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力私有财产公有

 天容万象 2015-01-19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刘军宁
  一个国家要想做到天下太平,长治久安,有两条是必须的:权力必须公有,财产必须私有。如果权力私有,财产公有,那必将是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为什么数千年来中国做不到长治久安?因为公与私、权力与财产总是错搭。
  孔子:尊师,您主张以身观身,这与我们儒家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我不仅主张以身观身,而且主张以身去观家国天下。《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谓“八条目”,正是我们儒家对世事之链的看法。我们儒家认为,一身之不修,一家之不能齐,谈何治国?所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才天下平!
  老子:你们儒家这个修齐治平的逻辑链条,虽然听起来一气呵成,但是却有一个重大缺陷。它没有在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让公与私浑然一体,公私不分。这个背后还是君臣观念的强权逻辑。只有对帝王而言,自身之事,自家之事才是天下之事。天下是一姓一家之天下,与臣民草民无关。而在天道共和的伙伴关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事看成是天下的事。群己之间、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之间应该有明确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修身的方式甚至不能是齐家的方式,齐家的方式更不应该是治国的方式。在伙伴关系之下,不能用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他人,不能用对待自己家人的方式来对待天下人。三纲八目的观念结出的果实,一定是父权制的家天下。
  孔子:说我们儒家不区分公与私,这有欠公平。其实,我们儒家不仅讲公与私,而且扬公抑私。所谓公就是社稷的、天下的、朝廷的。所谓私,就是私欲。我们儒家对待私与私欲的态度是很严厉的,立场是很坚决的。像朱熹,就是以对私与私欲毫不妥协著称,他甚至连对私字的一闪念也不放过。
  老子: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们就来聊聊公与私。人类的事务分属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活动领域,有公共(事务)领域与私人(事务)领域之分。在人类和中国历史上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两个领域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边界,个人在私人领域内的自主权不仅得不到保障,得不到一些官方儒家的承认。往往是统治者的私凌驾于国家的公,国家的公又凌驾于臣民的私。“公”是统治者的私事,天下的事也就是帝王的事,与普通的民众无关。
  对朱熹的存理灭欲论,我就不评论了,因为民众用自己的行为做出了回答。公的重要,在于它能代表众人之私,实现众人之私。背离众人之私的“公益”只能是一己之私。故公来自私,私是公的本位。公私之间会存在某种冲突,甚至是剧烈的冲突。即便如此,对公主要的威胁是统治集团的自私,而不是普通个人的自私。
  孔子:如果每个人像善待自己一样善待他人,像善待家人一样善待天下人,那不就像有首歌中唱到的,这个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吗?
  老子:这种看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有两个难点:第一很难做到,第二每个人对“善待”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有父母认为,对自己的孩子打是疼骂是爱,能把这种“疼爱”与善待用于他人的孩子身上吗?皇帝为了自己健康而节食,他能这么要求他的所有臣民都勒紧裤腰带吗?不论修身多重要,都不能抹杀群与己、公与私的界限。否则统治者必然导致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臣民。这样的做法,即便是善意,也是专制。而善意的专制也是实实在在的、不折不扣的专制。
  孔子:家与国能兼治吗?要是再能平天下岂不是更好?天下总得有人去平吧?
  老子:家国能兼治固然非常好,但是治家并不是治国的前提。例如,美国总统里根与他的儿子关系不和。但是这一点也没有妨碍他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按照你们儒家的标准,美国人根本就不应该选里根当总统。
  至于平天下,听起来口气太大。平天下不等于天下平。平天下必然要用武力来铲除所谓的不平,其最好的结果是以暴易暴。我怎么听,怎么都觉得“平天下”是僭越天道的意味。我们以后尽量不要说如何去“平天下”,要说怎么才能实现“天下太平”。天下太平长治久安不是任何个人能带来的。一个人,不论多伟大,所带来的天下平都是有限的,因为他的寿命是有限的。真正的天下平是靠顺应天道实现的,是靠承载天道的制度实现的。
  孔子:如果平天下这个提法不合适的话,那么,这里说的公私之分与治国安邦天下太平有什么关系呢?公与私事关天道吗?
  老子:结合公与私来看,一个国家要想做到天下太平,长治久安,有两条是必须的:权力必须公有,财产必须私有。如果权力私有,财产公有,那必将是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数千年来,中国的国家权力一直是私有,财产或半公有半私有,但是从未真正私有过。皇帝或官员要是看中了某民的财产,他们总能有办法得到。为什么数千年来中国做不到长治久安?因为公与私,权力与财产总是错搭。那不治乱循环才怪了。记得好像有人说过:权力要是私有,财产要是公有,人类就迈入了灾难之门。所以,权力越公有越好,财产越私有越好。权力越私有就越糟,财产越公有就越糟。只要财产公有,权力就变成私有,而且一定私有。所以,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真理,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人种。中国的历史最能证明这条天道。
  孔子:您的意思是私不仅不能灭,而且还是公的基础。难道离开了私就没有公了?
  老子:私是公存在的必要条件,公不能在灭掉私之后单独存在。而且私也是永远灭不掉的。在一个群体里,公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作为个体的私人能够正常实现其私欲而存在的。公共权力机关设立的目的和运行的方式,与保护作为公民的每一个私人个体及其正当利益是否正相关,是衡量公共权力机关正当性与正义性的根本标准,也是天道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必然要求。如果设立与运行公共机关是为了保护统治者个人、家族、集团或政党的私利,那这样的公共权力就没有正当性,因而也违反天道,也必然不能长久存在。
  天道章句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善于建立的人,
  所建立的东西不会被拔除;
  善于保守的人
  所保守的东西不会被丢脱。
  因此好的传统
  子子孙孙都会去继承坚守。
  修之于身的美德
  就是真正的美德。
  修之于家的美德
  就是有余荫之德;
  修之于乡的美德,
  就是久长的美德。
  修之于邦的美德,
  就是硕丰的美德。
  修于天下的美德,
  才是普世的美德。
  看自身要从自身看,
  看家庭要从家庭看,
  看邦国要从邦国看,
  看天下要从天下看。
  我们如何认识天下,
  靠的就是这个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