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农民的牛夜里被割了舌头,报官后包拯说:想抓凶手,先杀牛

 昵称413468 2019-08-15

包拯素有“包青天”的美誉,因为他廉洁公正、铁面无私、断案如神,敢于为百姓伸冤,在史书上和民间,对他的评价都很高。而包拯身上也有不少断案的故事,他的一生,无论是做地方上的小小知县,还是做开封府的长官,都坚持自己的一套原则。

公元999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的包拯,其实也是个才子。从小,他的脑筋就转得特别快,读书时从来不死记硬背,而是融会贯通、理解大义。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年仅28岁的包拯就考中了进士,对比古代不少人熬白了头发也考不上的情况,包拯已经算年轻有成。

包拯祖上不是什么显贵的世家,他的高祖、曾祖、祖父,都没有当过官。只有他的父亲包令仪,生前做了一个虞部员外郎,也不显赫。不过这样一来,包拯也算是出身官家了,父亲重视对他的教育,包拯不仅读书上进,而且侍奉父母十分尽孝。

所以,当包拯第一次考中进士,被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一职后,因为父母老了,非常思念儿子,包拯就直接辞了官回家,赡养父母。直到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送了终、守了孝,这才重新入朝。这一次,他被派到了安徽的天长县做知县。

包拯风尘仆仆,赶赴任上。到了当地,包拯就发布了公告,称无论大事小事,若有冤屈,皆可诉至衙门。没几天,县里有一个养牛的农民,他的牛在夜里被人割了舌头,等他发现不对时,那人早已逃之夭夭。

农民十分气愤,直接报官,告到了包拯面前。包拯听他说完事情的经过,心思一动,便劝农民说,如果想抓住凶手的话,你就把牛杀了吧。农民大惊失色,因为在宋朝,耕牛是非常宝贵的生产工具,统治者是明令禁止杀害耕牛的,谁要是杀了,等于犯法。

但包拯把农民拉到后堂去,悄悄告诉了他自己的计谋,又说无论出了什么事,自己担责,农民这才放心地回去了。回去后,他果然杀了自家的牛,将牛肉用板车装好,拉到集市上叫卖。而包拯坐在衙门里,静等凶手上钩。

果然,不出一个时辰,就有另一个农民跑到衙门里来告状,称集市上有人叫卖耕牛肉,违背大宋律法,请大人决断。没想到包拯却大喝一声:“来人,将这个告状的给我抓住下狱!”农民大呼冤枉,包拯却说:“你因私怨蓄意割人牛舌在先,恶人先告状在后,断断容你不得!”

原来,这个农民一直悄悄尾随在那人身后,见他杀牛卖肉,一脸得意,急匆匆来告状,不料这一切,早就被包拯派出去的人看在眼里,回来报告了包拯。包拯当堂宣判了案件,这个农民无话可说,只得认罪,承认自己挟私怨报复。包拯断案如神的名头,从此在当地传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