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农的牛被人半夜割了舌头,包拯:回家把牛杀了,凶手自会来自首

 枫馨斋 2020-08-02

说起过去的“青天大老爷”,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自然是包拯,他不但聪明,更是有着一身正气,断案丝毫不畏惧权贵,故而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事实上,包拯的厉害之处,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有所体现。《宋史》里就记录了包拯在当官初期遇到的一件趣事。

1027年,28岁的包拯考中进士,然而因父母健在未敢远离,一直到双亲去世且守孝三年之后,才进京听候调遣。包拯接受朝廷旨意,在安徽的天长县出任知县。包拯在任职期间,恪尽职守、秉公办事,百姓无不称赞他。

一日早堂,一位农民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对包拯哭诉道:原来农民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家的牛无精打采,口带鲜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经过检查才发现,自己家牛的舌头不知何时被人割掉了。

牲畜吃不了草料,自然只有死路一条,这可急坏了农民,耕地耕种,全部指望着这一头牛来干,如今它倒下了,全家该如何是好?
包拯思考了片刻,突然灵机一动,他告诉农民,你回去,悄悄地将牛杀了,把它卖掉,凶手自然会过来投案。农民并不知道包大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凶手怎么可能自投罗网呢?然而眼下也没有别的法子,把牛杀了卖肉,确实能够挽回一些损失。回到家的他,只好依照包拯嘱咐行事。
没过几时,又有一个人来到了县衙,上告包拯,要揭发邻居私杀耕牛的事情,而他告发的对象,正是那个杀牛的农夫。

此时的包拯,怒目圆睁,拿着惊堂木大拍一下:“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快将你割牛舌的罪行速速交代!”这个人吓得目瞪口呆,只好交待了自己犯下案子的事实。
原来割牛舌的此人,是农夫的邻居,平日因地契的问题与农夫发生口角,故而一门心思想要报复,随即便想出这条毒计。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耕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工具,因此政府也会下令进行保护,比如汉朝廷就表示,只能屠宰超过规定年纪的耕牛;唐玄宗也发布过《禁屠杀马牛驴诏》,打击杀牛取肉的行为;来到宋朝以后,因为中原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这个优秀的牧场,故而耕牛的资源更加紧张。


因此北宋的《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而就算要杀那些年老无力的耕牛,也必须到官府进行报备。
因此邻居便打算,利用衙门来借刀杀人,他先在半夜,将牛舌头割掉,让料定牛活不长的农夫只能卖肉止损,自己再趁机状告官府,栽赃他一个私杀公牛治罪,只是罪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小算盘早已被包拯看出,“割牛案”最终水落石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