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在三伏,冬病夏治

 北冥有鱼或曰鲲 2022-07-27 发布于广东

关于三伏的伏,是指什么,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指伏邪(暑邪)。有人说指天气热,宜伏而不动。还有人说伏是指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于地下的意思。无论怎样,三伏天都是指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又大的日子,在小暑和处暑之间。一般是每年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古人根据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样的顺序配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命名农历日,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就叫庚日。从夏至第三个庚日开始,10天为初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为期也是10天,中间10天或20天,为中伏。中伏到底是10天还是20天,每年不一样。总之,初伏至末伏,就是三伏天,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也就是长夏。
                2020年三伏天
初伏2020年7月16日(庚申日)至2020年7月25日(己巳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庚午日)至2020年8月14日(己丑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庚寅日)至2020年8月24日(己亥日)

      所谓“春夏养阳”、“冬病夏治”,指的主要是在三伏天这个时候补充阳气、治疗冬天时容易犯的毛病,例如各种虚寒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腹泻等。

俗话说“热有三伏”,三伏天首先应避暑,三伏天暑湿为患,宜适量进食消暑、祛湿之品,如冬瓜、绿豆、海带等。另一方面,要慎饮食,避寒凉,“形寒饮冷则伤肺”,所以空调温度不能太冷(26℃左右,与室外温差不宜过大,2-3℃左右为宜),饮食不能过于寒凉(冰饮料、雪糕、冰棍等不宜过量),以保护阳气。保健方面,身体虚弱、体寒者,可到当地医院、诊所,行天灸穴位敷贴等,天灸治疗主要是通过运用白芥子等温热性质的中药,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从而治疗诸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腹泻、腰膝疼痛等疾病,达到温补阳气的效果。
天灸注意:
1、发热表证、实热证、阴虚火旺、孕产妇、小于两岁者,不宜天灸;
2、月经期虽影响不大,如非寒性体质,也尽量不天灸;
3、灸敷贴刺激性较大,不宜贴太久,成人1-2小时(能耐受的可以4-6小时),小孩10-20分钟,以个体化治疗为主,否则易出现皮肤各种不良反应;
4、天灸治疗后不宜立即洗澡,也不要洗冷水澡。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明显不适,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