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割,包拯:把牛宰了,贼人自然会来自首

 新用户49961260 2023-10-05 发布于湖北

一个官员,要是能做到被百姓称青天的,那必然是流传千古的,例如包拯。包拯一生中办过无数案子。

几乎没有出过差错,其中有一个“牛舌案”一直是被当成典型例子,甚至被载入史册。其实在现实中,官员接手的案件并不会像影视剧那般错综复杂,更多的是家庭琐事。

而这些小事便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包拯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去调和,可见其能力和耐心。

牛舌案是包拯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棘手案子,除了老农夫牵来一头丢了舌头的耕牛之外,没有任何线索。可能换做其他人,早就随便把人打发了。

刚上任的包拯和贼人的对弈

包拯从小就谈不上天赋异禀,可能还比同龄要迟钝一些,但是他身上有一项非常优秀的特质——细心和努力。

在二十九岁那一年,包拯如愿考中进士。有了朝廷的编制,朝廷自然要给包拯分配岗位,可是包拯却以要在家侍奉长辈拒绝出任。

这一耽搁就是十年之久,直到包拯三十八岁尽完孝道,才到天长县当了个小县令。

天长县是个小地方,每天政务不会很劳繁,着实是个好差事,但是包拯每天都埋头处理案件,不放过任何细节。就算是百姓的家长里短,他也是认真对待的。

不知怎的,乡下的百姓也听说了包拯,特地牵着一头老牛到县衙报案。包拯大大小小的案子处理了不下百件,还是第一次见到带牛上公堂的,他问下面的人是怎么回事。

老农把牛的嘴巴掰开,里面的舌头不翼而飞。

老农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包拯:“大人,你可一定要为我做主啊,这牛就是我的命根子,昨天还好好地,今天就被人割了舌头。”

包拯若有所思,一根牛舌头拿去卖也得不到几个钱,肯定不是图财,但为了保险起见,包拯问:“近来,你们村子里可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农夫回想了一番,摇了摇头。

包拯又问:“那你今天来衙门,有没有别人知道?”农夫天还没亮就进城了,一路上也没遇上人,就连他的牛被人害了都没人发现。

听到这里,包拯满意地笑了,他说:“左右你的牛现在也吃不了草料,总有一天会饿死,不若你今天回去救把牛给杀了,也好换几个钱度日。”

农夫听了,吓得连连说万万使不得,原来北宋时期重视农业,耕牛是必备工具,是有命令禁止屠杀的,已经有不少杀耕牛的人被抓起来了,包拯这不是在害他吗?

眼看农夫万般推脱,包拯只好说,他可以保证农夫不会受罚,还可以找出凶手。

既然凶手割牛舌头不是为了钱,包拯就猜想可能是为了陷害老农夫。如果猜想成立的话,那么老农夫杀了牛,凶手很快就会主动出来报案了。

虽然包拯再三解释,农夫还是不太情愿。一来,这耕牛是他唯一的生产工具,实在是舍不得;二来,包拯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万一到时候包拯矢口否认,老农夫可就遭殃咯。

最后包拯的师爷废了一大顿口水,才勉强说服了老农夫。但是出衙门时,老农夫是一脸苦大仇深。众人都以为是没人理会农夫,他才会有这样的表现。

也是,堂堂一个县令,再怎么样也不会闲到去管人家的牛吧。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包拯的布局,目的就是为农夫找出凶手。那么这个割舌头的人会中计吗?

农夫杀牛,引蛇出洞

尽管万般不舍,农夫还是连夜把牛给宰了。第二天一早就拿到集市上卖,街坊邻居是很了解老农夫为人的。

多年来,老农夫都是一个人生活,日子过的很今年,那头老耕牛既是他从事农业工作的帮手,也是一个陪伴。

要不是万不得已,农夫是绝对不会对耕牛下手的。于是,大家出于怜悯,纷纷跑来卖肉。农夫遵循包拯的嘱咐。

特的跑到人最多的集市上去叫卖,还对每一个顾客说,那是多年的耕牛,吃起来最有嚼劲了。

他是一边割牛肉,一边观察,想要揪出割他牛舌头的罪魁祸首。眼看牛肉都要卖完了,可以的人是一个都没有出现,老农夫不禁怀疑是包拯在欺骗他。

他挑起空空的竹篓,准备再上衙门去找包拯好好问个明白。结果迎面就遇上了人,正不怀好意地盯着自己。

农夫有点不明所以,那人老农夫认识,是他的邻居,前些日子还闹了点矛盾。农夫原本是想直接绕过去的。

结果对面的人突然开口:“老头,你杀了牛去卖,可是犯了罪的。”老农夫忙着上衙门,根本不想管邻居的奚落。

包拯一听到有人来报案,立刻就想到了牛舌案,看来凶手来自首了,来人正是刚刚幸灾乐祸的邻居。

还没等包拯说话,邻居就着急开口:“大人,我要举报,我们村有人杀了耕牛去卖,他还想逃跑呢,你现在赶紧派人去抓他。”

包拯顺着话问:“你这么说可有证据。”那邻居把手上的肉递上去,说:“你看,我还买了二斤。”准备得如此充分,包拯已经确定了凶手就是这个邻居,命人把邻居压起来。

邻居虽然害怕,但是仍然嘴硬。包拯说:“那农夫是因为牛被人给害了,才杀的牛,进入你信誓旦旦,我看你就是那个凶手。”

说话间,邻居就被人绑了起来。方寸大乱之下,邻居说漏了嘴,否认是他割了牛舌头。可是从始至终。

包拯都没有提农户的牛是被人用什么手法给害的,一下子邻居的罪名就被坐实了,只能垂着头等待处罚。

现在还差故事的另一个主角了,老农夫因为腿脚慢,错过了邻居自爆的过程。他来到衙门的时候,邻居已经被人压着跪在地上了,一时之间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直到包拯道明原委,农夫才恍然大悟。

那邻居原本是想直接把农夫的牛给杀了,让人活不下去。但是又害怕被查出来,自己遭殃,所以才割牛舌头,他知道老农夫走投无路只能杀牛,便可以借机把农夫送进监狱。

这恶毒的计划一下子点燃了农夫的怒火,他抡起扁担就要抽邻居。

幸亏衙役眼疾手快阻止了农夫,才没有酿成大错。包拯安慰农夫,邻居犯了罪,法律自然会惩罚他的。那么包拯会怎样如何做这案件的收尾工作呢?

赔付耕牛,小惩大诫

那邻居一改先前的气势,低眉顺眼的对农夫求情,想让他看在多年邻里的份上,让包拯网开一面。

其实邻居和农夫也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左右不过生活上的小摩擦。几天之前,邻居的牛跑到农夫田上,把庄稼踩坏了不杀。农夫一时气急,就骂了几句。

偏偏这话让邻居给听下了,就郁结在心,打算整整老农夫出气。只是后来邻居做的太过分,居然想送农夫去坐牢。

想着自己也曾有错,农夫倒是冷静下来了。他没有给邻居说好话,但是也没有再咄咄逼人了,把处置权交给了包拯。

像这样的邻里纠纷,格外考验一个官员的素质,处置太重了怕引人骂,太轻又怕犯人不改。但是包拯似乎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只见他板起一张黑脸,问邻居:“你可知错。”

邻居也是真的悔过了,赶紧说:“小人以后再也不敢了。”

包拯舒了一口气,说:“念你态度良好,也就不用你坐牢,但是要受点皮肉之苦,长长记性。”

于是,邻居被判赔给农夫一只耕牛,在打二十大板。回去的路上,邻居一路扶着自己的屁股,一边想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人,一边思索着去哪里买头牛还给农夫。

第二天,农夫就收到了牛,开开心心地去耕地了,事情完美的解决了。

在包拯处理过的众多案件中,比牛舌案更难的多了去了,但是包拯唯独对牛舌案印象深刻,也被后人当做典型案例去剖析,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

对于包拯而言,牛舌案是第一件让他名声大噪的案子。要不是包拯出谋划策,老农夫不是累死,就是下狱,所以包拯相当是救了老农夫一命。

从此茶余饭后,老农夫便要夸一夸包拯英明善断,还亲近百姓,这是包拯成为包青天的开始。

而从教育的角度说起,牛舌案不仅是智慧的考验,更要兼顾人情世故。 正所谓法律无情人有情,断案讲究的是手法,审判的却是人心。

牛舌案的破案手法简直天衣无缝,但是更完美的是包拯最后的处理。他的网开一面,不但给农夫挽回了损失,更是对邻居的一种救赎,载入史册是应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