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的女儿

 奎林说 2022-07-27 发布于甘肃


奎子:包拯的女儿

      包拯是北宋名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包拯自幼聪敏正直,宋仁宗五年时,包拯中了进士。

      包拯为官时做了很多好事。

      他担任监察御史时,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在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老百姓喊他“包青天”、“包公”。

      治水:包拯到任仅仅三个月,开封府就连降大雨,发了大水。当时,倾盆的大雨变成汹涌的洪水,如同猛兽,瞬间就淹没了京城无数街道,史称:“直冒城郭,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筏渡人。”危急时刻,尽显英雄本色!面对汹涌的洪水,包拯临危不乱,他指挥若 定,一面指挥百姓抗洪救险、保护家园;一面命人调查洪水不退、泄洪不顺的原因。很快,调查结果出来,包拯毁了那些违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诉讼革命:从前,百姓上衙门告状,不能直接进入公堂,需要将状纸交给门牌司,由这些守门的差役递送到里面。让差役“办事”,是不是得“意思意思”,给点钱呀。当然,钱多钱少都是个意思,差役不会忌讳这个,只是“心诚则灵”,给得越多,他们传递的速度就越快。在这种规则下,有钱的,可以告状;没钱的,只能望着衙门口兴叹。到了最后,宋朝百姓索性编了一句“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顺口溜 来讽刺。前任的那些开封府尹们包括寇准、范仲淹在内,都没有认为这个规则不妥,然而,现在包拯来了,这个规则就得改了!

      政治清明,那包拯的家庭是什么情况呢?

      包拯30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就去世了,也没有给保证留下个一儿半女。后来包拯又娶了董氏,为包拯生了个儿子,名为包繶,长大成人后,娶了名门名门之后崔氏,婚后还没留下一儿半女,包繶竟染病身亡。包拯非常伤心,不过事情有了转机,老婆又有喜了。包拯喜出望外,差人尽心照顾夫人,忙完朝堂政务,回到家陪夫人散步。十月怀胎,夫人生了,是个女儿,包拯非常开心,视为掌上明珠。包拯在想,取名非常重要,大儿子的名字是不是不太好,影响了他的命运呢?这次他喊来了他的好友公孙策,求助他说:“当初我父母给我起名包拯,是希望我拯救天下苍生,拯字暗含我的八字。现在我的女儿出生了,请你给她取个名字,要合她的八字,更要体现出造福社会的蕴意来。”

      公孙策掐掐手指,略一沉吟,说道:

      包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