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奎林说 2022-07-27 发布于甘肃


真需求,伪需求

我的甘肃老乡铁人王进喜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赵本上在小品《相亲》里说: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我发现,现在是这样:有需求要上,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上。
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其中所含的好大喜功、形式主义、表现主义、政绩工程等等一看就知。相声小品经常会拿这个作为一种不好的社会现象去讽刺、去警醒世人。
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上,这个包含的内容就更多了,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的容易看出来,有的不容易看出来。当然各有各的目的了,这其中道道很多。
搞政绩,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老百姓需要这个需要那个,学生们需要这个需要那个...什么?没有需求,哪能没有需求嘛,好好去看看,明天给我报上来。
混项目,拼论文。追热词,跟热风,想造还有造不出来的?搞个调查问卷,题目和选项都暗暗指向我们想要写在报告和论文里的结论不就行了吗,这个需求还造不出来吗。什么?没人愿意填?找人啊,问卷星这么方便,又不是纸质打印年代了。QQ群、微信群、论坛、贴吧,同学,组里的人,样本少不了;当然,最后还得配以各种某某分析法、整一大堆公式和图表、再弄个用烂了的“矩阵”“融合”、用SPSS输出一些永远没人看的高大上的图。一通操作猛如虎,造好了~
这样找下去,各行各业都跑不了。多少一拍脑袋、认为他人需要的需求被制造出来,被实施,最后不了了之。
这个在商业里面就更常见了,需求意味着收益嘛。你没需求我怎么赚钱,怎么活下去。真需求伪需求混在一起,也就难以分辨了,造需求也就成了“需求”了。
挖掘“潜在需求”倒不是造需求。客户的需求分两种,“显著需求”和“潜在需求”。“显著需求”,是指客户本身早就对产品的必要性有所了解,这时,只需要销售员简单地说明就足够了。而“潜在需求”指的是客户本身没有发觉产品的必要性。就需要帮客户找出来,这是好事,双赢。
一位老太太去楼下商店买东西。老太太:“有李子吗?”销售员:“有,您看看。”老太太:“这李子怎么样?”销售员:“我们的李子又大又甜,特别好吃。”老太太:“有酸的吗?”销售员:“……”。老太太转身走了。你不问问她为啥要酸李子吗。
要命的是,没有需求、也没有潜在需求,还是有人在为你包办和创造。自以为了解某个行业,梳理了你的业务,构建了业务逻辑,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召集人员设计、开发,然后推给你,极力说服你,你们应该这样,好像他是在甲方从业了几十年的样子。听过最搞的事是这样的,一个国外公司,搞了个牛逼的行业软件,卖到了别国,但软件在一些部分明显不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你联系他们,他们也很重视,还有可能派来几个人员包括高层,来解决问题吗,那太好了。不是,他们是来说服你,他的东西是对的,你要跟着他走。
最不容易发现的是这种情况,他工作认认真真,也在思考,为本公司本单位考虑这考虑那,这也看看那也看看。看看这个挺好,看看那个也挺好,于是乎,在自己心里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蓝图、一个热火朝天的应用场景,想构建一个生态圈出来,可是他很可能自始至终没有调研过这个项目上下游用户的应用需求。做到最后,很可能是:你给我做的根本是给我在制造麻烦或者我根本不需要用这个啊。
乙方造需求,甲方伪需求,各种需求...需求需求,这个词在产品经理这类的书里面都写烂了。但遇到实际情况,还是很难处理的一件事。
这里介绍几类常见的伪需求判断因素。
脱离了真实场景的需求,很多拍脑袋、头脑风暴想出来的需求就是属于这一类,大家在办公室的场景下和实际用户在第一线使用时候的场景是不同的,脑海里的想法更不可能一样。脱离了业务场景,往往是对实际情况不明确,就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相差甚远。脱离了业务场景是资源浪费,脱离了大背景无疑会把产品送上绝路。
并非目标用户的情况,脱离了用户群体的需求,常见有这么三类:把自己的需求当成用户的需求;不是我们的用户;过于小众的用户群体。很多提需求的人其实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或许提需求的人自己认为是,所以提出来的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在B端的产品中,有时候非目标用户提出来的需求会更受重视,可能他们才是直接付费者。还有部分用户,可能确实有需求,需求也合理,但是这部分人极少,所以不考虑。
脱离了核心任务的需求常见这么几类:用户并不想完成任何任务;需求偏离了核心任务;和核心任务流程相悖。有些用户并不会在产品上完成任何一个任务,但是如果你让他提需求或改进意见,他却可以头头是道的跟你说出个子丑寅卯。许多人想把产品做的大而全,这恐怕是最常见的和核心任务偏离了。
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户没有这样的诉求或者是说用户并没有遇到任何的问题,也不需要你提供任何的解决方案,但是依旧有许多的产品人像是叠积木一样,不断在产品上累加新功能。一是因为别人有这个功能,所以我也要有,似乎这样能够在介绍产品的时候显示产品的“强大”。用户其实并不关注你有多少功能,更不可能所有的任务都在一个产品上处理,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二是不开发点新功能模块,就感觉我没做什么工作,或展现不出我的水平。
用户的描述≠真实需求,其实这一类可能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需求,但是有些人却对这一类“需求”格外执着,有一些会乐此不疲地做着这些没有意义的工作,还有一些产品会认为这些提需求的用户都是奇葩。用户说出来的话其实往往是和这四个要素脱离开的,单纯的把客户的话带回来,往往是最简单省事的办法。不合格的需求分析看什么都是奇葩需求,高级的需求往往能透过表面,了解其中原委。
用户的描述经常会出现这么几个现象:如果跑到用户面前去问用户想要什么,用户会告诉你“我想要这个地方加个按钮,实现……”、“我想让系统进入的时候默认展示个人信息”、“我想让点击提交按钮的时候,出来一个选择框,用来选择……”。大部分用户告诉你的并不是需求,而是说出了一个他以为的解决方案。
冲突的需求常见这么几类:用户有时候会提出两个完全冲突的需求,不过用户有可能自己并不会发现,当然也有更多冲突的需求是不同用户提出来的。不管怎么样,当两个冲突的需求出来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个,也就注定把另外一个需求视为“伪需求”了。也有些冲突的需求,产品经理为了把他们全部解决,最终把产品做成了大而全。
识别伪需求的最直接方式——问几个问题:
1、场景、用户、要执行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真实?一线,到一线去。
2、是否有足够的数量基数?几个人十几个人那就是胡闹,哪是需求。
3、是否要用产品帮用户解决这个问题?有它没有它是不是都一样。
4、是否会影响其他需求?拆卸法来判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