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绍琴内科学(六)感冒(六)

 顺势而为frfi8r 2022-07-27 发布于河南

二、风热感冒

(二)素有蕴热,复受风邪

主症:发热较重,微恶风寒,头痛汗出,咳嗽,咽红微痛,目略红,心烦懊憹,舌微红,苔白腻,脉浮滑数。

病机分析:本证乃素有痰热,又感受风热时邪所致。风热在表,则见寒热头痛;因系风热为患,故热重寒轻;风性开泄,腠理疏松则汗出;风热上扰则咽红目赤;肺气上逆则咳嗽;心烦懊,为热邪内郁,不得宣泄使然;脉浮滑数说明内外俱热。

治法:辛凉散邪,疏泄表里。

方药:《通俗伤寒论》葱豉桔梗汤加减:葱白6~9克  苦桔梗6克  炒山栀6克  淡豆豉10克  薄荷1~2克(后下)  连翘6~10克  竹叶3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方药分析:方中薄荷辛凉宣透,疏散风热;葱白辛而微温,配入大队清凉药中,主要取其辛散通阳之力,以祛除在卫之风热;连翘苦寒,质地轻清上浮,既能解除肌表之风热,又能清泄心经之郁火;炒山栀苦寒,能升能降,既能宣散郁热,又能降泻心火;淡豆豉宣阳解表,配栀子为栀豉汤,是治疗心烦懊的要药;竹叶清心火而除烦热,以助栀、豉之力;桔梗善宣肺气,既能化痰止咳,又可助疏散风热之功;甘草清热解毒,配桔梗为甘桔汤,长于解毒利咽,是治疗咽痛音哑的良药。诸药合用,使表邪去,内热清,咳止热退烦除,配伍精当,法度严谨,颇堪效法。

加减法:若素体阴虚内热者,加玉竹10克、白薇10克。

(三)风热外袭,邪火内炽

主症:发热口干,微恶风邪,头胀,时有微汗或汗出不彻,咳嗽气呛,咽干且痛,溲黄便秘,甚或衄血,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浮数,或浮滑数,或滑细弦数。

病机分析:本证之内热较上证更加炽盛。发热恶风是风热在表;郁热化火,上冲肺金,气逆于上则咳嗽气呛;损伤血络则衄血;火热内郁,不得外散,熏灼于上则口干、咽痛、头胀,攻窜于下则溲黄便秘。

治法:辛凉清化,苦甘泄热。

方药:薄荷3克(后下)  前胡6克  大青叶12克  板蓝根12克  银花15克  连翘15克  鲜茅根30克  鲜芦根30克  山栀6克  黄芩10克

方药分析:薄荷辛凉,疏散风热;前胡苦、辛、微寒,宣散风热,化痰止咳;黄芩清泻肺热以保治节;山栀子宣泻三焦之火;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鲜芦根清热生津止渴,鲜茅根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加减法:
(1)头痛甚者,可加桑叶10克、菊花10克、晚蚕砂10克(布包)。
(2)咳嗽较重者,加杏仁10克、桔梗6克、白前6克。
(3)若见高热、头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之重证者,可加生石膏15克、知母10克、天花粉10克,使热退津回。
(4)兼见衄血者,可加生地10克、丹皮10克、茅根10克。

(四)外感风热时疫

主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甚则咽喉糜烂,或生白膜,舌质红,脉浮滑数。

病机分析:春冬天气暴暖,多致风热疫气为患。邪伤肌表则发热恶寒;邪入肺卫,聚于咽喉,则疼痛溃烂。

治法:辛凉清解以宣肺卫,苦寒泄热而利其咽。

方药:桑叶6克 薄荷3克(后下) 川贝10克 桔梗6克 生甘草6克 银花10克 锦灯笼10克 外吹锡类散,每日4次。

方药分析:桑叶、薄荷疏散风热;川贝、苦桔梗、生甘草开宣肺气,解毒利咽;银花、锦灯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锡类散清热利咽解毒,去腐生新。

加减法:
(1)若头痛重而微恶风寒者,可加牛蒡子6克、蝉衣6克,以加强疏风宣卫之力。
(2)若咽痛、发热重者,可加蒲公英1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0克。
(3)若风热感冒日久不解,热势转盛,内传心包,深入营血,可参考风温、春温等病辨证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