发分享,给我们评论留言,感谢各位亲们一路支持!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