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87年,历史上的今天 | “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逝世

 布狄厄布狄厄 2022-07-28 发布于安徽


。。。。1一月

编辑

1687年 - 搜狗百科

1687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日本灵元天皇贞享四年,东山天皇贞享四年,中国农历丁卯年。 1月,陈清觉入住成都青羊宫,得官员赵良壁支持,为建二仙庵,开堂接...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2-6-14

1月,陈清觉入住成都青羊宫,得官员赵良壁支持,为建二仙庵,开堂接众,被康熙封为“碧洞真人”,因号其支派为“碧洞宗”。碧洞宗的传播,以青城山和二仙庵为中心,川西、川北、川南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传人。

由清朝首任花县知县王永名主持评选确认的盘古烟霞、西山瀑布、百丈晴峦、双峰朝旭、横潭夜月、乌石幽奇、环秀松风、巴江烟雨等“花县八景”在花县历史上脍炙人口。

著名的英国大海盗爱德华.戴维斯奉英国女王的命令,驾驶着“孤独者幸福”号三帆巡洋舰,前往南太平洋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
2月22日,威廉·菲普斯抵达锡利群岛,在克服天气和设备的种种困难后,“努埃斯特拉”号货舱中数不胜数的金条、银条重见天日。从“努埃斯特拉”号打捞出来的珍宝总共重达34吨,后来经估价价值30万英镑,相当于当时英国最富有的人的年收入总和。

3月,第司·桑结嘉措以夏鲁、哲蚌、色拉、大昭寺、穷结等以往版《丹珠尔》为蓝本,增加上述版本内未收入经籍的780门类,汇编出《丹珠尔》225函,世称第司手写《丹珠尔》,藏于布达拉宫内。

4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碑刻一幢,故名“康熙御碑亭”。康熙御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高浮雕神龙祥云,镌刻精美细致,形象生动饱满。上篆书“御制孟子庙碑”六字。

5月,威尼斯军队进犯雅典,包围了阿克波里斯山丘,土耳其军固守于此,竟利用巴特农神殿作火药库。其结局可想而知:在威尼斯军队强烈的炮火中,这座耸立了两千多年、已成为希腊文明象征的巴特农神殿轰然倒塌,美丽的雅典娜女神被无情毁灭。

7月5日,人类第一次把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这一天艾萨克·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

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颂赐宋儒朱熹,匾额悬挂于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故后人称武夷山为“三朝理学驻足之薮”。

8月,牛顿在他的煌煌巨著《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人类心灵上最令人惊叹的单一成就”。

威尼斯军队炮击古城堡,神庙顶端和殿墙被炸塌。

8月13日,帕提农神庙在战争中被毁坏,大量雕塑被焚毁或搬走,后来又遭到英国人的掠夺,使得其中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流落到了英国,《命运三女神》就是其中保存较好的著名作品之一。

8月19日,沙俄政府派遣使者与清朝政府谈判,清廷令萨布素率兵于瑷珲等隘口要道加紧巡逻、守备,修整待命。

9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6位传教士千里迢迢来到紫禁城,为康熙带来了30箱科学仪器和书籍。这批“奇技淫巧”的见面礼让康熙欣喜不已,中法文化间的交流由此拉开序幕。

9月2日,泉州人苏参加首次台湾科举,并考中举人。成为台湾中举第一人。

土耳其人在同威尼斯人争夺雅典卫城的战争中无知地拆毁了希腊胜利女神庙这座建筑。

10月,雅各布在《教师学报》上发表数学论文《用两相互垂直的直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四等分的方法》,同年成为巴塞尔大学的数学教授。

11月28日黑龙江官员把由盛京、吉林等地转运至黑龙江抗俄前线军需粮谷滥给无用之人。清廷令兵部尚书鄂多尔,必须对黑龙江官员严加管束,尽心竭力,多贮粮食。惟有多贮粮食,才能永戍黑龙江,俄军才无法进犯黑龙江地区。

爱德华·劳埃德在伦敦街头开了第一家咖啡店,这家咖啡店很快成为与航海打交道的人们聚集的地方,后来又成为从事保险业的人们聚集的地方。

6月14日,清代画家黄慎出生。(1772年逝世)

清康熙庚子科武举张仕敬出生。(1760年逝世),

诗人杜浚逝世。(1611年出生)

10月17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最后一任长官揆一逝世。(1615年出生)

12月25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庄文皇后逝世。(1613年3月28日出生)


康乾盛世
是假象,一名欧洲人道破天机

2018年8月21日-康乾盛世的时候,推举出来了闭关锁国政策,全国上下只在广州设立了一个通商口岸,清政府设立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原因就是当时清政府还在坚持自己的以农为...
百家号 - https://baijiahao.baidu.com/...- 2018-8-21

揭秘“康乾盛世历史真相 真的是“康乾盛世”吗-趣历史网

[ 图文 ] 2016年6月27日- 康乾时期不足还表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军事实力不强、文化事业停滞不前,政治制度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尽管对康乾盛世褒贬不...
www.qulishi.com/n...- 2016-6-27

康乾盛世的出现,离不开这位中国科学家

原创 六口缸 六口缸 2022-03-24 17:56



图片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有人认为其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巅峰,也有人从横向比较西方各国,认为这是中国近代衰弱的开始。


图片

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康乾盛世社会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人口更是达到了空前的三亿,无疑是小农经济时代,所能达到的一个高度了,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康乾盛世的出现,与康熙废除人头税,提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加上雍正实行的“摊丁入亩”等等政策密切相关。其刺激了人口增长,增加了社会的劳动力。


但是如果没有社会经济为基础,也很难养活那么多的人口。而这就需要农业技术的进步。


其实早在明末时期,中国的农业发展发生了一次飞越,从而为康乾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世界农作物出现了一次大交换。原产于美洲的番薯、玉米、辣椒等,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明末进入了中国。


图片

徐光启不仅是天文学家、数学家还是农学先驱


此时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发现了番薯这种作物易于栽种,产量较高,可以解决灾荒的问题。


因为父守孝,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的工作被迫中断,留下了千古遗憾。


不过万事互相效力,徐光启在丁忧的三年中,深入乡村,考察农业发展,并写下了《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等农业著作。而这却在日后,推动了中国农业技术的进步。


其中《甘薯疏》很快得到推广,番薯在中国不少地方得到了种植。尽管其种植面积在清朝时并不高(大概5%),但却有效地让百姓遇到灾荒时,能够获得维持生命的食物,避免了人口大量死亡,从而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打下了基础。


图片

清朝人口暴增的原因,有人说是番薯的大面积推广


因此也有人将康乾盛世称为“番薯盛世”。


尽管这种说法存在夸大,但也说明了部分事实。由此可见,徐光启等人对新作物的推广,是中国人口增长的重要保证。


徐光启十分重视“富国必以本业”,认为国家的发展需要以农业为基础。他在中国重农思想的基础上,强调农业技术的更新,尤其重视水利建设。


“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水利莫急于西北,以其久废也;西北莫先于京东,以其事易兴而近于郊畿也。”


由于是教会柱石的地位,徐光启能够长期与耶稣会士接触,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科学知识。


图片

《泰西水法》是一部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促进了中国农业水利的进步


1612年,徐光启与熊三拔翻译的《泰西水法》出版,这是一部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促进了中国农业水利的进步。


徐光启在长期研究农业科技的基础上,编撰了《农政全书》一书,本书共60卷,内容宏大,共有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12目。


图片

《农政全书》书影


全书考证、总结了前代有关农业的文献,又加上徐光启与耶稣会士在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译述。这是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最好总结,更加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著作的集大成者。


正是《农政全书》的出版,提高了中国农业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康乾盛世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因此我们在肯定康乾盛世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康熙、雍正等帝王的作为,也要看到徐光启等科学家的巨大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农业技术的进步,康乾盛世是不可能达到小农经济发展的高峰的。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福音时报 本文作者 鼓浪隐士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新人文之光
  •  
北国风光zrh
  •  
靠谱汇

牛顿时代

原创 李磊 野草闲花满地 2021-06-01 09:37
图片
牛顿出生地,伍尔斯索普,英国林肯郡

从结果看来,牛顿时代是一个聪明才智之士最为意气风发的时代。只要努力,就极有可能获得对当下和后世都有价值的成就。按现在的话说,那时基本没有内卷。

那时,以霍布斯、笛卡尔、帕斯卡、波义尔、斯宾诺莎、马勒伯朗士、牛顿、莱布尼兹为代表的一大帮人几乎一下子都冒了出来(前后相距约半个世纪)。这帮人有些什么特点?

图片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牛顿宿舍前面草坪上的“牛顿苹果树”,据说与果实砸中牛顿的那棵树有直接血缘关系

首先,这帮人跟他们的前辈不同。作为科学史常识,众所周知,哥白尼、塞尔维特、维萨留斯、伽利略、开普勒、哈维这批人是近代第一批科学家,正是他们的成就在一个短时间段密集涌现,才让后人将那段时间追认为科学的曙光期,即近代科学的创立期。那批人虽然一个个都是历史上坐标式的大科学家,却不是人们后来熟悉的那种头顶光环、万众敬仰、名利双收的科学家。那批人都是冒着上火刑架的危险搞科研的。他们不是所处时代的宠儿,而是反叛者和革命者。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批科学家不为名不为利还冒着生命危险去搞科研?大而化之地说,可以把原因归结为那些人精神上的一种“准信仰”。那些科学家(伽利略最明显)在思想上基本就是属于柏拉图主义者,他们对上帝是否存在、人应该如何对待上帝,似乎不怎么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宇宙的秩序,至于那秩序是不是上帝创造的,对他们好像也不是有效问题。中世纪基督教内部的分歧,导致理解上存在着两个上帝:一个是绝对理性的上帝,一个是绝对意志的上帝。思想上本就属于古希腊理性哲学传统而不属于基督教传统的早期民间(教会之外)科学家,只愿意信那个绝对理性的上帝。而且在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启发下,在哥白尼的直接推动下,使这条认识路径得到清晰的进化:宇宙为什么美(清晰简洁),因为上帝把数学放入了宇宙,上帝的全能体现在他所创之世完美和谐,而所谓完美和谐就是数学。这就是他们的准信仰。这帮科学家超越柏拉图之处在于,他们找到了言说世界的语言:实验语言,即后来被爱因斯坦视为科学本质的“可观测量”。数学的公理化体系加实验语言,得出了简洁的动力学决定论方程,通过方程可以精确预知系统的未来状态。尽管所谓未来状态只不过是几何属性(位置、形状的变化)而已,因为所谓实验语言就是几何学语言,别无其它。但毕竟存在及其运动的必然性从未如此清晰地呈现过,现在一点点呈现出来了。这样一来,宇宙就像是上帝设置的精美迷局,而上帝给予人智慧去破解它,每一步破解的结果都显示出简明、必然之美——这太令人激动,太令高智商的人爱不释手了。从近代早期科学家们的那股狂热劲看,他们似乎也从另外那个上帝(绝对意志)那里获得了启示:上帝也给了人意志,人的意志必然也是合理的存在。于是他们顺着自己的意志,不顾一切投身于那个迷人的迷局。

图片
电脑桌面壁纸

对于理性的上帝,一开始教会也不怎么反对。能通过世俗的语言和论辩方式传教,也未尝不可。尽管这种神学方案一开始就存在着逻辑困境:如果上帝就是理性,那不就只要理性就够了,上帝就不需要了。或者说,如果理性能行使神学的功能,那么神学就可以归并到哲学而没有单独存在(更不要说至高无上地存在)的理由了。但是,一开始教会的确没怎么在乎。唯名论者看出了这个危险,但似乎也没有预料到这个危险有多大,他们嚷嚷一阵之后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了。哥白尼的新天球体系出来后,主教们才发现事情不对了。这帮科学家太厉害了,他们居然用公理体系和观察语言表明,一切规律都是自然律,一切法则都是自然法,宇宙如此是宇宙自己如此,上帝在逻辑上不需要,实际上无证据。这还了得!主教们也是绝对的聪明才智之士,他们读懂了新科学,因此才深知它的危害。新科学实在太简洁明晰了,这种属性使之过于容易迅速发展成精神上的洪水猛兽。这种科学一点不像亚里士多德学说那样容易摆弄和利用。主教们进一步还读懂了,或者说他们认为,那种新科学不是发现世界的真相,而是发明了一种说法,易于理解而且有用,并置上帝与道德于不顾。而对主教们来说,上帝与道德,才是世界的真相(尽管当时教会已经相当腐败)。

马尔克斯在小说《爱情和其他魔鬼》中让一个十七世纪的主教说:“我们可以装作不知(地球在转动)……除了信仰,伽利略缺少的是心。”看到文科生马尔克斯对涉及科学史的历史细节掌握得如此准确,我感觉非常有趣。

就这样,第一代科学家成了教会眼中的异端,成了后人眼中的英雄。

图片
《伽利略面对宗教裁判所》,作者:Cristiano Banti's,1857

我们开篇提起的那批第二代科学家,与他们之后的第三代也不同。后来,科学果然不可阻挡地迅速发展了,而且被新时代确认为是新的福音而非洪水猛兽。很快,科学成了资本的垄断手段,继而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成分,可以说一切应验了主教们当年的担心。科学成了受人敬仰的社会事业,科学家成了资本和政府的雇员或合作者。这个事情大家正处于其中,就不用多说了。

现在来说那个辉煌的第二代,他们的特点和辉煌之处究竟何在?

第一,那批人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天子骄子。中世纪教会的自我崩溃和宗教改革,大幅度瓦解了教会的世俗权力,思想自由迅速放开。世俗大学兴起,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不说占了统治地位,起码也是诸多思潮中比较吸引人和有前途的一股。而这批人中的佼佼者很多正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拨世俗大学的平民教授。他们的思想活动和研究工作极大地受益于新时代,又承前启后地将时代向前大幅推进。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界已经肯定,这是一个全新的、值得注意的新格局。欧洲的贵族世袭制,使社会阶层十分固化,平民子弟进入上层社会只有两条途径,一是经过神学院教育,通过努力成为高级神职人员;二是在战争中通过积累军功成为高级军官。这两条途径实际上也非常狭窄。学界认为,十七世纪,科学的地位已经明显提升,大科学家也可以跻身上流社会。牛顿的卢卡斯讲座教授、皇家学会会员、会长、铸币厂监督、厂长、爵士之路是典型代表。上文列举的那帮人中不少是著名教授甚至是君主的教师。投身科学研究实际上成了欧洲历史上第三条平民跨入上层的道路。

图片
牛顿大学时期的朋友,后来帮牛顿谋得铸币厂监督职位的财政大臣查尔斯·蒙塔古

第二,那批人是一个科学共同体。一种新兴的文化潮流的形成,必然是一群足够有影响力的志同道合之士一起奋斗的结果。这里所谓的共同体,不是信仰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严格说是方法论共同体,更严格说是一个语言共同体。经过哥白尼到伽利略那个第一代科学共同体的铺垫。科学作为人类学术事业的方向已经逐渐明晰起来。即,关于本体论研究,本体是什么、世界是否有一个本源之类的大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些大问题从来没有被讲清楚过。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讲清楚。讲清楚的方法也已由前人展示了——先把讲不清的问题去掉。比如,即使你要保留几个概念实体吧,也得遵守条件,要么是公理体系里的有效概念,要么是可以还原为经验的概念,最好是两者兼备。两点都不占,一定讲不清。按这种标准,本体论问题只剩因果律问题值得探讨,而因果律中只有机械因果律符合那两个条件。我们事后看,事情很明白,与其说那帮人发现了世界真相,不如说他们寻找到的语言体系只允许这样谈论世界。这种谈论方式之所以被一代智力领袖集体认可,不是因为正确而是因为有效。这个有效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它得建立在共同体一致承认的清晰方法之上。牛顿和弗拉姆斯蒂德、哈雷聊彗星轨道,和格雷戈里聊反射式望远镜,和胡克聊引力,和柯林斯、沃利斯、莱布尼兹聊微积分,大家都听得明白。尽管牛顿和上述诸位中的几个后来成了私交上的死敌,但他们仍然是一个共同体。胡克和莱布尼兹也正是因为从共同的方法体系出发知道牛顿是对的,才跟他争夺发现优先权。这些人集体努力的结果很可观,最终机械论哲学被公理化、定量化了,这种新的自然哲学(我们现在叫它动力学)非常有用。那一代科学家大多认为自己是在搞一种新哲学,没有太多迹象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的学术已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应该叫作科学。但这一点不重要,只是个名称问题。关键是,可精密观测和可精密推理,是老哲学的短板,也就成了新哲学具有压倒优势的亮点。

图片
运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哈雷彗星轨道,开启了天体力学

第三,那批人成了后来时代的先驱。先驱这个东西,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价值无法呈现;太晚,就很难被认为是先驱。欧洲在接下来的进程中,进入垄断资本和工业革命时代。聪明而有干劲的人,一边倒地被吸引到精密机械、蒸汽机、煤炭、金属冶炼等令世界日新月异的新事业中去了。这些人当然清楚,他们的事业的核心是科学研究。笛卡尔、波义尔、牛顿他们,还明确地知道他们描绘的世界不是整个世界,只是他们已经找到的方法可以对付的那一部分世界,所以他们对被后人弃之如敝履的某些“玄学”(比如炼金术)还保持着极大的重视。后人完全不管这些,直接把动力学世界当成世界本身。同时把牛顿那样的前辈塑造成无情的理性的王者。即使现在大家都知道牛顿还是甚至主要是炼金术士和异端神学家也无济于事,因为看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方式没有变。那方式是牛顿为主创造的,牛顿就是工业社会的神。

现在来说说牛顿为什么成为那批人中最伟大而且是迄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这种历史地位是怎么确立的。

图片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29版)插图,作者:A. Motte

我们来从前面提到的牛顿、胡克之争这桩著名科学史公案说起。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写完后,他将手稿提交给皇家学会审阅。参加审阅的胡克认为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是他先想到并告诉牛顿的,他到处诉说牛顿剽窃了他的成果,又没有在书的前言中予以充分说明。胡克的诉说传到牛顿耳中,牛顿一不做二不休,在正式出版前删除了书中原本提到胡克的所有文字。这个事情,你的确可以认为牛顿这个伟大科学家的人品有不妥之处,脾气也太坏。但我现在要说的是,把胡克的名字全部删掉是可以的。当然我并不是要贬低胡克,胡克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我要说的是,什么是科学,科学成就的大小是怎么衡量的。

动力学的建立,是靠现在的所谓建模方法。凭以往的理论和现有的经验,通过直觉归纳,选取可观测变量,并猜测变量间关系。比如当初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他凭直觉归纳,认为下落距离只跟时间这个变量有关,又由于是越落越快,那就不是线性关系,假定导致越落越快的原因是恒定的,那么就是平方关系。自由落体定律就是这么想出来的。同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也是这么想出来的。关键是,这一点并不难。可能那个时代的很多科学家都知道这种设想,大家也已经谈论很久,究竟是谁最先提出,既不可考,也不重要。为什么不重要?因为科学和老哲学的根本分界线就是你不能只是设想,你得拿出数学证明。或者说,拿出来,就是伟大的科学发现;拿不出来,只是一个别人也能想到的设想。

图片
牛顿手稿

牛顿自称,他二十三岁就产生了那个设想。事实是,他直到四十五岁才完成证明。断断续续搞了二十几年。等牛顿把成果拿出来,我们发现,这个任务是胡克完成不了的。胡克应该也没有试图去完成,因为太难了。牛顿的手稿被公布后,大家都看到了,那二十几年牛顿还真没闲着,研究过程的确很艰难。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我们怎么谈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距离是个几何学概念,指的是两点间的最短路程。可是“点”这个东西在代数上是零,不可相加。既然距离是关于两个点的一种关系,而现在你是两个球,每个球上面都有无穷多个点,而这个无穷多,是又一个无法计算的东西。你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样一个在模糊语言中似乎没有问题的说法,在科学语言里是完全不成立的。牛顿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证明地球和月球两个球之间的动力学关系,等效于两者的质量集中在质心的两点间关系。这个数学问题是当时的代数和几何无法解决的(零和无穷不是代数量)。微积分的革命性在于,它通过定义“无穷小量”,使之在几何上等于点,而在代数上是一个可以相加的微小量,然后需要构造一整套关于无穷小量的加法,一种较之于代数是更高阶的加法。这套东西就是微积分。微积分思想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它使科学的基本语言(几何学)克服了自己的死角——不能处理零和无穷。牛顿因为发明了微积分,被公认为古今三大数学家之一(另外两位是阿基米德和高斯)。你看看,为了搞万有引力,第一句话(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就没法搞,为了说清这第一句话,就得先发明一套划时代的数学,先使自己成为古今三大数学家之一。你看牛顿是不是有资格说,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没别人什么事,没胡克什么事。

图片
万有引力定律

著名经济学家、牛顿手稿收藏家凯恩斯在研究牛顿手稿后发现,直至《原理》出版的前一年,牛顿才成功地证明了我们可以把一个球体当成一个所有质量都集中在其中心的质点来处理这个关键问题,“但他早就知道这是对的”。你看,这就是前面说的,知道不重要,证明才重要。凯恩斯又说,对牛顿来说,实验通常不是发现的手段,只是证实他业已知道的东西的工具。那可不?刚说了,科学其实是靠直觉归纳建模。凯恩斯在这些关键点上,读懂了牛顿,读懂了物理学。与前面提及马尔克斯的情况一样,我发现足够的知识面是正常心智的一个基本点。

图片
在月球上看地球。人类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牛顿那里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

万有引力定律一出来,后面的事情就没有争议了。牛顿直接给出了一个世界体系。他那个世界体系,不是无数个思辨形而上学中的又一个,不是零敲碎打的实验知识堆砌,而是第一个也是至今未被超越的公理化、可观测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要讲的事情,任何人学上几个月就跟其他人一样清楚了,不像别的体系那样千百年争论不休。而且前面说了,你把工业革命比作一辆汽车,那么牛顿力学就是里面的发动机。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牛顿,那么机械论哲学将长期停留在形而上学的思辨逻辑水平,即定性地说逻辑上我们需要世界是这样这样的。从科学的角度,如果从十七世纪的科学成就中把牛顿力学拿掉,那么剩下的东西是无法跟伽利略那样的前辈争辉媲美的。而有了牛顿,科学就上了历史上最大的一级台阶。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逝世。(1623年出生)1727年3月31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艾萨克·牛顿逝世,享年85岁。牛顿在力学上提出作为近代物理学基础的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1643年1月4日,牛顿出生在英格兰林肯郡一个村落的伍尔索普庄园。牛顿的亲生父亲在其出生前三个月就去世了,后来在牛顿三岁时其母亲改嫁给了一位牧师,所以幼年的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少年时代的牛顿虽然读书并不是很出色,但他的手工制作精巧机械的才能格外突出,经常做一些创意十足的手工制品,如风车、木钟等。牛顿的中学时代不太顺利,他的母亲曾希望他放弃学业而当一名农夫,但他的中学校长最终说服了他的母亲,牛顿这才重新回到学校完成了中学学业。

1661年,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这个时期的牛顿喜欢阅读伽利略、哥白尼等人的著作,1665年牛顿获学士学位并在同年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1667年,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1668年,牛顿制成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样机。1671年,牛顿把经过改进的反射望远镜献给了皇家学会,并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687年,牛顿发表学术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阐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1689年,牛顿被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晚年的牛顿沉迷于对神学的研究,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据资料记载他共写了高达100万字的神学手稿和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1727年3月20日,牛顿逝世,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让我们缅怀这位人类历史上最杰出与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

整理/袁立聪 审核/任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